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美联储加息结束次年对纳指的影响

来源:雪球 作者:只投懂的 2023-07-03 01:15: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美联储加息结束次年对纳指的影响)

今天是2023年7月2日星期日,现在购买纳指ETF的投资者比较关心加息结束后对纳指走势的影响,本人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从1980年后美联储的七次加息出发,对各轮加息结束后次年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跌进行了统计,汇总如下:

从1980年开始,历史上至今美联储共经历了7轮明显的加息周期,分别为1983-1984年、1988 -1989年、1994 -1995年、1999 -2000 年、2004 -2006 年、2015 -2018 年和2022.3-至今。

第一轮:1983.3-1984.8:经济复苏,压制通胀

1983年加息周期开始之前,通胀高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美国经济稳定。随着年初经济增速逐渐恢复,GDP同比增幅从负转正,美联储为打压可能因经济增长引起的通胀动用加息手段。加息开始后失业率仍然持续走低,说明经济正处于复苏期,也促使美联储不断增加加息次数,直至经济增速再次见顶下行。本轮加息周期历经17个月,加息10次,基准利率从8.5%升至 11.5%,累计加息300BP。

第二轮:1988.3-1989.5:经济增速小幅抬升

本次加息主要基于美联储进行前瞻性动作以预防高通胀。1987年美股股灾之后,美联储强势降息挽救美国经济。股灾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强烈冲击,因此在 1988 年初开始,为应对通胀可能上升的危险进而提前加息。本轮加息周期历经 14 个月,加息16次,基准利率从6.5%升至 9.8%,累计加息 331BP。

第三轮:1994.2-1995.2:经济企稳,通胀上行预期增加

本轮加息周期开始之前,失业率保持近两年持续回落,当时美国经济也处于复苏期, GDP 同比增幅强劲。至于通胀,整个周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加息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经济复苏企稳所带来的通胀的压力增大,同样属于是前瞻性加息操作。本轮加息周期历经12个月,加息7次,基准利率从 3% 升至 6%,累计加息 300BP。

第四轮:1999.6-2000.5:通胀水平低位上扬,失业率下行显著

通胀压力在1998年底开始持续增大,但整体水平不算高。美国失业率长期保持低位下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加息同样是基于控制通胀上行的预期。但2000年以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使美联储停止了加息动作。之后911事件对美国社会产生强烈冲击,美联储开启了较长时间的降息动作。本轮加息周期历经11个月,加息6次,基准利率从4.75%升至 6.5%,累计加息 175BP。

第五轮:2004.6-2006.6:房市泡沫导致经济过热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进入低利率区间,美国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刺激居民加杠杆进入楼市购买不动产。房地产市场火热推动2003和2004年间的实际 GDP同比增幅和通胀水平上涨。本论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导致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轮加息周期历经 24 个月,加息 17 次,基准利率从 1%升至 5.25%,累计加息 425BP。

第六轮:2015.12-2018.12:货币正常化推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持续降低利率,并长期保持低利率政策。2015年12月美联储周期内首次宣布加息,因为意识到通胀即将进入上行区间。但是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全球范围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美联储放缓了加息的速度与频率,本次加息周期内有长达一年的观察期。因为2015年底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未出现飙涨,通胀水平长时间在2%以下,同时经济增速在2016 年第二季度有所放缓,实际GDP同比增幅出现下降。直到经济与通胀水平在2016年底时再次表现出明显上涨趋势时,美联储继续进行连续 8 次加息。此外,2015 年加息更多还与当时美元指数疲软有关,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长期保持低利率政策,致使资本流出,外国资金流入减少。同时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起汇率下跌。本轮加息周期历经36个月,加息 9次,基准利率从 0.25%升至 2.5%,累计加息 225BP。

第七轮:2022.3—至今:控制通胀$纳指ETF(SH513100)$ $纳斯达克ETF(SH513300)$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结论:

1、今天是2023年7月2日星期日,现在处于美联储加息的尾声,最多加息二次.根据1980年后历史上共加息六次(本次除外),次年有四次上涨,上涨概率为67%。同时提醒,纳指的上涨主要还是依靠成分股业绩的推动。

2、历史上,纳指长期处于上涨趋势,近10年复合年化收益率约16.54%。

强烈声明:本人在雪球发表的所有专栏、长文、讨论、文章、图片及文字资料为个人想法或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个人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及归零或退市的可能。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我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