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掉队后,广汽三菱宣布临时停产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财经 赵昱 2023-07-14 08:40: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缺乏技术革新以及贴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问世,也让广汽三菱逐渐掉队。

(原标题:电动化转型掉队后,广汽三菱宣布临时停产)

7月13日,一张题为《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的图片在网络流传。该内部信由广汽三菱总经理山本贤一朗和执行副总经理李曲明签发,其中内容显示,经营层和股东讨论后决定,公司于6月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广汽集团随后对媒体回应,“目前,广汽三菱的三方股东正尽全力推动企业的纾困转型工作。广汽三菱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并尽最大努力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微博

就停产一事,蓝鲸财经记者拨打了广汽三菱400官方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只是暂时停产新的车辆,但库存车辆的购买和已购车辆的售后服务仍在正常开展。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合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年限30年,注册资本19.47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0%股权、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持有30%股权、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20%股权。

近年来,因销售表现不佳、品牌声量减弱,广汽三菱停产、退出中国市场传闻不断。

2019年之前,广汽三菱的销量均在10万辆以上。但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2022年,广汽三菱实现销量3.36万辆,相较于2020年的7.5万辆、2021年的6.6万辆进一步下跌。2023年一季度,广汽三菱仅生产新车3368辆,同比减少69.85%;销售新车3969辆,同比减少 57.95%。

自4月起,广汽集团再未单独公布广汽三菱产销量。彼时,广汽集团方面对媒体表示,产销公告将广汽三菱合并至“其他”项,主要是因为广汽三菱月度产销占比较小,故不再单列。而广汽三菱工厂停产的消息随之被曝出。

有报道称,由于全新欧蓝德未达销量预期,今年3月至5月,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将停产,部分零部件继续生产,将根据库存和销售环境,预计今年6月重启开始生产。对于广汽三菱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公开回应称:“三菱汽车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长沙工厂将按计划于6月重启生产。”

广汽三菱销量不佳与其新能源转型迟缓密不可分。根据官网信息,目前该公司共有六款车型在售,其中仅阿图柯一款新能源产品。

作为广汽三菱品牌首款纯电SUV,阿图柯由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联合开发,基于广汽埃安V平台打造,因此也被外界称为AION V的“换壳车”,官方指导价19.98万元起,高于AION V售价。

因在技术和价格方面均不具备优势,阿图柯的市场反响一直较为平淡。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阿图柯仅售出183辆,已被市场边缘化。

“在近几个月,公司经营层及股东都做了最大的努力,有百般不舍,又万分无奈。”在内部信中,广汽三菱方面无奈表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频覆性变革,但为了有序、平稳推进工作,广汽三菱霱要在停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惜況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据悉,广汽三菱项下的长沙工厂设计年产能为20万辆,具有完善的研究开发中心、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和整车检测中心等具有先进技术的生产车间和品质保障体系。但以2022年3.36万辆的销量来看,其产能远远过剩。

根据广汽集团2022年数据,截至2022年底,广汽三菱资产总额为59.61亿元,资产负债总额为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87%。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广汽集团仍选择为其“输血”。在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广汽集团分别向广汽三菱提供了10亿元资金支持,以及不超过9.42亿元委托贷款,以缓解其经营困难。

但在终端销量大幅下滑、电动化转型掉队以及高额负债的多重困难之下,广汽集团的资金支持显然难解一时之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缺乏技术革新以及贴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问世,也让广汽三菱逐渐掉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汽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