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关中环子公司诉通威的一些思考)
这几天中环参股上子公司 Maxeon 诉通威太阳能专利侵权纠纷一事业界和投资议论颇多。今天笔者顺便聊几句,通过这个案子确实有些思考。
市场上对叠瓦技术了解的人并不多,这个技术一直是三炮sunpower和通威在研究开发的,我记忆中sunpower的技术主要由横叠为技术线路,早已产业化了。后因公司重组后的Maxeon享有,而通威也一直在研究,它的技术线路好像是纵叠,一直没有全面产业化。业界认为通威这家公司因产业化需要,可能用了现在Maxeon的技术在合肥生产了,这个技术Maxeon授权给中环旗下环晟公司在生产叠瓦产品。其实中环应该早发现了,让通威花大钱投入后再交涉,明白人都明白表面上是Maxeon在诉讼,实质上是中环为了维护权益,对通威实施专利诉讼。站在公正的立场看,中环如有依据,通过诉讼维权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个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微信圈里的认为中环过了,我反对这种观点,是因多数人根本没把当前光伏产业当作高技术璧垒产业对待,事实上这个产业进入门槛正在不断提高。
中国光伏已经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如果忽视专利知识产权,那对行业健康发展是绝对不利的。长期以来光伏产业都是是民企主导发起来的,路径依赖严重,能抄则抄,能窃则窃,已经成为行业某些企业走捷径的惯用手法。这说明了什么?前几天我在《一个太阳之下的两个光伏世界,你在何处?》一文中写得很明白了。
不过,至于中环Maxoen诉通威一案具体问题,我们现在并不能断定通威一定会输,中环的叠瓦组件尚未大规模化生产,效益并没显现,中环这一招也许为了防止通威的叠瓦的迅速壮大,目的在地面电站业务获得竞争优势。至于专利纠纷方面对中环来讲只是解决问题的筹码。
现代经济社会中,只要企业家们重视创新投入,现在很多专利可以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并不一定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想行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得按国际惯例、商业规则办事。华为、高通、苹果公司之间大量专利会有交叉,解决问题也是互相买卖授权而已。隆基与韩华长达三年的专利诉讼也是通过和解解决的。有人把专利纠纷看得过重作为投资价值判断毫无意义,至于个别中环粉丝为此案很欣喜,我认为他们有点书生气。
最后,我要说的,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是企业先发优势关键点之一,但常常有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公司。一家企业要提升综合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需要是全方位的能力,技术水平、产品和成本优势运营能力、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产业生态等都缺一不可。这也是投资人应该去思考维度。
$通威股份(SH600438)$ $TCL中环(SZ002129)$ $隆基绿能(SH6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