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亿仲裁风波后 科华生物上半年报净利下降54%)
近日,科华生物(002022)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增长54.6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4.5%至2112.81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4.63%至688.5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由正转负,同比大幅下滑1545.77%。
公告显示,由于上年同期科华生物的两家控股子公司——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合称“天隆公司”)未被纳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的原因,科华生物包括营收、营业成本、各项费用、研发投入、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内的多项重要财务指标均出现显著变化。
利润率持续下滑
科华生物的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检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产品涉及分子诊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三大领域。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体外诊断按照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和体液学诊断等诊断方法,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测原理和技术手段不同,应用领域也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半年报数据,科华生物的自产产品、代理产品和其他业务分别贡献营收8.67亿元、4.75亿元、5412.43万元,分别同比增加113.76%、1.18%、96.25%。
尽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数据并未下降,但科华生物疫情后却一直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境况。2021年中报,受核酸检测业务增长的影响,科华生物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加148.64%,然而2022年中报就大幅下跌至0.46亿元,同比下降90.31%;2023上半年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54.5%,自产产品毛利率55.19%和代理产品毛利率28.11%均出现下滑。
利润率的变化与科华生物自产产品与代理产品业务占比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动,科华生物逐渐从自主研发漫漫转变成以代理收入为主的模式,2020年到2022年,代理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4.50%、33.61%、52.02%。自产产品业务与代理业务比重的变化,也让科华生物的毛利率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报数据为例,自产产品毛利率有62.80%,而代理产品毛利率仅为22.43%。
对比行业内其他头部企业,科华生物的毛利率一直处于低位。行业平均毛利率为70%左右,行业内毛利率第一的万泰生物2023第一季度毛利率为91.61%,百普赛斯为91.05%。在业务的影响下,科华生物利润率迟迟未能提升。
经营动荡不安
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医疗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其体外诊断市场已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增长逐步放缓,而以中国、印度、拉美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虽然目前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小,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5年约人民币427.5亿元增至2019年约人民币805.7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7.2%;预计至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科华生物可以说是国内体外检测的首批入局者,前身可追溯至上海科华生化试剂实验所,创立于1981年,是国内第一家将乙肝、丙肝、艾滋诊断试剂推向市场的企业,也是率先开发出SARS诊断试剂的企业,凭借体外检测的技术优势,科华生物早在2004年便登陆了深交所。
作为体外检测的老牌企业,科华生物的经营却经历了不少变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前十年,2014年创始高管团队失去公司控制权,科华当时成了无实控人企业,同年8月,外国LAL公司接过原股东徐显德、方永德、顾文霏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20年5月,格力地产(600185)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珠海保联协议受让科华生物9586万股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18.63%,交易总价为17.26亿,科华生物第二次控制权变更。
屋漏偏逢连夜雨,科华生物在2018年还经历了“百亿收购风波”。为了加码分子诊断,科华生物在2018年5月以现金方式分步投资5.54 亿元,实现对西安天隆和苏州天隆公司的控股,最终取得天隆公司62%股权。剩余的38%股权当时约定以天隆公司的整体估值9亿元或2020年度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的25倍孰高为准。
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天隆业务大幅增长,剩余的38%股权增加到105.04亿元。随即引发了之后科华生物与天隆公司的仲裁案件。仲裁争议持续两年,最终在今年3月以科华生物终止收购为结局,但是这接近两年的仲裁,却让科华生物的股价受到了极大影响,市值蒸发50多亿。
风波过后,科华生物对天隆公司恢复控制,天隆公司重新纳入公司报表,却难挽利润下滑的趋势。科华生物在报告中表示,因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和集采政策推行等因素影响,主营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经历了多次公司控制权变更,在行业内浮沉多年的科华生物,还能否重拾过往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