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择指数基金是承认自己投资能力不足吗?)
#老司基硬核测评#
“我是因为承认了自己能力菜,所以选择了最简单的指数基金”。
翻看价值投资群里一众“资深”投资者的投资battle,看到一个群友用阴阳怪气的自嘲结束了这场“战争”,这位群友能力并不差,而且他的持仓,确实几乎都是以ETF为主。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言论,随着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交流,我发现大家对于指数基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所以,选择指数基金,是否是接受了自己能力不足或是承认了自己能力不足呢?
并不是!
这些谦虚的说自己只会买指数基金的人,一般会轮动布局行业基金,而且他们的轮动确实做的不错。从宽基和行业主题基进行讨论,行业主题基金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适合机构投资,不适合散户投资,因为散户想要在行业上做轮动比较难,一当买错,面对的是长时间的时间成本的耗损,虽然最终不一定是亏钱离场。
当然,机构想要做好也不简单,但至少机构在行业景气度的判断和对轮动的把握有较深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支持。
按照监管的蓝图,未来,指数基金在中国家庭资产的配置占比,应该能向美国的趋势发展。未来,散户可以更多的配置宽基和偏主动管理的产品,而机构则靠着自身的专业优势更多的深耕细分主题指数基金。
几组数据分享:
1、指数基金起源于美国,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大放异彩。截至2021年6月末,全球指数基金规模达到16.3万亿美元,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年度GDP总量,在过去10年里,其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了将近17%。
参考文献:【指数基金投资新思维】
2、美国1998年到现在,被动指数产品的规模占比(场内+场外)呈不断上升趋势。截止2022年,美国ETF市场拥有2844只基金和6.5万亿美元的规模,仍是全球最大的ETF供给方。其中美国国内大型股票ETF资产的净值总额为1.9万亿美元,占ETF净资产的30%。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
3、国内方面,截止6月30日,Win.d数据显示,被动投资型基金一共1944只,相较一季度末1868只,增长了76只;份额增长了2981.96亿份。ETF基金791只,份额合计1.85万亿。投资者分布情况,从这几年的变化看,机构客户在场内ETF的投资占比越来越重,而场外产品得益于互联网平台和“买方投顾”的发展,越来越受普通投资者关注和青睐。
天弘基金指出,全国指数基金用户数也早已在2022年就过1亿人。
指数基金有什么好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其实已经详细介绍过。传送门:指数ETF,如何选择?
有以下几点利于投资者的好处:
1、主题明确,风格明确,不飘移;(场内相对场外,场外产品有5%的现金份额,场内ETF的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2、产品具有高透明性、高纪律性;
3、容易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组合风险的暴露进行监控和调整;
4、成本低,交易便捷,个股风险小。
那选择指数型工具,要注意什么?
1、跟踪指数的能力;
2、收益稳定性;
3、是否有超额能力;
4、波动性、流动性;
指数基金,因为不需要基金经理主动选股,因此对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常被淡化,重点关注跟踪的基准指数,以及费率。他的特点是把选择前置化了,在编制指数的时候,就选择了某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方向或者细分行业,并且在此方向上选择上市公司利润高,买的人多的优质股票。人们常说:投资就是投国运。其实就是根据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前瞻性布局价值或高成长的赛道或宽基,并选择了基本面好、流动性高的龙头股。这样前置化选择的好处就是,用户买的时候简单清晰,一看基金名字就能知道买的是什么方向的股票,并且投资风格不漂移,能保持纪律化的投资。
本次雪球基金评审团给出了8只指数基金。上一次参加基金评审,测评的是宽基指数,而这一次8只基金除了宽基,还包含了策略指数基金和行业主题基金。
先分类,然后根据每一类择优:
之前我们投顾小组在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伙伴提过一个观点:
好的场外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不高于0.39%。
从这个标准看,汇添富恒生科技联接A和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联接A误差最差。
首先先来聊一下ETF联接基金是什么?
