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拆解极氪招股书,我们发现营收百亿秘密的真相

来源:牛刀财经 2023-11-27 22:31:4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拆解极氪招股书,我们发现营收百亿秘密的真相)



文丨张超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作为后入场的新势力,极氪汽车正在后来居上。

纵观新势力发展的这几年,极氪汽车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是经营业绩、产品口碑都冲进了前列。

尤其是,目前极氪正在冲刺美股上市,从其披露的业绩可以看出,极氪汽车已经跑出了极氪速度。

1、“极氪速度”

按照当前的进度来看,极氪有望年内上市成功。届时,极氪将成为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

极氪汽车成立于2021年3月,到现在不满3年。要知道,特斯拉从成立到上市用了7年,小鹏汽车用了6年,理想汽车用了5年,蔚来用了4年。

极氪快速上市,离不开良好的经营和财务表现。

日前,极氪汽车更新了美股招股书并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从业绩中可以看出来,极氪正在跑出加速度。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极氪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整车销售收入233.19亿元,同比增长115.52%;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的销售额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60.1%;研发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35%。



可以说,极氪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延续了过去三年的高速增长态势。

2021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极氪的营收分别为65.28亿元、318.99亿元、353.15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分别为15.44亿元、196.71亿元、233.1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为115.52%。

不同于其他新势力营收重要靠汽车小时,极氪汽车的业务更加多元化,主要分为三块业务:车辆销售、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的销售、研发及其他服务。

多元化让极氪营收更加健康。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等收入分别为49.83亿元、122.28亿元、119.96亿元。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培养,是一项非常烧钱的项目,一直以来都有门槛200亿的说法。

对于一家新能源汽车来说,生死关键除了能否筹到如此多的资金外,还有就是是否能快速将量跑起来,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极氪2023年多款产品发布并热销,显著带动其工厂利用率提升,折旧费用摊薄,进而在制造端实现毛利提升。

2021年极氪初创时期整车毛利率即为正数,得益于规模化效应的提升,极氪2023年前三季度整车毛利率达到14.8%,对比上半年的12.3%,进一步提升了2.5个百分点。

从增长势头来看,极氪有望成为除特斯拉外,最早最快赚钱的电动车企。

2、爆款不断

处于激烈竞争的行业,有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两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各有优劣。

先发优势可以更早地占有用户心智,利用资金、品牌建立壁垒,但同时也意味着要踩更多的坑。

后发优势可以谋定而后动,但要和先发优势的企业竞争,需要后发者有着更强的实力,更坚定的决心。

极氪属于后者,也成为了佼佼者。

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极氪汽车甫一上市就成为爆款。

以极氪001车型为例,2021年10月,极氪001开启交付,用时不到4个月,实现10000辆交付;2022年10月,交付刚满1年,当月交付达10119辆,极氪001成为首个单月交付量过万的中国豪华纯电车型。

极氪汽车的纪录不断增长、不断刷新。

今年9月份,极氪发布新车型纯电猎装超跑极氪001 FR,实现了零百加速2.02秒,成为最快的量产纯电汽车。

此外,极氪建立了全球首个大型一体式压铸L4级智慧产线、全球量产最大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全球首创中段一体式压铸蜻蜓结构,为产品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爆款,成为了极氪汽车的标签。

2022年,极氪凭借极氪001一款车型实现全年交付突破7万台,是主流新能源唯一完成目标的品牌。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极氪已累计交付突破17万台,交付仅24个月即成为最快达成17万台交付的国产纯电新势力品牌,并且极氪计划在2025年实现65万辆的年交付量。

数据显示,极氪汽车9月份交付数量达到1.2万辆,大定订单创历史新高,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稳定在1.2万以上。

今年10月极氪交付达13077台,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8.5%,月度交付与大定双创历史新高,其中月度交付量连续9个月同比增长,迎来四季度开门红。

此外,极氪001成为1-9月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极氪009继续保持1-9月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成为细分赛道引领者。

