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2000项“标准”出炉 “标准”正改变你我的生活)
现代生活标准无处不在,它是传递信任的世界语言。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3年国家标准公告显示统计,今年已有超过2000项标准出炉。这些标准涉及卫生防护、健康安全、食品、消费品、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农业农村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中的方方面面。
“小米粒”关系到“大民生”
餐饮问题不只是个人行为,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餐饮浪费在国内外一直是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我国在制止餐饮浪费上也进行过多轮涉及各种餐饮类型的专项行动。
针对餐饮浪费,我国已发布多项国家标准规范,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有《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等8项国家标准,今年6月,《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发布实施。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制止餐饮浪费的要求纳入到旅游民宿、旅游度假区等其他标准中。
除此之外,《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南》国家标准的出台,有助于公共机构食堂实现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从食材采购、储存管理,到加工制作、就餐服务,以及餐厨垃圾的分类处置,复制推广减少浪费的成熟经验做法,帮助广大公共机构食堂提高“会节约”的能力。
限制过度包装
商品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商家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这些成本又被转嫁于消费者身上,给消费者带来额外负担,从一定意义上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有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0%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
随着对过度包装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新标准已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对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作出详细规定。其中,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的20%。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对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检测、计算和判定的方法作出规定。
今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明确了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等五大类生鲜食用农产品是否过度包装的技术指标和判定方法。
一是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销售包装重量的生鲜食用农产品设置了10%—25%包装空隙率上限。二是规定蔬菜(包含食用菌)和蛋不超过3层包装,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三是明确生鲜食用农产品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率不超过20%,对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樱桃、杨梅、枇杷、畜禽肉、水产品和蛋加严至不超过15%。
“ChaoJi”标准保障安全和可靠
充电标准是保障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安全可靠充电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增加、动力电池充电倍率提升,消费者对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大功率直流充电”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加快修订完善原有充电接口相关标准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今年9月,根据国标委发布的公告,GB/T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930—2023《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GB/T 20234.4—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标准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在沿用我国现行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保障新老充电接口通用兼容的同时,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安培提高至800安培、充电功率提升至800千瓦,增加了主动冷却、温度监测等相关技术要求,优化完善了机械性能、锁止装置、使用寿命等试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同时满足直流小功率、大功率充电等实际需要。
这些标准均与中日德等国共同研发制定的电动汽车(EV)充电接口技术标准“ChaoJi”相关。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是未来的走向,国标GB/T 2015与ChaoJi充电标准很可能走向融合。
看似小小的充电接口,其实背后牵涉重大,既与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补能体验息息相关,又关系到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主机厂,以及产业链上的充电桩整机、充电枪等零部件企业。所以说,充电接口标准的微小变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今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新《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必将对提高国家标准治理水平,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更好以标准化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版)的出台,在保持总体结构与2021版国家标准一致的基础上,对部分服务项目进行了“增”“提”“调”,涉及调整服务事项共计48项,占总项目数的60%。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领域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都有更加明确的服务标准。
实现高质量生活,需要高质量标准。众多民生领域的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