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中国海洋第一展”开幕!新技术、新设备琳琅满目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3-11-23 23:1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海洋第一展”开幕!新技术、新设备琳琅满目)

作者: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实习生 韩澄宇

11月23日-25日,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海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本届中国海博会线下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超60%,创历届新高;展会规模超11万平方米,刷新历届纪录。参展企业既有招商局、中海油、中石油、中船集团、深圳港、中国船级社、智慧海洋等行业龙头“老朋友”,也有东方红卫星、大洋智能、深海智人等“新伙伴”。

现场所见,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琳琅满目,从深海勘探的神秘工具到水下智能机器人的灵动舞者,到海洋版的“北斗星”……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如同大海中一座座航标塔,探寻着海洋经济前进方向。

展现海洋产业最新黑科技

(南方科技大学展品“磐鲲” 韩澄宇/摄)

如何听到来自海底的“声音”?由南方科技大学带来的展品“磐鲲”或许可以回复这一问题。

据介绍,该展品这是我国海洋地球物理领域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现代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宛如海洋里的“座头鲸”,以其低功耗和高精度采集的巨大身躯,在海底世界中进行地下三维结构成像,开启海底探测的新篇章。这款尖端设备不仅能够监测天然地震活动,还能深入探索地球内部的神秘运动,为地震发生机制的研究及海啸灾害防御提供关键数据。

展台现场工作人员王宜志告诉记者:“这款地震仪的设计同样考虑了极端海底环境的挑战。其38公斤的水下重量和可分离式保护壳,不仅能有效降低洋流噪音,还能保护设备免受外界伤害。磐鲲搭载的高性能电池组可支持其连续工作420天之久,最大安全回收时间更是达到令人瞩目的24个月。”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磐鲲无疑将成为深海探索的重要助力。它的投入使用,不仅将提升科学家对地球内部世界的理解,更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海博会有“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类似“磐鲲”的黑科技在本届海博会上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本届海博会展示中国海洋领域最新成果、前沿科技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专业服务、海洋潜水等专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和新技术新产品。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一系列高端装备的模型和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此外,海上卫星发射、水下传感、智能航行等新兴技术,深海钻井机器人、海上风电发电机组等高科技产品,以及船舶自动化、绿色港口低碳智能解决方案等纷纷亮相。

此外,本届海博会,吸引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意大利、芬兰、瑞典、法国、荷兰、新加坡、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展团参展。

促进“蓝色经济”发展

本届中国海博会将举办1场高规格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和超过20场专业论坛。其中,被誉为海洋“达沃斯”盛会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也在23日下午正式开幕。

论坛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发布了《2023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数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7.7,同比增长2.5%。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第八次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发布,该指数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量化评估,它反映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经济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但支撑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海洋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石绥祥总结称。

对于海洋经济,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以深圳为例,去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政策,推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2年,深圳涉海企业已增加至近3万家,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千万标箱大关、位居全球第四,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累计开行线路35条,南海东部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2000万方油当量,海洋经济持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有专家指出,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一批涉海企业和机构、海洋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成果、重点示范性项目在海博会上展示推介,借助海博会这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渗透。

校对:苏焕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