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利润下降近600%,营收考核藏猫腻,大为股份股权激励为何如此“发虚”?)
近日,大为股份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上半年大为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比下降523.98%至578.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150万元至3550万元,同比下降718.29%至796.80%。
对于业绩的变动的原因,大为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半导体存储行业及智能终端行业需求疲软,公司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二是公司出售智能终端领域业务主体股权,其业务大规模减少;三是大为股份郴州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前期准备所投入的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的业绩预告之前,大为股份的刚刚制定了股权激励的方案。由于方案存在业绩考核要求过低、授予价格过低、授予人员身份等问题,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受到了监管与市场的关注。
面对市场与监管的关注,大为股份开始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修订,但是其考核指标仍以营业收入增长为主要的指标。
一、依赖前五客户,关联交易占比超30%
此次受到关注的问题是,按照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年至202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0%和40%。但是,从2019年至2022年,大为股份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了64.57%。这样相对较低的考核目标,引起了市场对于考核标准是否过于宽松的疑问。
面对关注函的问询,大为股份在7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修正。对于业绩考核目标,大为股份将三个年度业绩考核目标,营收增长率(2022年为基数)由原来10%、20%、40%提升至20%、30%以及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