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伏企业还是太舒服了)
——————————
▼
说到光伏产业过去20年的起起落落,就会想起无锡尚德、赛维LDK、汉能这些已经倒闭了的企业,和“血雨腥风”这样的词汇。说到光伏产业当前的风风雨雨,就会看到“卷到极致”这样的评论。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
一天,老红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光伏行业不同于通信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中兴通讯、华为等极少数设备厂商的独占市场的局面”。
老红一想也是哈,离得较远的家电行业,只有海尔、美的、格力3家,离得最近的电池行业,也有宁德时代这样占据全球37%市场、一度万亿市值的企业。而当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光伏企业,还可以“TOP5”甚至“TOP10”的论资排辈,前一段硅片环节的市场集中度还在下降。短期内,光伏企业看不到出现一两个绝对龙头的可能。为什么会是这样?
老红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光伏企业还是太舒服了,大家都活得很好。
对于这话,光伏企业一定不爱听。风风雨雨的走过了20多年,已经有过两次产业整合,死了那么多企业,当前一场更加残酷的产业整合已经到来,怎么能说我们太舒服呢?
“太舒服”是指光伏产业的竞争还不够激烈、不够残酷。其实,中国光伏企业从诞生到今天一直“太舒服”。这是因为老红看到光伏产业这样一些独特的现象:
早期盛产“首富”。相比其他产业,光伏产业存续时间不长,可是早期已经连续出现几任国内“首富”,施正荣、彭晓峰、李河君,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光伏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增长神速,在资本的推动下足以批量造富。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企业,也一定是相对“舒服”的;
近几年“新势力”频出。谁见过哪个产业在高速发展了20年、市场集中度已经较高的时候,还会有大批新来者进入?恐怕只有光伏产业了。从2019年中到现在,整整4年了,光伏产业“新势力”还在不断出现。它们不仅来到这个市场,而且在这个市场活得都挺好好,好到成立三、四年时间,就已经在冲刺A股市场了。当前的光伏产业,就像一棵快速长大的树,大批光伏企业骨干,纷纷从树的主干中分裂出来,在资本的支持下快速长成新的枝干,光伏产业枝繁叶茂。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产业的生长环境太舒服了,至少比别的产业舒服。这不,就连现金奶牛的五粮液都来了;
任何一个细分市场也能养活大企业。分布式光伏市场,因为非标准、单体规模小,老红曾经认为不适合大资本运作,只是光伏中小创业企业的乐土。可10年过去了,老红看到中小创业企业很难成长成大树,相反大资本却把这个市场搅得风云激荡,呈现出大型国有资本占据“整县推进”市场、大资本上市公司占据主要户用市场的格局。在最不适合大资本的户用市场,既有上市企业创维,又有即将上市企业“正泰安家”。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即使是不太适合大资本的光伏细分市场,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吸引大资本。这样市场中的企业,自然也是舒服的;
当前的产品价格下降了60%还没看到企业破产。去年底以来光伏产品价格开始了一轮疯狂的下跌,硅料从300元每公斤下跌到60多元每公斤,硅片从6元每片跌到2.8元每片,但是不但没有企业破产,还有新企业在进入这个产业,这个产业也“太养人”了吧。
比较其他产业,这些现象是独特的,通过这些独特的现象,老红会想到两点:一个是光伏企业太舒服了;一个是正在到来的光伏产业整合过程应该也是独特的。
在一个需求下跌的产业,越是舒服的产业,产业整合会越残酷。可是在需求旺盛且增长的光伏产业,太舒服的光伏企业,在正在到来的产业整合中将会如何呢?是快刀斩乱麻,还是温水煮青蛙?
参考资料:
《谢毅的新程,光伏行业没有“李一男”?》
《又一企业计划赴美建厂!拟建1.5GW TOPCon高效组件制造工厂》
《组件跌破1.2元/W!光伏主材遭遇股灾式暴跌,何时才能反弹?》
红炜
2023.6.13.
相关文章
隆基需要慢慢地读
光伏企业需要公开市场融资的 抓紧点!
隆基像个中年人 通威像个小伙子
阿特斯上市了 老红最期盼什么?
面对今年SNEC上的光伏大佬 老红会问什么问题?
大家对隆基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同是光伏 当前投产业的和买股票的
隆基像“胖东来”好还是不好?
通威 逆周期投资的“狠人”
远鹏想试试
同是光伏股票 关心产业的和关心股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