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香港财经论坛圆满落幕:中国式现代化与香港机遇同频共振,应以“香港所长”创造“香港财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 香港、深圳报道
11月27日,“香港财经论坛2023:探讨香港国际化之优势与高质量发展”在香港举办。论坛由香港经济日报与南华早报合办,《财经》杂志联合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协办。
论坛聚焦三大议题,包括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和机遇,香港如何发挥金融、创科、法律及人才等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优势,以及香港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如何为中外企业创造机遇。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致辞演讲。李家超强调,回归以来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成为全球唯一汇聚中国优势及国际优势的城市。他指出,在法制上,香港同其他国际主要商业社会无缝接轨,得以担当内地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以及“超级增值人”的桥梁角色。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以及香港机遇展开了热议。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无疑是一条最优化的道路。他进一步称,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搭乘中国式现代化巨轮,可能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财经选择,也必然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财经论题、财经机会。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扮演重要角色。“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既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纽带,也是世界注目中国、进入中国的窗口和门户,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香港‘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雁雄称。
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香港需要继续增强同其他经济体的商贸联系,以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他称,香港将会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设商贸办事处,继续寻求与更多的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建设香港的全球贸易网络。
丘应桦还提及,香港在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于具体时间表,丘应桦曾透露,大部分国家支持香港申请加入RCEP,申请需要18个月,要经核实程序,希望整体可于今年内完成,明年正式加入。
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亦是重点所在。郑雁雄认为,香港应该更加积极地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这个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中贡献“香港所长”,创造“香港财富”。
今年以来,香港的经济增长情况备受瞩目。
最新数据显示,在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支持下,香港经济在2023年第三季继续恢复。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4.1%,上一季升幅为1.5%。
在地缘政治以及高息环境下,香港全年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11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表示,考虑到地缘政治紧张及金融状况偏紧等因素,决定将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由8月时复检的4%至5%,向下修订至3.2%。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发展经济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大,要注意五点情况,包括环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单边主义情绪高涨、亚洲及崛起、绿色经济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发展。
尤值一提的是,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香港逐渐将投资目标瞄准了中东等新兴市场。陈茂波指出,在欧美市场面对挑战的情况下,要开发中东及东南亚新市场,在巩固旧有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资金来源。
李家超介绍,港交所将于本周挂牌交易亚洲首只沙特阿拉伯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买卖基金), 资产规模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大,投资者可以港元或者人民币直接在香港市场通过ETF交易沙特股市的指数成分股。
此外,丘应桦指出,目前外围整体气氛持续疲弱,利率水平持续高企,金融市场表现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香港消费的反弹力度。在此情况下,香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必然承压。
从最新调查看,香港中小企业营商信心有所上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第四季度的指数轻微上升,反映香港中小企业虽然受到外围环境挑战,但整体营商气氛有所改善。
作为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香港的国际化特色、国际化优势享誉已久。
与会嘉宾从不同范畴分享了香港的国际化道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联席主席袁国强表示,香港要维持国际化,要维持其作为国际金融和经贸中心(的地位),法治、仲裁是重要环节。
袁国强介绍,HKIAC一直非常重视国际性。HKIAC数据显示,2022年提交HKIAC的仲裁案件中有83.1%为国际案件,即至少有一方为非香港当事人(2022年启动的机构仲裁案件中有93.4%为国际仲裁案件)。而从当事人地区分布来看,来自63个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于2022年参与了HKIAC仲裁。
袁国强表示,希望HKIAC往后继续为香港以及国际的商贸社会提供高质素、适时的仲裁服务,以此帮助香港的国际化进程。
在绿色金融以及国际合作方面,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徳(Siddharth Chatterjee)对香港的实践经验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港交所在绿色债券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港交所第二批绿色债券的认购情况是超购的。香港在绿色债券方面可以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框架和结构。
长期以来,香港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外地母公司设于香港的地区总部有1411家,地区办事处2397家。
论坛现场,外资企业代表亦透露出对香港及内地的投资信心。太古集团主席白德利(Guy Bradley)表示,“一国两制”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太古地产已拟定未来十年投资1000亿港元计划,当中香港项目占三成,内地项目占一半。”
香港美国商会总裁翁以登则表示,大部分商会的会员仍看好香港前景,相信大湾区、东南亚及中东的机遇,因此选择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