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背负高费率“大山”,减负的时机真的要来了吗?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基金 敖玉连 2023-06-01 20:00: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基民背负高费率“大山”,减负的时机真的要来了吗?)

某银行理财产品因“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收费模式被推上舆论的风口。产品说明书显示,若当日累计净值低于 1 元,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这意味着投资经理的收入开始与投资收益挂钩,业内人士对此普遍持肯定态度。

虽然该理财产品最终发行结果较差,但依然引起市场对于公募基金无论赢亏都躺收管理费模式的吐槽。

长久以来,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与基金本身的盈亏无关,基民赚不赚钱不知道,但基金公司稳赚。近三年,绝大多数基金都处于负盈利状态。以 2022 年为例,整体公募基金规模为 26.03 万亿,其中亏损高达 1.45 万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公司仍呈正增长的管理费用。2022 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年度收入 1442.43 亿,在低落的弱市中还能实现 1.71% 的增长。在被统计的 151 家公司中,35 家管理费收入超过 10 亿元。

熊市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基民“供血”之下,基金公司只有牛市,没有熊市。

回到基金的管理费率问题上,财新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权益类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 1.27%,相比之下,美国主动权益类基金 2021 年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仅为 0.68%。对此,一位基金行业前监管人士曾表示,“中国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销售费率、换手率都是全球最高的。”

基民苦高费率久矣。不过,近期似乎出现了一些调低费率的转机。

五月,多只权益类基金宣布调低管理费年费率等管理费用。例如工银银和利混合便将管理费年费率由 0.50% 调低至 0.40%;工银红利优享混合管理费年费率由 1.5% 调整至 1% ,托管费年费率由 0.25% 调整至 0.2%;国融融泰将管理费从 1.2% 下调至 0.6%。

无独有偶,近日监管已放缓主动权益基金的审批流程,专业人士分析或与正酝酿的基金产品降低管理费的计划相关。多名公募基金从业人员也向蓝鲸财经表示:调低管理费率是大势所趋。

板子不能只打在基民身上,这一次,基金公司真的要和基民共进退了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