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特约 毛锐 2023-07-28 08:34: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冲高回落,创业板指以横盘为主。午后,指数集体震荡走弱,收盘前才稍有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20%、跌0.41%、跌0.32%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24家,显示市场情绪低迷;个股涨跌比1258:3571,个股平均涨幅-0.64%,亏钱效应明显,两市成交额7800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53%。北上资金净流入逾37亿。

昨天的市场略有点坑,早盘还是一副高开高走、准备强势上攻的姿态,但随后的表现实在拉跨,最后不涨反跌。周二暴力反攻之后,目前已经是两连跌,而且外围又传来利空,很可能会是三连跌。难道行情又将成为“一日游”吗?

先来说说外围的情况。昨晚美元指数迎来自3月15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而人民币汇率、A50期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呈现全线下跌格局,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数据又超预期了。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上升4.7%,远高于预期的1.3%,为2022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此外,最近美国通胀也又生变数,油价已连续上涨四周并创4月以来新高。而在前晚美联储如期加息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根据数据决定未来是否加息,上述美国经济数据和通胀新变数,则让市场对美联储后续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升温。隔夜外围市场的表现也给今天的A股带来一定的压力,继续调整的概率较大。

不过,大家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首先,当前“政策底”已是确定无疑的了,而从回顾历史,历次“市场底”不会滞后“政策底”太久,也不会低于“政策底”太多。就拿锐叔在前天早评中举的例子来说,这次重磅会议特别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可谓前所未有。以往最为接近的是2018年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而那次会议之后不久,A股便开启了一轮小牛市,大盘从2019年1月4日的最低2440,91涨到了同年4月8日最高3288.45。

昨晚还看到一个消息:7月26日,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Timothy Moe等人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本周政治局会议确定下半年经济政策基调,中国市场的“政策底”已经形成,中国股市的短期反弹窗口现已打开。事实上,外资并不仅仅是在口头上看好,而且是用真金白银在看好。北上资金继周二创纪录的大幅流入后,随后两天继续保持逆势流入的态势。高盛最新数据也显示,其对冲基金客户周二净买入中国股票,创9个月以来最快速度。相比外资,内资往往慢热,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锐叔相信市场信心终将恢复,而在信心明显恢复前的磨底阶段,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时间充分的逢低布局机会。

至于短线上,由于外围利空,可能还会延续调整之势。技术上来看,周二3178-3201缺口有一定支撑作用,只要后续调整没有完全回补这个缺口,则短期底部信号依然成立,否则创新低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了。目前基于重磅会议后具体政策举措将陆续出台,比如昨天盘后就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住建部表示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这会不断积累市场信心,锐叔更倾向于认为大盘能够在缺口处企稳。因此,今天给大家的建议是:轻仓者在回调后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暂时继续以持股待涨为主。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水务、汽车类、船舶等涨幅居前,半导体、传媒娱乐、软件服务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结合涨幅超过5%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新能源车、汽车热管理等稍显活跃。

昨天市场情绪较为低迷,大部分板块表现也乏善可陈,相对来说,汽车类品种的表现还算坚挺。对于汽车类品种,主要看点还是在智能化和出海两个方向上,锐叔在最近的早评总也多次给大家解析和提示了这两个方向。今天再继续聊一下汽车智能化。7月26日,大众宣布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4.99%的股份,并将采用小鹏的G9平台,在中国市场推出2款B级大众品牌电动车,计划2026年量产。小鹏将为大众提供G9平台、ADAS软件、智能网联技术。这可以说是一次标志性事件,或者说是一次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中国电动智能的技术实力在全球达到领先水平,国际巨头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背书。其实在这个事件之前,还有一起类似的事件:奥迪与上汽签署战略备忘录,将通过共同研发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未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中外汽车合作由来已久,但在以前的合作中,外方是作为技术的输出方,上述两起事件则意味着中外汽车合作开始进入了新阶段,我们开始反向技术输出了,而新合资时代的核心是中国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领先。当前,海外传统车企转型速度普遍偏慢,优质供给仍有不足。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已然实现弯道超车,中外汽车新的合作模式有望开启国内自主品牌向海外市场拓展,在海外新能源车市场仍然处于快速扩容阶段抢占份额,全球化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销量与业绩成长空间,国内技术领先的车企和优秀零部件企业价值也有望得到重估。

消息面上,昨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好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积极发展服务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金融支持消费,说直白点就是借钱让你消费。基于消费习惯和经济实力,预计这方面力度加大之后,主要促进的会是年轻群体的消费。而基于年轻人偏爱电子产品的特点,锐叔今天来聊一下消费电子。政策方面,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公布,明确要完善高质量供给体系,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并进一步在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12条措施。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1亿部,同比下降11%。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电子产品市场有所走弱,另外还面临电子产品面临换机周期延长、部分群体渗透率偏低、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发改委提出4类共12项措施:(1)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2)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3)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4)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政策的提出有望在消费电子整体出货量疲软的态势下,给予有力助推。行业动向方面有几个看点:一是台积电发布2Q23业绩,其中来自DCE(数字消费电子)收入实现环比增长25%,领先其他应用率先实现显著改善。二是根据WitsView 2023年7月20日数据,65寸QHD、55寸QHD、43寸FHD和32寸HD电视面板的价格持续回暖,均价环比6月分别上涨4.5%、5.3%、5.0%和5.9%,且已连续5月保持上涨,反映面板价格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三是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2.1%,相对于一季度12%的降幅明显收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出货量继续恢复,且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上保持在第二位。整个第二季度,华为在TOP厂商中同比增幅最大,暴增76%。基于上述行业动向叠加政策驱动,锐叔认为消费电子整体在下半年有望呈现弱复苏态势,当下可适当关注景气度率先回升的面板产业链及华为手机产业链。

操作策略:

在北上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下,昨大盘冲高回落,导致周二大幅反弹两连跌,反映当前内资信心依然不足。短线来看,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导致美联储进一步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汇率和A50齐声下跌,对A股构成一定的压力,调整或将延续。不过,重磅会议已释放出超预期积极信号,“政策底”依然明朗,叠加人民币汇率已有中期企稳回升趋势、中美博弈边际趋缓的助攻,短线调整空间有限,阶段性行情仍有望进入震荡上行期。中期来看,此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已低于多次历史底时的水平,对应的市净率则创历史最低,即已具备极高的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目前估值虽有所抬升,但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而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虽然尚不稳固,但复苏的大方向未变,同时政策在经济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时也会延续之前偏宽松基调,叠加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周期,外部因素扰动将逐渐消除,中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操作上,基于前述对短线及阶段性走势的判断,建议:轻仓者在回调后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暂时继续以持股待涨为主。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金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