联接基金是一种场外基金,通过申购赎回来交易。但它并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通过投资对应的场内指数基金来实现复制指数的目的,也是指数基金的一种。
ETF投资标的是指数的成份股,ETF联接基金是以绝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目标ETF基金,也就是直接投资ETF,并且因为ETF可以比较精准地追踪指数,所以ETF联接基金也能实现指数追踪的效果。
但要注意:
1、联接基金是将不低于9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ETF,并且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以备支付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款项。所以,相比满仓运作的ETF基金,联接基金跟踪目标指数的误差和效果会稍差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机构投资者持仓主要集中在场内ETF的原因。
2、ETF联接基金不会因为投资ETF而再次跟投资者收取这部分管理费用。
南方创业板ETF联接A
跟踪指数:创业板指数
业绩比较基准:创业板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风格:大盘成长风格
基金规模:26.71亿元(20230630)
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A
跟踪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业绩比较基准: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经人民币汇率调整)*95%+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基金规模:5.40亿元(20230630)
宽基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目标指数今后的机会和空间,一般讲究在指数低估和低位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
左侧可定投布局,右侧可一笔投入。
对于创业板和恒生科技指数,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被内地投资者寄予厚望的中国版“纳斯达克指数”最近3年的惨状。
看近3年三地主要市场指数中,恒生科技领跌,同样自2021年2月17号以来,最大跌幅超过70%。
再来看看创业板和恒生科技的行业和个股权重情况:(wind一级行业)
创业板中,电力设备行业+医药生物行业占比高达55.4%,而恒生科技这边,平台经济企业+消费科技高达71.7%(申万一级),另外主要是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健康等消费。
从选择上来看,目前继续亮估值,比便宜,已经没有意思了。对于创业板和恒生科技,我更看中谁更具备高弹性和机会。
先看两组涨跌幅统计:
去年11月,市场交易经济reopen,各路指数快速上涨。从11月到今年春节回来,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相较创业板指数接近4倍;本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天,恒生科技涨幅相较创业板指数近3倍;本周涨幅恒生指数同样领先3倍多。
同样的政策信号,对于两个市场而言,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1年以来,港股头顶两座大山,而目前, 平台企业在被高度提及,美联储加息进入理论意义上的末端,未来市场可能转变为交易【何时降息】。
因为这两只高成长高弹性的宽基,我更愿意选择布局恒生科技指数。
目前我持有的恒生科技指数ETF的收益,也已经在周五来到了15.65%。
之前我分享过,中证指数拥有境内市场最完善的红利指数系列。目前各红利指数70余条,涵盖高股息、红利增多、红利多因子等细分策略类型,横跨境内、香港及沪深港市场。
目前红利策略的发展历程,已经从早期的股息率到关注整体分红表现。
同时红利与其他 Smart Beta因子结合,可优化风险收益特征。实践中,红利因子与质量、低波因子相结合,可产生较好效果。
本次测评4只策略基金中,有2只是红利低波基金,一只是中证红利ETF联接基金还有一只是中证中金优选300基金,这个指数在编制中,同样考虑了红利策略。
这一组对比,我们来定量对比。
因为成立时间不一致,所以可以一致比较的业绩,主要是21年以来的数据,但虽然同是红利策略,相组合的Smart Beta也有区别,所以直接比较意义不大。
但从今年的表现看,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A表现最好,创金合信红利低波A次之,今年占优的是红利低波因子。
再看行业配置情况,主要持仓的方向趋同,权重比例的变化,是造成各基金表现和波动的原因。
从年化收益率、波动率、Sharpe和Calmar比较,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A是最好的。
最后两只基金,是证券主题基金。但跟踪的基准有差距,一个是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为对象,一个是申万证券行业。
先来看这个两个指数的走势对比:
图中可以清楚看出,证券公司指数在19年之后,明显强于申万宏源证券行业指数。
对比成分,从前十大权重看,发现两者配置几乎一致。但在比较2019和2020年时间段,两者确实有区别,也许这是上图中,2020年出现走势差异的结果,但只是短期分歧,长期看,走势几乎是一样的。
两者走势相似,配置情况也基本一致。但国泰中证申万证券行业指数在历史走势中,波动率和最大回撤都要差于前者。因为本身对这两个基金兴趣不大,所以我没有继续展开研究,文章篇幅也差不多了。
从历史看,证券行业的表现与超大刺激证券和大级别详情相关,而且涨幅往往快而猛,而其他时候,特别是市场长期缩量震荡的情况下,又表现得特别渣男。
所以我认为,证券行业适合短线,埋伏一波快而猛的涨幅,而不适合长期坚持,因为波动确实不小。
总结来说,今天测评的8只基金,又可以分成3个不同的市场机会。从目前的市场位置和机会来说,我个人更倾向于定投或者配置恒生科技指数的机会。而我本人,目前也是场内场外都配置了不少相关的基金。
另外政治局会议之后,相关的政策未来也会陆续出台,扩大内需是下半年头等大事,中金中证优选300也值得关注和配置。
另外如果是偏好红利低波,长期看好红利低波配置价值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A。
因此8只基金测评,推荐顺序:汇添富恒生科技联接A、中金中证优选300A、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A。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概深夜狂飙,金龙中国指数刷新2月高点#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汇添富基金 @天弘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