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热点关注 - 正文

机构“不玩了”?迷你基金能否挺过“黎明前的黑暗”

来源:未央网 2023-07-24 14:25: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机构“不玩了”?迷你基金能否挺过“黎明前的黑暗”)

在公募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规模对基金的影响不言而喻。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按各基金代码单独计算,年初至今共有245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其中87只的清盘原因被明示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迷你基金”。

根据统计,上述87只清盘的迷你基金中,有58只成立以来录得正回报,其中还有多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在50%以上。以上数据意味着,这些迷你基金的清盘,或许不止业绩因素这么简单。

那么,造成这些迷你基金清盘的原因究竟为何?

险资领衔,机构大批“离场”?

从媒体报道上看,机构集中赎回或是这些迷你基金清盘的原因之一,险资扮演的角色尤其值得关注。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的观察,在近期宣布清盘以及提示清盘风险的基金产品中,策略保守型的绩优基金频频现身,这类产品大多为保险资金所偏好,而这类清盘的基金产品也大多存在机构客户持有基金份额超20%的情形。具体来看,这些提示清盘风险或已清盘的基金大多属于策略保守型,且相关产品业绩良好,多只基金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不足35%,部分产品持有的第一大重仓股占比甚至不超2%。

按照基金业人士的说法,保险资金是此类低风险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活跃客户,尤其是那些持仓集中度较低的基金,而近期多只此类基金产品提示和宣布清盘,或意味着保险资金对相关基金产品的持有意愿正在下降。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各只基金的2022年数据中已有端倪。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按不同代码计算,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场超过1.64万只公募基金当中,超过6000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在40%或以上,将近4100只的持有比例甚至在80%以上。在这些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基金当中,不乏各类债基的身影,例如中长期纯债基金,这也正是险资常见的投资品种之一。

靠业绩和规模“自救”?

为了不进入清算阶段,这些迷你基金使尽了浑身解数,传统的帮忙资金只是其中之一,有部分基金则另辟蹊径,选择通过做强业绩吸引眼球。

以去年底规模不足2亿元的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发起式为例,最新披露的二季报显示,该基金规模已达26.76亿元。根据统计,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5.17%。另一只年内收益率超70%的东吴移动互联混合情况也与之类似,该基金截至去年底的规模只有6000多万元,但今年二季度末的总规模已接近8亿元。

在小编看来,面对远远跑赢大市的业绩表现,基民对于这些绩优基金心动,并非不可理解。

(来源:东财Choice,图中紫线为沪深300指数)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就曾经指出,要想引发投资者关注,基金短期业绩必须足够出挑。今年AI概念板块一枝独秀,多只迷你基金凭借重仓AI板块收获颇丰,被关注度显著提高,规模自然随之而来。但他同时也提醒,从这些迷你基金的申赎情况来看,投资者主要申购C类份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较强的短期投资需求。如果后续市场风格发生切换,AI板块不再强势,这些基金的规模能否保持住,还需要时间验证。

有另外的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同样指出,极致打法之所以在迷你基金中越来越流行,原因之一是容易出彩,而且代销机构更喜欢风格极致、匹配市场风口的基金。在电商渠道,这类业绩好的产品往往更好推,也容易实现突围。不过在格上富信产品经理张怀若看来,迷你基金这种极致打法也蕴藏很大风险,如若踩对热点自然获得超额收益,一旦踩错,不仅可能引发大幅回撤,严重者甚至导致赎回,进而令基金面临清盘。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不过,并非所有迷你基金都适合上述高风险的极致打法,此时对于迷你基金来说,最直接的选择就是清盘。

在上证报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年内基金清盘出现小高峰,一方面与市场环境较为震荡有关,不少基金收益不佳,投资者兴趣缺失,导致基金长不大,最终退出舞台。同时,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中有不少是发起式基金,这些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但基金规模依旧低于2亿元,因此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另一方面,当前基金产品数量超万只,行业竞争已十分激烈,优胜劣汰自然是必然趋势。

而在6月初发表于新浪财经的一篇专栏文章中,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认为,目前基金行业普遍存在基金管理人跟风发行、产品同质化严重、重首发轻经营的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产生众多迷你基金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在于创新,二是提升基金产品的盈利能力,这也是避免出现更多迷你基金的根本。丧失了盈利能力,持有人只会采取“用脚投票”,对于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只能是双输。

总结起来,迷你基金的出现,意味着有关基金已无法适应投资者的需要,投资者通过赎回来转移投资方向也是必然之举。基金公司若想避免迷你基金成批出现甚至清盘,短期做强业绩做大规模固然重要,但让投资者愿意长期持基,无疑更加重要。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证券之星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