整个2023年极氪的销售数据都表现得凶猛。1-3季度,极氪交付量分别为15234台、27399台、36395台,每个季度的销售数量都在稳定、快速地增长。



作为后发者,极氪走“正道”,研发和用料上绝不含糊。

说到极氪,不可不提性能和安全。截至目前,极氪是全球唯一交付超17万台零自燃的汽车品牌。

极氪汽车广受欢迎,离不开其良心的研发投入,是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大量的投入带来的必然结果。

财报数据显示,极氪研发投入累计超138亿元,从2021年至2023年9月30日,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极氪研发投入分别为31.60亿元、54.46亿元、52.0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9.8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74%。目前极氪在全球共有6个研发中心,全球共有研发人员6600余人。

重研发投入,让极氪成为国产新势力中的实力派,被称为“电动性能之王,地表最强纯电”。

比如极氪007车型CLTC工况最长续航可达870km,同级纯电全球第一;极氪001FR车型0到200km/h加速6.29秒。

当然了,后发者极氪的信心,还来自于自身的底子极好。

极氪汽车采用世界级领先、带宽最宽、能力最强的原生纯电架构SEA浩瀚架构,其极强的适配性和延展性是极氪能够在新车型上应用最前沿技术的关键。

极氪的产业生态也十分庞大。

极氪是宁德时代、国际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Google旗下全球知名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领导者英伟达、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安森美等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及科技公司首选合作伙伴。

3、全球化加速

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从2018年的约190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约113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55.6%,预计2027年将达到3440万辆。

极氪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其所定位的高端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空间同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豪华车市场整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传统豪华车市场整体下滑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

麦肯锡调研显示,现有车型在20万以上的消费者,在增换购时超80%选择20万以上豪华车型。

不难看出,豪华车型的车主正在从传统油车到新势力的电动品牌转移,而极氪将是豪华电动赛道的受益者。

当我们总结为何极氪能够后来居上,除了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外,完善的用户生态也是极氪的秘诀之一。

极氪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三点,直营、能源服务、用户共创。

门店上,截至10月底,极氪在中国境内共拥有317家直营门店,包括22个极氪中心、223个极氪空间、31个极氪交付中心和41个极氪家,通过直营门店给消费者带来原汁原味的极氪服务。

能源服务体系上,极氪在全国130余个城市自建近830座充电站,其中极充站(超快充)380多座,自建充电站保有量居中国纯电品牌第三、中国车企第一。

完善的能源服务体系,让车主无后顾之忧。

另外,颇受车主好评的,还有极氪的用户共创体系。

从ZERO概念车到ZEEKR 001的诞生过程中,极氪便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了多达342项的提升,这在传统车企中,根本不敢想象,甚至开创行业之先河,向用户开放电驱品牌选装,而用户可以自行选择电动机供应商。

在近期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排名中,极氪位居第一。

今年,极氪打磨成熟,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11月16日,极氪首家海外门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落成开业,极氪001和极氪X将率先展出。

与此同时,在欧洲之外的市场,极氪也在积极开展更多国际合作。极氪先后和以色列及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签署协议,并且在中东市场已与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和巴林的合作伙伴签署国家级总代理协议。

10月26日,极氪与锦龙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进入中国香港、澳门市场。极氪009和极氪X的右舵车型将于2024年在港澳同步上市销售。

极氪在海外市场也逐渐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条。

今年10月,极氪与法国巴黎银行和Arval签署泛欧合作协议,将为极氪用户提供涵盖出行各个方面的金融方案、全方位租赁业务支持和保险服务。这些合作关系将覆盖多个欧洲国家,对极氪欧洲直营模式的开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合作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极氪在国内稳扎稳打、深厚基础的整套运营体系,必将在国外迅速复制,再次实现“后来居上”。

4、结语

作为国产电动豪华新势力,极氪跑出了极氪速度,创出了极氪现象。

如今,电车车主对国产车的印象开始逐步向好,尤其是极氪,冲进豪华阵营,实现国产车崛起。

表象之下,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极氪在技术、理念上的决心。这或许才是国产车将来能真正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