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是怎么选基金的?)
今天不想聊市场,说说我们是怎么选基金的吧。
之前在基金组合如何做到持续表现中上一文中,跟大家分享了我们的“组合观”:在跟踪住业绩比较基准的基础上,慢慢地去做增强收益。对于投顾组合来说,我们的超额收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左侧布局和精选个基。前者是指我们一般会根据估值做一些行业板块的超欠配,今天想跟大家具体再聊聊选基金。
在分享我们是怎么做的之前,想先聊聊一种常见的买基金方式。因为现在参与基金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也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很多个人投资者对基金及基金经理的信息了解相对还是比较少,因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很多人并没有太多像基金经理调研这样的机会和场合,所以大家了解一个基金更多还是通过历史的净值表现、以及媒体的宣传材料等角度出发的。长期来看,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有时会使得投资人买在阶段性高点,然后因为后续表现和预期的落差卖出,最终出现“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的现象。
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团队选基金比较关注基金经理,主要基于三个角度:
1)长期历史业绩。我们需要对长期历史业绩做排除项,此外我们还要看稳定性,不仅要长期业绩好,而且要稳定性好,比如两个基金,第一个今年涨50个点,明年跌10个点;第二个每年涨15个点,两个业绩差不多,第二个会更符合我们的选基标准。
2)投资风格。我们喜欢投资风格稳定的选手,不会因为市场而动摇投资理念,比如市场上最近经历过非常多的调整,包括2021年从白马到新能源的切换,这几年从大市值到小市值的切换,港股和A股不停的切换。每个时间段肯定有人跑得特别好,如果这时你因为羡慕别人而改变你的投资风格,对我们来说就不是特别贴合我们的标准,相反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投资框架,哪怕短期业绩承受压力,但只要能扛住,长期来说也不会太差。所以我们更偏好稳定投资风格的选手。
3)盈利模式。企业有企业的盈利模式,基金有基金的盈利模式,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更是。比如一个规模在2个亿左右的基金,历史上业绩很好,这种业绩可能是打新股打出来的,长期来说一般是不可持续的;还有些小规模基金,盈利来源如果是轮动做得很好,这类一旦规模扩大可能也管不了,这都是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我们倾向于选择盈利模式稳定的基金,比如我选均衡型的基金经理,看重的是企业估值,这种置信度相对是更高的。盈利模式其实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基金它的业绩是怎么来的,从而判断它未来是否可持续。
这些都是我们团队在选择基金时非常注重的指标,具体执行时,我们事前会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觉得合适的基金再对基金经理进行调研访谈,事后把研究分析和调研访谈的结果进行匹配,如果验证后基金经理是知行合一的,我们就会把它纳入到我们的核心池中,最后根据配置需要进行选择。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方法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特殊与捷径,我们是一个纪律性极强的团队,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动摇理念,也不会因为想追求快钱而降低投资标准。我们坚信,长期在这种框架下去勤勉地做研究、挑选基金,最终选错的概率肯定是相对更低的。
最后,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选基金时,目标和心态可能是更重要的,自己内心想清楚了,买了之后遇到波动或许也会没那么慌。
$主动派滚雪球(TIAA051004)$ $兴证全球进取派优选(TIAA051002)$ $兴证全球低波动小幸福(TIAA051003)$
风险提示:投顾非保本,不保证收益。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