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发展风光“新能源”,抛弃核电“旧能源”?

来源:雪球 作者:疯子l 2023-08-27 07:50: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发展风光“新能源”,抛弃核电“旧能源”?)

今晚看到雪球上大家在讨论核电值不值得投资和发展,许多人持有否定和怀疑态度。随着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核电好像一夜间变成了那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我内心也是感慨良多。这几年国家在大力促进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未来确实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国家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席位,但是核电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奈的是,人都是根据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作出或对或错的判断,并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去散播不知对错的观点。

我们发展新能源,是否意味着核能就成为旧能源,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中?

(1)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

首先,我要说的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我国经过近40年的发展,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才能在目前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并能轻飘飘地说声核能不安全就给放弃了,这无异于自废武功,放弃自身的优势产业。

(2)是否能够避免核安全事故?

其次,全球500个核电站,出事故的有两个,出事概率看上去并不低。首先我不否认核电站事故的危害性,但我们在评估事故率的时候是否也得考虑时间线,1年内发生两次和50年内发生两次,事故的发生率相差了50倍,抛开时间讲概率是不准确的。另外,过去发生的核事故都是早期并不完善的核电站,我们熟知的福岛核电站也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设计时就存在缺陷,并未将“堆芯熔化”风险考虑在内,并且建造在地震带上,出事故风险当然较高。而我国目前建造的核电均是三代核电,在安全性上比福岛核电站是大大提高了。当然,核电事故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就像最优秀的厨师用刀也有伤到手的时候,但是,如果未来核电事故能从过去50年发生两起,过度到100年发生1起,甚至1千、1万年发生1起,那核电事故就不会太令人担心了吧。另外安全事故也并不是核电站专有的,记得21年澳洲全球最大的储能电站刚运营就起火烧了几天,让人不胜唏嘘。

(3)核电站是目前稳定经济的一次性能源,风电+储能成本高于核电成本

再次,从经济账来看,广核已运营的核电站度电成本在0.23-0.25元/千瓦时(如下图所示),我不认为风电+储能成本能够低于核电。补充一句,目前广核广州的计划电价是低于市场电价的。

从目前最可行的抽水储能电站成本来看。现在的120万千瓦装机抽蓄电站,动态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单位千瓦投资约6700元。而且,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条件个体差异明显,单位千瓦静态投资与工程建设条件和装机规模密切相关。适合的、离负荷中心近的抽储电站先建,后面建造的抽储电站成本可能上升。那抽水储能电站度电成本能达到0.25元/千瓦时吗?

而风电通过上大机组,降低度电成本也是有极限的,而且跟前几年相比,我们新开发的风电场的风资源禀赋下降了很多。未来新建风电度电成本上升我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所以,风电+储能成本低于核电成本,我们想想就好了。

(4)交流电网的性质,决定了新能源发电上限。

从可行性上分析:考虑我国交流电网性质,电网保持系统惯量和无功功率,即使拥有储能的情况下,新能源极限占比最多30-40%。储能方面:抽水储能,即使按国家规划到2035年建成1.2亿千瓦抽水储能,1年发电小时数大概1000-1500小时,年发电1500亿,占目前发电量1.875%,不解决问题;即使将这个数值增加到5倍,抽水储能电站发出的电也只占总发电量的10%不到。电化学储能,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目前根本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储能,也就不讨论了。

(5)总结

我国要发展新型电力体系,风光是核心,但仍需重视能源多样性的战略意义。考虑新能源的自身特性,未来的新型电力体系配合方式应当如下:①核电是优先级最高的电源,年均工作7000多个小时,基本满发,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先锋队”。②风光水电都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需要配置储能、特高压等新基建来保驾护航,同时相互之间存在季节性互补的特点,发电占比未来仍会进一步提升。③火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底线,碳达峰之前核心地位无法动摇。$中国广核(SZ003816)$ $中国核电(SH601985)$ $中广核电力(01816)$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广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