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盘行动蓄势待发---中国汽车市场趋势分析)
$比亚迪(SZ002594)$ $比亚迪股份(01211)$
2022年,中国销量30万以上的大城市,总共有15个(一线,新一线城市),总规模大概656万,大概占中国汽车市场的31%,中国销量在10-30万之间的城市,总共36个(二三线城市),总规模大概585万,占中国汽车市场的27.5%,销量在10万以下的城市,总共有286个(四五线城市),总规模大概879万,占中国汽车市场的41.5%.
2023年7月份,中国从一线到五线城市的汽车销量排名如下表:(绿色为新能车,蓝色为燃油车,数字为销量排名)
上图很明显看出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大城市到小城市,逐级递减。
特斯拉的model Y是一线跟新一线城市的销冠车型,但是在二级城市以下的市场,这款车型没有进入销量排名的前十,特斯拉Model 3也只在新一线城市销量上榜,其他级别的市场也看不到,说明特斯拉的品牌比较强,但是有比较多的品牌溢价。
比亚迪秦plus 是二线到五线城市的销冠车身,也是新一线城市的销量亚军,同时也是唯一的全部级别市场上榜销量前十的车型,说明了秦plus这款车极强的产品力。
轩逸,朗逸,速腾,这些燃油车长青车型从二线到五线城市的市场地位依然强势。丰田本田没有车型上榜,倒是有点意外。
全部上榜车型最多的是比亚迪,有六款车型上榜。但是在总规模最大的五线城市市场,除了秦plus之外,其他车型并未进入前十。
五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因为数量庞大,多达245个城市,总规模高达612.5万左右,占中国汽车市场的29%。目前这个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只有2款新能源汽车,其他都是燃油车,是燃油车的大本营市场。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下一步主攻的重点市场。
五线城市市场,覆盖了广大的农村市场。这个级别的市场,一方面很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使用成本,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跟市场销售网络的覆盖强相关。
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就是要解决农村地区充电的便利性,提高这个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目前有能力对燃油车长青车型,大本营市场发动总攻的,只有比亚迪。
比亚迪半年报公布以后,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和规模优势,显现无疑。在业绩沟通会上,王总的发言也透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1,年底新能源渗透率会到达40%以上。
2,未来燃油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3,比亚迪一个月1个百分点的替代燃油车。
4,未来几年会打价格战,或者细分市场里面打价格战。比亚迪有充分的准备。比亚迪通过多组合的产品,技术价格战,保持市场领先。目前比亚迪研发投入极高的比例费用化,资产折旧不是同行的5年,而是3年,就是为了接下来的价格战轻装上阵。上游碳酸锂价格在下降,比亚迪采购能力很强,这就保证了比亚迪成本控制上的优势。
成本控制上,准备好了。
财报轻装上阵,准备好了。
产品技术,准备好了。
中国汽车市场的清盘行动,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