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点企业风控管理感悟)
一家公司的每个业务部门都会背年度指标,需要完成多少业务量,部门的奖金包和员工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业务量。 一个业务部里,至少有部门总和基层员工,视规模大小还会设中间层级。部门要背的指标首先由部门总背,然后分解到下面各业务单元和个人。
所以业务部里的每个人天然就有多做业务的冲动。即使他们是整个公司里最懂业务的,且搞砸了事后需要担责,也很难让他们自己踩刹车。基层员工冲得猛正常,中高层其实会更猛,他们肩负着给整个部门做大奖金包的任务,而且奖金包的分配权也在他们手里。
迫于指标压力,业务部中高层通常会全力推业务,即使这里面有潜在风险,除了实在看不过去的业务也就不会往后推了。有些中高层做的时间久了,脱离一线市场了,对一手信息的感知度可能还不如基层员工。
只要领导在推,基层员工就不太可能提出反对意见,一方面在中国驳直系领导的面子很难,另一方面多做业务自己也会先受益,奖金前置风险后置嘛(即使递延发放一部分奖金也不解决问题)。实际结果就是基层员工会按照领导的意思,根据答案推过程都是从小熟练的技能,填完各种资料交上去过流程。
那谁来做风控呢?无论有没有专门的风控部,职能部门都没业务部那么懂业务,能拦下的风险通常是显性的、非业务专业性的,而且拦下风险对职能部门也没当期奖励,何必去驳业务部的面子呢。只要业务部稍微操纵一点数据,糊弄过去还是不难的。
所以当业务部中高层在指标的压力下,全力推动一项业务时,基层员工会配合,职能部门很难拦,如果没有一个更高层级的人来拦,业务流程基本上就会通过,进而被实施。
所以有些外人一看就很傻的事情,会在专业的公司里经常发生。比如一个显然不适合做某些业务的地方(但要懂一点业务的人才能看出来),怎么会有公司在那里投钱做业务,做的测算还那么高。是整个链条里的员工傻吗?傻到那程度高考都过不了呀,Excel/PPT做得可漂亮了。这里还没考虑员工从业务里额外捞钱的腐败问题。
炒股的人以为的公司:市场一致预期今年能挣1亿,明年预计1.2亿,看起来很稳啊。
实际的公司:今年争取冲到8000万,到年底再问上下游和明年借点利润凑到1亿拿奖金,还要烧香前面的业务别爆掉,即使爆了也尽量往后拖,别影响今年奖金。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先把今年过了。
这里不特指某个行业,很多行业都是类似的,因为人性就这样。每个下高指标,又不懂具体业务的领导,都是促使公司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推手。能跳出这个过程的,就是罕见的优秀员工和公司,可惜太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