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关键技术非自有,单一客户业务占超9成,盈利无期的知行科技上市不轻松

来源:市值观察SZGC 2023-10-09 17:20: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关键技术非自有,单一客户业务占超9成,盈利无期的知行科技上市不轻松)


作者:木清,编辑:小市妹

2023年10月5日,知行科技在港交所官网上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这家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离港交所上市仅一步之遥。

据悉,在2022年4月,知行科技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只不过由于A股上市审核趋严,彼时的知行科技由于未能盈利等原因,难以满足上市条件,于是便转向冲刺港股市场,于2023年4月首次递交申请材料。

然而,虽然知行科技在今年9月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但是其自身存在的诸如近10亿经营亏损、过度依赖大客户、核心技术非自有、现有业务容易被新技术挤出等问题,都为其发行询价以及上市后的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

【9轮融资,难讲盈利故事】

知行科技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宋阳是位行业老人,这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材生,是前博世中国智能驾驶研发部开创人,以及全球四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的美国KS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2016年,看到自动驾驶热潮的宋阳集结起了一支来自博世、KSS等供应商巨头的团队,开始进军自动驾驶控制器领域。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服务,以及智能前视摄像头产品,即iFC系列产品。

据介绍,目前知行科技拥有已商业化的L2级至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为整车厂(OEM)开发L2级至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L2级是全速段自动辅助驾驶、拥堵时自动辅助驾驶、自动危险预判刹车等功能的部分自动驾驶,驾驶员仍需主导车辆行驶。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思维推动了自动驾驶行业的浪潮。知行科技乘着行业浪潮而生,自成立之初就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是一枚正儿八经的当红炸子鸡。

从2017年到2022年,不满5年的时间里,知行科技共计进行了9轮融资,引入了理想汽车、明势资本、国中资本、混改基金、招商启航等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估值从最初的3500万元飙升至33亿元,翻了94倍多。

只不过,虽然被众多VC/PE追捧,但知行科技也难讲盈利的好故事。2020-2023年6月底,知行科技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0.48亿元、1.78亿元、13.26亿元和5.43亿元,近3个完整财年,收入整体增长2623%;但是却并未能实现盈利,同期经营亏损分别为0.54亿元、4.64亿元、3.42亿元和1亿元,近3年半合计亏损达到9.6亿元。

在招股说明书中,知行科技也说到,2023年将产生重大开支及持续亏损,并且可能在2024年及往后年份继续产生亏损。好行业好故事却也难挣钱,究其原因,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太高而导致的毛利率下滑是亏损的直接原因。

2020-2022年底,知行科技毛利率从20.14%陡降至8.34%,又在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探至7.55%,与另一家上市的竞争对手公司德赛西威(002920.SZ)的毛利率差距,从2020年的0.64个百分点扩大至2023年6月底的13.1个百分点。同期,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的比重从71.9%上升至96.1%。

而导致此种境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行科技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

【上游卡脖子,下游深捆绑】

知行科技目前的经营模式可以概括为:将自动驾驶芯片巨头Mobileye的ADAS芯片,以及采购来的传感器芯片、光学摄像头进行整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然后再向主机厂进行销售。

而与Mobileye合作开发的ADAS解决方案SuperVision™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2023年6月底,SuperVision™产生的收入分别为0、0.86亿元、12.49亿元和5.1亿元,占同期营业总收入的0、48.3%、94.2%和93.9%。可以说目前知行科技的营收完全依赖SuperVision™。

基于此Mobileye也顺理成章成了知行科技最大的供应商。近年来,知行科技从Mobileye处的采购金额分别为0.057亿元、0.78亿元、9.22亿元和3.24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13.6%、54.6%、69.2%和90.3%,3年半时间里,占比提升了76.7个百分点。

然而作为知行科技收入“顶梁柱”的SuperVision™,其知识产权却并未在知行科技手中,而是归Mobileye所有。这一方面说明了知行科技在与Mobileye合作中话语权之孱弱,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知行科技被Mobileye“卡脖子”的事实。一旦技术被禁用,知行科技的经营将面临业务瘫痪的风险。

除了在上游供应商处遇到问题外,在下游客户处,知行科技也是被吉利集团深度捆绑得不能动弹。2021年,知行科技成为吉利集团的合作伙伴,其业务收入占比也从0迅速攀升至91%,而这一比例在2023年6月底继续升至98.6%。而知行科技能够打入吉利集团,也正是依靠Mobileye,从知行科技的业务模式,以及其与关键上下游的关系不难看到,知行科技好似Mobileye与吉利集团之间的业务桥梁,以及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材料组装厂。

随着技术的更迭和市场价格战的加剧,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也将面临新的竞争格局。

【技术迭代和成本压力,L2还能打多久?】

前面也提到,知行科技目前拥有已商业化的L2级至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但L2级别仅为驾驶辅助。

而在2023年5月12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支持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中,构建车路协同数据库,引导企业开展基于真实场景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迭代。

同时在6月8日,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批准了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在指定的公路上行驶。

主流车企也在密集研发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应用渐行渐近,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而一旦L3级方案的量产应用,将对知行科技现有的L2级至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生重大的挤出效应。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由特斯拉带头打响的汽车价格战,让汽车终端售价一降再降,使用知行科技产品的吉利车型降价也多在10%以上。在终端降价的同时,整车厂也不断将压力向上游传导,越来越追求零部件的性价比,在要求各供应商降价的同时提供更加高性能的东西,成本导向的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了使用更具性价比的零部件,现存的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的牢固关系很可能瓦解,而德赛西威、宏景智驾、创时智驾、福瑞泰克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分流知行科技业务的强劲对手。

同时车企也在抓紧进行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自研,补齐产业链的一体化,形成协同效应。如上汽旗下的上汽零束、长城旗下的毫末智行等,这些都将是知行科技的劲敌。

由于自动驾驶芯片的高壁垒,知行科技在芯片采购上面过度依赖Mobileye,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不断走高,产品售价却不断承受着降价压力,毛利率持续走低。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让产品“物美价廉”,并维系住与整车厂的业务关系,也成了摆在知行科技面前的难题。

技术自主性、可控性,以及产品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智能驾驶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也是知行科技的短板。如何有效地在这几方面发力,是知行科技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方面。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德赛西威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