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借钱也要分红,十月稻田隐忧浮现

来源:市值观察SZGC 2023-10-20 20:14: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借钱也要分红,十月稻田隐忧浮现)

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十月稻田如愿上市,但现在还不是能松口气的时候。

作为网红大米品牌,十月稻田依靠线上迅速崛起。但线下渠道的短板以及面对金龙鱼等行业巨无霸的竞争,都是其未来道路上必须要迈过的坎。

【隐忧浮现】

从十月稻田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角度看,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在2020-2022年间,十月稻田的营收从23.27亿增长到45.33亿,年复合增速近40%。经调整后净利润从2.21亿增长至3.64亿,期间复合增速也达到了28.34%。

这样的增速对于传统粮油行业而言,用黑马形容并不过分。

据弗若斯特研究数据,整个廚房主食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3万亿增长到2022年1.86万亿,年复合增速仅3.69%,增长已经十分缓慢。行业巨头金龙鱼同期营收的复合增速也仅为14.94%。

在盈利能力上,十月稻田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7.4%、14.9%、17.2%,经调整净利率为9.5%、7.2%和8%。而金龙鱼毛利率同期从12.33%降到5.68%,净利率由3.37%降到了1.21%,已经接近亏损红线。

但过往成绩并不代表未来。在粮油这个成熟且一眼看到天花板的行业中,十月稻田还能狂奔多久,能否维持当下的盈利能力,是公司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当下十月稻田的收入增长正呈现放缓态势。从增长率看,2021年同比增长了54.6%,2022年放缓至26%,到2023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了18.8%。

而粮油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驱动型行业,规模增速放缓显然不利于十月稻田这样的成长类企业。

此外,十月稻田的产品销售单价也在不断下滑,也是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跑输营收增速的重要原因。其中大米销售单价从2020年的7.3元/kg降到了2022年的6.1元/kg,其他杂粮、豆类产品销售单价也从13.7元/kg下降至12元/kg。

看十月稻田营收结构,预包装大米是主力,产品营收占比近80%。之所以选择大米品类为切入点,是因为创始人王兵认为大米品牌集中度较低,可以在巨头林立的行业中更好地活下来。当然也与其家族早先从事大米贸易,从业经验比较丰富有关。

很显然,十月稻田这样的产品结构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很大,近年来大米销售均价的下降,对净利润增长也产生了影响。随着公司对渠道扩展的加深,未来销售均价的下降压力仍然会很大。

近年来,公司动销状况也有转差迹象。存货周转天数由2020年的100天增长到2023年一季度的12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期也由13天增加到了25天。

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十月稻田的费用支出。作为网红品牌,公司依靠线上起家,线上收入占比很高,2022年占比近7成。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较高的销售费用率水平,达7%,大幅高于金龙鱼的2.32%和京粮控股的1.27%。较高的营销费用严重挤占了净利润,也限制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回头来看,十月稻田依靠前十年的互联网红利期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对于渠道明显“偏科”的事实,未来想要在扩展线下,一场大硬仗还在后面。

【根基并不稳】

不得不说,十月稻田的线下短板影响程度是完全可以左右其未来发展预期的。

当下,十月稻田的核心渠道是线上,2022年线下渠道占比为30.6%,在线下渠道的万亿级别市场中,2022年公司线下收入仅13.87亿,这样的规模犹如沧海一粟,对比金龙鱼千亿级别营收可以说没有任何壁垒可言。

在十月稻田的线下渠道中,商超占比15.4%,直接客户为10%,而对于经销商这样对接亿万终端家庭的分销渠道,占比仅为5.3%。

在粮油行业的竞争格局中,金龙鱼、福临门、北大荒等行业重量级选手牢牢掌控线下渠道,十月稻田想要在线下分一杯羹,就必须要面对巨头混战的局面。

这也是十月稻田起初选择主攻线上的主要原因,希望绕过巨头优势阵地实现“弯道超车”。

回看创始人王兵的创业历程,早期在东北以大米贸易起家,起初只是一个中间渠道商,依靠家族做粮食加工的经验逐渐做大。在成立十月稻田后,彼时正处在电商红利的爆发期,王兵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先后入驻京东、天猫等平台,并在2011年推出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两大品牌,开启了崛起之路。

