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创投观察:国资做GP热情高涨,制度设计和市场化短板仍待补齐

来源:创业资本汇 2023-07-16 21:0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创投观察:国资做GP热情高涨,制度设计和市场化短板仍待补齐)

近期,江苏在国内资本圈格外亮眼。一是,随着苏州朗威电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江苏省苏州市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达100家,在整个A股上市的企业总数达205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50家,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国第三。

二是,江苏省国资表现抢眼,做股权投资的国资机构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参与率高达90%以上,13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国资都在做股权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江苏也成为了继合肥之后的又一个“风投之城”。

上市企业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而资本的活跃程度则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活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标尺。纵观国内几个上市公司数量排位靠前的城市,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资本的活跃度都可圈可点。

不难发现,在近些年活跃的资本中,国资的身影尤为明显。正如江苏国资,当前不少地方的国资都活跃在股权投资一线,不仅设立动辄千亿级的政府引导基金,还积极投身一线,与市场化的VC机构一起投项目。

有报告显示,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国资VC的投资出手量已经反超非国资机构。尤其在募资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在规模超10亿元的大规模募资中,国资VC机构的占比提升至70%。这意味着,无论是募资量还是投资量,国资VC都在市场中形成了压倒之势。

此外,如今大部分主流创投机构所发行基金背后的出资人,也几乎都是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各类国资,甚至在多数基金中,国资的出资比例高达六七成。可以说,国资如今已雄踞VC/PE市场。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国资VC会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5-10年VC市场中最重要的“玩家”之一,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理由是,科技创新一定是中国未来20年创投的核心投资主线,而科创需要大量的、长期的资金投入,无论从战略使命,还是从资金属性来看,惟有国资最具有优势,也最切合未来的投资主线。

以科技为主线的投资逻辑,是我国要走向科技大国、科技强国的过程中毋庸置疑的必选之路。

而科技创新,特别是需要解决突破性技术难题的“卡脖子”技术领域,需要用来参与国际竞争、需要长期不计成本投入的技术,尤为需要国资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因为往往这类技术来源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且大部分处于较早期的技术研发阶段,纯市场化的机构迫于业绩压力难以触及较为前沿的科技领域,国有资本则需发挥压舱石的作用,瞄准科技创新的源头,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力。

相较于市场化资金,国有资本在投资中的优势相当明显,一是资金实力雄厚。尤其是这两年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频频划拨出一大笔资金用于引导基金出资和项目直投。二是资源优势。国资国企可以直接引用一些地方的资源,或者低成本地获得相关资源,这能很大程度上给予被投企业产业赋能。三是,资源整合能力。国资更擅长搭台让企业唱戏,还可以调动地方产业资本共同协作,为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创造环境。

但是,国资VC的劣势也同样明显。近期,有投资人向记者透露,某省级政府股权投资平台,几年时间投了上百家公司,投的时候各种领导打招呼,但都签了回购条款,现在陆续到了回购期,该平台就天天找被投企业催回购,从领导到投资团队都压力巨大。这种事情,在许多投资人看来却是司空见惯的,由此可见,国资VC做投资的一大弊端是,“关系户”项目盛行,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而且,不仅项目靠关系,人才也有可能靠关系,这对一家机构的影响更是深远。

此外,相较于市场化投资机构,国资VC的投资决策效率低,投一个项目需要反复论证,甚至上报相关部门去审议决策。然而,市场上的好项目往往靠抢,过于繁冗的投资决策流程大大降低了投资效率,还降低了投到好项目的概率。最后,许多国资VC仍未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这将不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创投行业靠的恰恰是人才。

近些年,国资VC在市场中尤其具有“风向标”的引导作用,国资出资的领域往往都是符合国家战略、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方向,因此,无论国资做LP还是做直投,都有利于搭建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互动的桥梁,引导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当然,国资想真正做好投资,还赖于顶层设计的逐渐完善,以及市场化意识的逐步觉醒。

责编:岳亚楠

校对:廖胜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