(原标题:中国平安2022年股东大会|100股走进上市公司)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日拱一卒的格价费司。
最近的“中特估”很火,中国平安作为老牌蓝筹大白马,自然也吸引着无数人的注意。要知道,中国平安也是少数几家股东人数超过100万的公司之一。因此,在2023年5月12日,小格前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平安路的平安金融管理学院,参加一年一度的公司股东大会。
阴雨绵绵的天气和外面因为修路而导致路况变差的条件并未阻挡股东们的热情。走入平安金融管理学院大门之后,方能见识到如公园一般的景色。
竖立的钟楼建筑风格有点西安那边所见到的古朴建筑的味道,也许这也是平安想要通过建筑所传递的“长期主义”的文化?
学院内部的绿化面积很大,走在里面空气清新,心情舒畅。确实是学习提升的好地方,虽然远离市区,更容易让人心静。
周边没有高大的建筑,观澜的发展尚需要时间。目前小格知道的,也只有观澜的平安路和坪山的比亚迪路是以企业的名字直接命名的。
走到平安礼堂门口,有打伞的门卫负责接送,避免股东被淋雨。这一点倒是挺贴心。
办理手续的工作人员不少,感觉很盛大。确认身份之后,领了胸牌就可以去边上领取会议资料了。同时外面还设有茶歇吧台和紧急医疗点。可以说行政后勤工作以及做到极致了。
小格拿了一杯平安的咖啡进去,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类似于阶梯教室的大礼堂里还是很宽大的。虽然小格到的比较早,但里面也已经坐了很多的股东了。看来很多股东对于和管理层面对面的交流机会都很重视。这里面应该也有不少长期股东和持股数量很多的股东。
管理层集体提前3分钟进入主席台就坐。这个时间点掌握的刚刚好。和顺丰给人的感觉一样。
主席台上就坐并参加会议的管理层有:董事会主席马明哲、联席CEO平安银行行长谢永林、联席CEO陈心颖、COO付欣以及董事会秘书盛瑞生。
虽然股东人数很多,但通过会前准备,流程性的东西还是相对省略的,投票完成之后,主要的时间还是用在了沟通交流和回答问题上。当然,与会股东一个很大的不满,就是觉得沟通的时间太短了,只有30分钟。希望延长到2-3个小时。马明哲也现场回应了,说了回去会研究,下次时间肯定比这次长,但是两三个小时肯定不可能。
与会股东有来自北京的、上海的、香港的以及其他各地的,可谓是天南海北。关心的重点话题和交流的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1.投资的问题。有股东认为平安投资水平差、不投资格力、万科,也不投资贵州茅台,投资的华夏幸福暴雷了。希望能够调整。盛瑞生和陈心颖回应说,公司由于负债需要长久期,需要持续稳定的回报,因此整体的投资架构需要稳健,以国债等基本产品为主,稳定收益回报的长期确定性。同时在做股权投资配置的时候,主要是通过FOF、MOM这种组合的方式,寻找优秀基金经理人代为操盘。少部分直投的项目,也更多的是投在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高分红的稳定型公司上面。公司的投资不会博取短期收益,也不会期待短期的快速获益,因为这和公司的资产管理目标不匹配。公司需要稳定的给购买保险的客户带来资金收益。而且,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超过10万亿,投资规模和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但是过去几年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是行业第二。希望大家不要过度关注个别项目,虽然看起来损失金额很大,但其实占平安投资的绝对值比例很小,无需过度担心。另外投资者建议加大投资的正向宣传力度,将投资成功的这块多加宣传,改变市场对平安投资水平的认识,这一点管理层欣然接受。
2.股东回报。分红的问题,有一个现场号称自己持有几百万股的股东希望平安进行季度分红。还有股东希望加大回购力度。马明哲和陈心颖回应称季度分红的制度突破不是平安想不想,还需要各方面制度性的问题处理掉。当然,回购是一次性的满足股东回报,公司更希望股东长期持有,公司加大分红力度,这样来实现长期投资与共赢。现场以为从北京来的股东,就是从每10股分红2元持有到现在每股分红2元,践行了长期价值投资。
3.最新的假设调整对公司的影响。对于正常经营、业务、偿付能力、分红、现金流均无影响。
4.寿险改革进展和展望。这一块一万多家营业部经过了五轮的调整,现在基本完成。下一步会持续夯实基础,实现优秀人才高收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走出过去的人海战术的老路。并且现在寿险保单出单和公司提供医疗服务的新业务相契合,很多新业务价值的产生都和家庭医生等医疗服务相关联。未来,也会加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疗健康相关服务的提升。
5.其他细节。管理层认为我国经济充满了韧性,未来会持续的恢复。随着经济的复苏,购买保单的需求也会持续释放。购买了4张以上保单的客户流失率只有1%,因此购买保单数量越多,客户粘性越强。这也是未来平安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够全面的为客户一站式解决所有的金融和健康需求,客户省心省力省钱省事省时。虽然平安现在有2.29亿个人客户,但是购买了寿险保单的只有四千多万,而寿险保单可以为公司长期带来价值,因此这一块的发展潜力还很大,还需要继续深挖。
总结一下,马明哲提到金融生意是杠杆生意,银行是1块钱做8块钱的生意,保险是1块钱做10块钱的生意,那么合理的管控风险就十分重要。平安这个规模和体量无疑是巨大的,管理层也说一季度股价略微的上涨之后仍然是低谷的,那么平安究竟能走多远,能走多快?这个可能还需要细细研究和观察。
不过同样是金融行业,我们知道银行是先计算收益,后计算损失。而保险行业刚好反过来,每一年都是先计算损失,剩下的才是收益。更谨慎,也许才能走得更远。
从数据上来看,2021、2022年平安的营收利润数据持续下滑。2023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转正。拐点到了吗?小伙伴,你们怎么看?
#2023股东大会调研见闻# #中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