从十月稻田取得的成果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但目前形势正在发生转变。线上流量红利正在消退,互联网电商也告别了此前的高速成长,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支撑十月稻田快速增长的土壤在逐步消散。

因而寻找新的渠道、新增长点来维持十月稻田的高增速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到了必须补短板的时候了,而这注定将是一块“硬骨头”。

可以预见的是,在发力线下的同时,十月稻田的营销费用仍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压力。而且大米行业相对于整个厨房主食业,内卷会更加激烈。

据弗若斯特研究,大米作为厨房主食业最大的细分品类,市场规模超7000亿,自2020-2022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仅1.6%,预计到2027年复合增速也仅为1.8%,比同期厨房主食业的增速还要低。

此外,十月稻田线上渠道也没有建立绝对优势,渠道领先与营销关系颇大。几大龙头近年来也在发力线上,论品牌力十月稻田更多是“网红”品牌,自然也不如金龙鱼等传统龙头,其线上的根基并不牢靠。

归根结底,粮油行业的壁垒根源在于规模,其中一大典型特征就是薄利多销,未来十月稻田继续卷价格将难以避免,这对公司盈利能力无疑会造成影响。

十月稻田除了未来增长方面的压力,现金流紧张、大额资本开支和估值等问题也是围绕十月稻田的诸多质疑点。

【胜利大逃亡?】

十月稻田的产能规划一直是个迷。

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大米种植由于经常受到天气影响,行业年产能利用率一般不超过80%。2020年公司只有沈阳新民和五常2家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只有66.3%。

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十月稻田仍旧坚持扩建产能。在已有生产基地基础上,还外建了松原、通河及敖汉三大基地,原有基地产能也在扩建。到2022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到51%。未来随着产能逐步竣工,产能利用率预计还将进一步走低。

随着产能的扩大,公司的资本开支势必会增大。招股书显示,到2026年产能全部竣工前,所需的资本开支超10亿元。

但十月稻田的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亿,总负债规模达31.69亿,仅超亿元的账面资产难以覆盖数十亿负债,再加上大量资本开支和未来扩张计划,上市融资也就成了必选项。

十月稻田在现金流紧张、产能完全充足时仍坚持扩产,这样做或许只是为了在上市前给市场描绘一张更美好的“蓝图”而已。

与此同时,十月稻田家族式管理特征明显,尽管王兵家族的股份在经历几轮融资后被稀释,目前股权占比仍然高达70%,公司要职也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

当前王兵与妻子赵文君仍牢牢把控公司的控制权,王兵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赵文君担任副总经理和首席营销官。另外赵文君的姐姐赵淑兰担任五常彩桥总经理、王兵的外甥舒明贺任沈阳信昌总经理。在十月稻田的5名执行董事中,有4名是家族成员。

企业上市前分红,经常会触碰市场敏感的神经,尤其像是十月稻田这种家族式企业。

在IPO之前,十月稻田曾有过两次分红。第一次在2020年分红了5000万,由创始人家族全部获得;第二次是在2022年,分红金额达2亿元,占经调整净利润的55%。如果按王兵家族70%的股份计算,则进账金额也有1.4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二笔分红之前,公司账上资产显然无法覆盖这笔支出。对此公司即便通过借钱也要达到分红的目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通过融资获得1.51亿现金流,其中部分用来抵消股东的股息分红。这样的行为让人不得不让人质疑是管理层上市前的套现。

十月稻田的资本运作更是一场机构狂欢。在上市前公司共经历了三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145亿,引入了包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CMC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甚至中东财团MIC Capital也来为其捧场。

截至10月20日收盘,十月稻田市值为249.84亿元,相较于上市前145亿估值涨幅达72.3%,此前进场的机构都赚的盆满钵满。

而这样的估值已经高于年净利润近10亿的北大荒,也显著高于京粮控股和金健米业50亿左右的市值。

再考虑到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市场对十月稻田的追捧趋于理性之时,估值的泡沫会由谁来买单?$十月稻田(HK|09676)$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京粮控股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