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Mate 60遥遥领先,欢呼雀跃;颗粒硅遥遥领先,熟视无睹?)
【编辑| 黑鹰光伏 江南】
暑气渐消,秋色初染。浅浅研究了协鑫科技的半年度业绩。在行情快速回落的阶段,为了快速出清库存,引导市场价格理性回归,公司上半年含税售价大概140元/kg,但凭借成本优势,单吨利润不输同行。成本优势显而易见,也对公司此前的说法做了验证,这里不做过多赘述。品质提升的成绩反而更让人感兴趣。
总金属杂质
协鑫科技2022年财报中明确披露了总金属杂质浓度小于1ppbw产品的比例,提升显著。但2023年上半年公司直接王炸,索性披露出总金属杂质浓度小于0.5ppbw的产品比例提升曲线。参数指标直接收窄50%,可见其公司内部已经成熟把握对金属杂质的控制。
此外,公司在公开场合也明确表示内部正着手统计0.3ppbw级别产品比例。2023年财报是否呈现“总金属杂质浓度小于0.3ppbw”产品比例的成长曲线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协鑫科技公开资料)
浊度问题
金属杂质浓度的控制水平完全可以说是超预期,但值得更加关注的是颗粒硅的浊度问题。这是协鑫科技首次在公开材料中展现颗粒硅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在颗粒硅两三年的成长过程中,浊度问题肯定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早期估计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但当前直面痛点,想必公司或是已有确切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透露出底层自信。
咨询了协鑫科技的相关负责人,简单来讲,浊度其实就是颗粒硅的粉体含量的衡量指标。该指标会影响拉晶断线率,继而影响客户单产水平。即浊度水平会影响产量,而不影响质量。当然块状硅也有相类似的考核指标——硅粉占比。因此,不管颗粒硅还是块状硅都因为有一定的硅粉,或多或少都会对断线率产生一定影响。
(数据来源:协鑫科技公开资料)
【浊度是指溶液对光线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它包括悬浮物对光的散射和溶质分子对光的吸收。— 百度百科】
当前颗粒硅应用、断线率和单产的关联
首先,正常情况下,方棒单产水平大概在4.5kg/h左右,断线率每增加10%,方棒单产大约会减少0.10kg/h,大致绘制出以下断线率与方棒单产的线性关系。断线率上升,并不是说就是用了颗粒硅或者块状硅,主要是取决于原料中的硅粉占比或者浊度大小。
(数据来源:颗粒硅国内龙头客户)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某头部客户以颗粒硅40%+全投比例应用时,根据状况断线率大致在20%~45%的范围,比同期全块状硅应用高出0%~25%,这与下游客户使用环境也有一定的关联(不同客户或不同生产基地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简单测算下来,影响方棒单产减少量为0~0.25kg/h,对有效产量损失约0~5.6%,并不会造成明显损失。此数据仅代表个别客户的使用情况,仅供参考。
协鑫科技管理层也明确公开说明颗粒硅的浊度问题会在年内解决,那当前只能拭目以待了。
客户反馈
关于颗粒硅应用的情况,这里借用一段协鑫科技的自述。“2023年上半年,公司颗粒硅向前三大客户出货量分别达2.30万吨、1.45万吨和0.79万吨,约占上半年颗粒硅总出货量的63.1%。目前,公司颗粒硅产品已应用于市场90%以上单晶客户,头部企业实现100%覆盖。”
这里重点说一下有龙头企业公开说“目前不会大规模使用颗粒硅”。在业绩发布会前,我就已经调研到相关应用信息,所以内心毫无波澜,倒是对一些官方口径更加质疑,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这或许是其内部信息不畅所致。所以更建议我们这些做行业研究的多去生产单元,了解一些更及时,更真实的数据,而不是等别人投喂。这样才会让研究变得更有趣。
总结
关注协鑫科技颗粒硅也3年多了,说是从饱受质疑到客户认可,也算是走过了最难走的历程。最近也遇到协鑫的一位牛散,2年多时间内未曾动仓,始终坚信颗粒硅技术在3~5年内的技术绝对垄断,势必到XX点。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研发的成果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存,往往承受着无比煎熬的阶段性落败。1566天的制裁,华为迎来Mate 60系列的上市,更多的是国人的自豪和肯定,但很少人去试着体会余承东及其团队为实现遥遥领先而彻夜未眠的战斗。抛下固执与偏见,协鑫科技为实现颗粒硅遥遥领先也定是抱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决心。
相信价值与估值终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