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招行平安兴业的房地产贷款风险分析

来源:雪球 作者:二马由之 2023-10-19 01:17: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招行平安兴业的房地产贷款风险分析)

一、规模指标

2021年,平安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2889.23亿,占总贷款的比例为9.4%;

兴业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3368.3亿,占比为7.61%;

招商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为4017.04亿,占比为7.21%。

2023年H1,平安银行为2759.16亿,占比8%;

兴业银行4054.67亿,占比7.76%;

招行为3557.64亿,占比为5.6%;

可以看出在房地产行业出险的一年多时间内,招行和平银都压降了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及比例。兴业银行逆势而动,追加了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

二马点评:

招行和平银的行为很好理解,属于正常银行的思维逻辑。兴业加大房地产对公贷款背后的逻辑有些不好理解。可能的原因是别人恐惧时他贪婪?趁着泥沙俱下时,抢一些平时抢不到的机会?总之,有点像勇敢者及智慧者的游戏。

二、不良指标

截至2023年H1,招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为5.52%;平安银行为1.01%;兴业银行为0.81%。

这个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什么也说明不了。不良贷款指标是核销/处置后的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也就是说,这是修正后的指标。相对而言,不良贷款生成率更有参考意义。这个反映了新生不良贷款的数据。

下面我们看招行的数据:

报告期内,本公司新生成不良贷款305.09亿元,同比减少1.93亿元 ;不良贷款生成率(年化)1.04%,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从业务大类看,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56.93亿元,同比减少33.80亿元 ;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43.69亿元,同比增加7.88亿元 ;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204.47亿元,同比增加23.99亿元。从地区看,不良生成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总行(信用卡贷款);从行业看,不良生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 ;从客群看,不良生成多数为国标中型企业。

招行并没有公布其房地产不良生成率数据。但是招行说了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总计为56.93亿。主要在房地产行业。我们把这部分2/3当做房地产的新生不良。估算一下其不良生成率。

56.93*(2/3)*2/3557.64 = 2.1%(乘2表示做年化处理)。

以上是简单粗暴的估算。

我们再将22年上半年的数据做类似处理。22年上半年90.73亿对公新生不良,2/3房地产新生不良。不良生成率为90.73*(2/3)*2/3759.8 = 3.2%。

平安银行没有公布房地产不良贷款的生成率,但是公布了总的不良贷款生成率,1.7%。

兴业银行在报表中没有披露不良生成数据,但是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3年上半年房地产新生不良27亿,只有去年同期的1/4。

据此,我们大致可以推导出两个数据,一个是今年上半年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生成率为27*2/4054.67 =1.3% (这里乘2表示做年化处理)。而去年同期的不良生成率为27*4*2/3335.58 = 6.5%。

二马点评:

因为处置后的不良数据已经失真,通过有限的新生不良数据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兴业和平银进行了房地产不良的处置工作,导致存量不良率较低;

B、对比招行和兴业的新生不良数据,我们发现招行的新生不良数据比较平稳,22年多一些,23年有小幅下降。兴业22年的新生不良暴露较多,今年下降明显。

对比招行和兴业,我们很难得出谁在房地产对公贷款上有更好的风控。平安银行数据披露较少,我们没法深入分析。但是平安银行远高于招行的总体新生不良贷款率数据,据此我们很难认为平安银行在房地产对公贷款风控做的很好,而其他对公贷款新生不良很高。

其实即使是新生不良数据,也是不够准确的。这几年房地产的情况比较特殊,不良认定方面未必像其他贷款那么严格。

二马点评:

总体上看,通过有限的数据,我们得不出哪家银行可以在这次地产危机中可以全身而退。事实上,我们对于这次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也看不清楚。几十年不遇的大问题,且走且看吧。

大致的判断是银行对公房地产业务占比越低,风险也越小吧。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平安银行(SZ000001)$ @今日话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