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团系列文章—开篇:服务电商与零售电商的差异)
去年底发了一个帖子,指出分析美团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区别于零售电商重要的因素考量:网页链接
今天主要展开讲讲服务电商与零售电商的核心差异
无论是到店业务还是到家业务,都需要履约,区别就是消费者自己履约还是骑手履约。而履约是要付出时间&行路成本,这部分的成本要比电商显著的多。而不同业务用户愿意付出的履约成本是存在显著差异,举例:
到店场景:
工作餐,兰州拉面,1公里,15分钟内步行
生日宴,30-50公里,开车1小时
婚纱摄影,全城范围
医美整形,全国乃至全球
到家场景:
工作餐,30min~45min,3-5公里
夜宵小龙虾,1.5小时,8-10公里
药,1小时
纸尿裤,2小时
鲜花,蛋糕,1.5小时
服务业商户的销售半径实际上就是用户可接受履约的地理半径极限,以商户为中心画一个圆,圆的面积就是商户的潜在的覆盖,圆面积公式π*r^2,潜客的规模与半径呈平方关系,零售电商依托快递网络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这种潜客的规模与有清晰界限服务电商是天壤之别。
如上所述,零售电商的销售半径长,业务的规模完全可以覆盖自运营团队运营成本,而服务业因为半径有限,无法承担自运营团队的成本,店里其他角色也不具备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甚至店内都很难提供一个给运营用电脑办公的空间。
这方面的差异影响的是平台公司在销售和运营方面的业务开展形式、商户拓展速度和组织规模,零售电商可以通过线上招商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客户的覆盖,而服务电商则需要BD通过扫街地推的方式不断的签商家,以及要做好签约后的商户运营和服务。
零售业的前台是仓,除高端白酒外绝大部分品类都希望实现快速的库存周转,倾销的诉求是比较强烈的。
服务业的业态千差万别,笼统的说绝大部分服务业卖的东西,都是消费者点单后现制的,所以店铺就是一个服务业的工厂,工厂的产能是有显著的瓶颈,举例子阐述不同业态的产能瓶颈:
餐饮:由厨房的出餐能力和前厅的餐桌数量决定
奶茶、咖啡:制作工序决定,以pick-up为主的店不受前厅桌椅数量束缚
理发店:由tony数量和工序决定
KTV、酒店、密室逃脱:由房间数量
由于服务业中部分业态受产能瓶颈的束缚,对流量的态度就不是零售电商那样对流量的极度渴求,而是要平衡量价关系,即收益管理,产能瓶颈越小的品类对收益管理的考量就越多,比如酒店业不考虑钟点房的情况下,每个房间每天只能容纳一组客人,因此酒店核心考量的指标是RevPAR而不是入住率,RevPAR是ADR和入住率的乘积。而产能瓶颈不明显的业务则更像零售库存周转型,比如咖啡和奶茶。
以上是美团商业模型详解系列文章第一篇,服务电商与零售电商核心差异
下一篇到店酒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