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击2023医保谈判:保密升级,心情沉重)
11月17日,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拉开帷幕。
手机、电脑等数码设备都不能带进去,只能带纸和笔。
“最受煎熬的就是谈判。”一名药企代表行色匆匆地走出。
从第二批企业进入开始,现场保密措施逐渐升级。二楼出现了未被点名的企业人士私自拍照的情况,被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删掉相关照片。
之后,二楼医保谈判入口的墙壁上多了一张纸,写着“无关人员严禁在此逗留拍照”。
从其他细节看,本次医保谈判的保密程度很高。有企业人士说,自己是在这周才被电话通知医保谈判的具体地点和时间的。
01
保密工作更加严格
11月17日上午八点半,现场已经有大批药企代表集合,等待入场。现场一楼大厅为药企等候区,药企代表在会议室等候报道、准备谈判。
二楼部分区域为谈判区,一家药企最多只能3人进入谈判会场。
接近八点半时,所有企业均被指引多功能厅副厅等候,被点名的企业代表依次进入二楼等待。
首轮被叫到的两家企业是北京爱力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丽珠医药,负责口头告知的工作人员表示:“手机、电脑等数码设备都不能带进去,只能带纸和笔”。
今天上午参与谈判的品种以非肿瘤注射剂为主,合肥亿帆医药、九典制药、轩竹生物、诺华制药等药企代表出现在谈判现场;
下午参与谈判的品种则包括抗病毒药物、以及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等,广州兆科、浙江华润、正大天晴、健康元、四川科伦、成都倍特、舒泰神等药企代表悉数现身。
国家医保局会与药企签署保密协议,而与往年相比,今年医保谈判的保密工作似乎更加严格,现场药企代表面对媒体采访的态度更为谨慎。
上午11点左右,有药企代表从现场走出,他向现场媒体挥了挥手,不过对于媒体的询问始终保持沉默。
更有大药企谈判代表直言,“心情一般般,与预期有差距,不太满意”。
有药企代表表示:“在里面谈了两次,第一次没有达到医保局的底价,第二次才给了一个合适的价格。”
02
天价CAR-T再度无缘医保?
今年医保谈判约有36个国产创新药进行新增药品谈判,“120万元一针”的抗癌创新药CAR-T细胞疗法似乎再次无缘医保谈判。
据第一财经报道,复星凯特的阿基伦赛注射液(商品名:奕凯达)、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倍诺达)均未进入最终的谈判名单。
今年的医保谈判中,被称为“国产PD-1四小龙”的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以及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会再度因新增适应症、协议到期续约再度回到谈判桌前。
首日谈判产品主要包括呼吸、营养等基药品种,肿瘤药物的谈判要等到周日(11月19日)。新一轮国谈是否会对现有的国产PD-1格局造成冲击,也是本次医保谈判的一大看点。
03
高值药物谈判成功率低
从往年看,高值药物谈判成功的概率较低。
以罕见病药物举例,其技术研发投入不低、患者群体更小,除非市场竞争加剧,否则企业参与医保谈判大幅降价的动力不足。比如曾经历过“灵魂砍价”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其价格从70万元降至55万元,最后3.3万元成交,主要原因是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口服剂型)出现了。
11月17日,从现场的企业人士口中证实了这一说法。
该人士表示,自家企业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中,有很多在后续的审核中“被筛掉了”,自己切身感受到了业内流传的“五十万不谈”(即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的药品很难进入真正的谈判环节)。
不管药品创新程度高低,生产企业一定想尽可能地定高价;但医保基金作为单一买方,要确保资金分配平衡、不透支,一定会尽量地往下压价,所以最终一定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
04
跨国药企存在感低
跨国药企在国家医保谈判中,存在感很低。
一方面,某些进口药物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较小,若通过医保谈判降价牵动了周边国家产品定价下调,企业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以K药、O药为代表的销售金额较大的药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议价能力,参加医保谈判对药物销售量的潜在带动不大,却需要承担50%的平均价格降幅,可能并不划算。
$恒瑞医药(SH6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