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一巴掌,打了所有顶流的脸)
今天说说“明星基金经理奖”。
基金界有4个大奖,分别是:
1)金牛奖,由《中国证券报》评选,被认为基金界的“奥斯卡奖”,含金量非常高。
2)晨星奖,由“晨星中国”评选,因为获奖基金数量少(2023年仅5只基金获奖),被认为含金量比“金牛奖”还高。
3)明星基金奖,由《证券时报》评选。
4)金基金奖,由《上海证券报》评选。
论关注度的话,是金牛奖、晨星奖关注度更高一些,明星基金奖、金基金奖关注度稍微低一些,但含金量也还可以。
另外,基金圈内还有个“大满贯基金经理”的说法,就是金牛奖、明星基金奖、金基金奖都拿到过的基金经理。
5)英华奖,这个奖是《中国基金报》评选的,2019年才开始,起步晚,关注度更低一些。
昨天,明星基金奖公布了,
这是获奖名单:
有不少我们熟悉的基金经理,刘鹏、徐彦、周蔚文、徐荔蓉、陆彬、王斌...
堪称全明星组合。
但也有些没那么熟悉,或者业绩特别值得一说的基金,今天就来说说~
01
魏刚 · 农银区间收益
这是最近突然火起来的一只基金,
火的原因很简单,竟然会自动择时。
《基金合同》规定:
当上证指数超过5000点后,股票仓位要降到0,空仓;
当上证指数低于2750点后,要满仓,股票仓位提到95%;
介于两者之间时,上证指数每涨250个点,股票仓位要降低10%。
实际中大概也是这么做的。
2014-2015年的牛市中,上证指数从2000点涨到了5178点,基金仓位一路降低,从95%降到了14.03%。
之后,大熊市出现,上证指数一路跌到3000点,基金也在2015年3季度将股票仓位加到了75%。
2018年,上证指数又从3559点最低跌到2464点,基金也再次加仓,从66.18%加到91.87%。
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春节前,市场开始了新一轮上涨,上证指数从3000点涨到3700点,基金开始了新一轮减仓,从83.78%减到53.86%。
然后就是2022年了,上证指数从3600点跌到2900点,又涨到3400点,这只基金一路加仓,年底时加到了75.37%。
过去几年的几次大跌,他都有减仓避险,在上涨前也基本都把仓位加到了合适的位置,
这择时能力,杠杠滴!
所以看回撤的话,
这只基金的回撤要明显好于沪深300。2013年8月成立以来,最大回撤是24.29%,同期,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46.7%。
看收益的话,
成立以来,基金涨了364.75%,同期,沪深300涨了63.87%,代表公募基金平均水平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147.64%,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关键是超额收益还很稳定。绿色阴影面积是“农银汇理区间收益”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除了2015年牛市中回吐外,其他时间都在慢慢累积。
这也和基金的持仓相对分散有关,
不管仓位高低,第一大重仓行业仓位很少超过20%,没有明显偏好的行业。
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也控制在30%附近,第一大重仓股仓位控制在5%上下。
在坚持行业分散的同时,也做到了个股分散。
基金经理方面,
这只基金经历过2位基金经理,陈富权、魏刚。
魏刚是量化背景,天生会分散。
陈富权也始终坚持分散的策略,他独立管的农银汇理平衡双利,第一大重仓行业仓位控制在20%附近。
好的策略 + 风格分散的基金经理,这才成就了这只基金“低回撤、高收益”。
试想一下,如果是赵诣管理,满仓新能源,即使择时,恐怕回撤也要大很多。
这就是这只基金的薄弱之处了,“择时+分散”缺一不可,不然的话,回撤可能会失控,那择时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另外就是《基金合同》中关于“5000点上方清仓,2750点下方满仓”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股市的底部是不断抬高的,比如这一波回调,最低也就跌到2886点,再往后几年,3000点可能真的就不容易见到了。
设想一下,如果几年或十几年后还坚持“5000点上方清仓,2750点下方满仓”,那可能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当然,这个设定没说不能修改,可以通过修改《基金合同》来规避。
出于好奇,
懒猫把这只基金和一众顶流的基金比了下,
即使看2019年赛道爆发以来的收益,四大顶流中,收益最高的是中欧医疗健康和兴全合润,但也只涨了120%,这只基金却涨了160%。
都说不择时,不择时,但这一巴掌下去,不少基金经理的脸可能都要红了,大周期择时原来这么简单吗?
02
高远 · 长信金利趋势
高远是宏观背景出身,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经理,2014年加入长信基金,任首席策略研究员、副总监、总监。
2018年8月开始管长信金利趋势,任内基金涨了115.29%,最大回撤26.05%,不管是收益还是回撤,都跑赢了同行和沪深300。
看年度收益的话,
2019-2022年,长信金利趋势连续4年排名同类前50%。
今年跌了3.3%,同类排名也是前50%。
操作上,
虽然是宏观分析师出身,但高远很少择时,股票仓位基本在85%上下波动。
他把宏观的“自上而下”和中观的“行业景气度”结合起来,选那些符合市场趋势,同时景气度又向上的行业。
当然,出于对市场的敬畏,高远不会重仓某个行业。他说,即使觉得有两个行业最看好,也不会把大部分仓位就放在这两个行业上,因为后面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万一看错一个,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就会很大。
反映到持仓上,他的持仓极其分散,第一大重仓行业仓位也就15%左右。
那他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哪呢?
高远说,是来自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上一些小的alpha叠加,在一个中长期的时间内,把这些alpha慢慢积累下来。
他觉得慢就是快,不追求短期爆发力,而是要用组合管理的方式一点点的积累超额收益。
对于投资目标,他希望能做到两个“1/4”,中长期同类排名能够在全市场排前1/4,回撤控制也能在全市场排前1/4。
他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实现这两点后,产品就有了中长期的生命力。
另外就是机构持有比例,
最开始,高远这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不到30%左右,但去年爆发了,机构加仓到70%左右,基金份额也突破了100亿份。
03
黄珺 · 中银主题策略
黄珺业绩也挺好的,
2019-2022年,连续4年同类排名前25%。
今年,基金涨了12.73%,同类排名前5%。
所以,看长期业绩的话,2019年3月13日,黄珺管理以来,中银主题策略涨了170.7%,同类排名前2%。
更厉害的是,回撤控制的竟然也还可以,最大回撤是27.94%,跑赢沪深300指数十几个点。
所以,我们看机构态度的话,
黄珺上任前,中银主题策略的机构持有比例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但去年底,机构持有比例已经接近90%。
操作上,
黄珺也不择时,持仓也偏分散,但看好某个方向后会下较大仓位。
比如2020年加仓食品饮料,2021年加仓电子,2022年加仓医药和交运(航空+快递),选方向的能力挺强的。
她说,喜欢用确定性更高的好股好价格去创造超额收益。
还有换手率,
中银主题策略换手率在400%左右,平均持股周期3个月,虽然不是交易型选手,但黄珺也会做一些交易,换手率稍微有点高。
04
债基
还有几只债基,
纯债基金经理中,马龙算标杆了,但看收益的话,也有几位基金经理和他很接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招商产业债券(F217022)$ $中银主题策略混合(F163822)$ $金鹰先进制造(SZ16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