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怀念芒格,感恩芒格:说说我自己的投资体系,“市赚率”最受益的三件事)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人的悲伤大多表现为哭天抢地,但也有少数表现为沉默不语。芒格离开了,我沉默了几天,现在正常了。
虽然我从未见过芒格,但却从文字和影像资料里学到了很多。说说我自己的投资体系,“市赚率”最受益的三件事。
买了喜诗糖果之后,巴菲特领悟到了“好生意”就要出“高价格”。巴菲特声称,是芒格帮助自己从“猿”进化成了“人”!回顾当年,喜诗糖果的卖价是3000万美元,巴芒二人砍价到了2500万美元。芒格表示:“我们当时就是这么愚蠢,哪怕多花1分钱都不愿意。我们当时并不懂得,好生意就要出高价格。幸运的是,卖家同意了!”
那么,什么是好生意呢?按照芒格后来的描述,那就是持续稳定的高ROE。仔细观察喜诗糖果案例,就会发现一个巧合。那就是:喜诗糖果的ROE是25%,买入市盈率是12.5倍。如果不考虑ROE是个百分数的话,那么买入市盈率刚好就是ROE的“一半”。也就是说:PE/ROE=0.5。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巴芒二人从未给出过喜诗糖果的“内在价值”。所以说,这个“一半”也只是猜测。值得庆幸的是,巴芒二人在买入喜诗糖果后尝到了甜头。又在1987年股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陆续买入了可口可乐。1988年,可口可乐的ROE是31%,买入市盈率是14.7倍。1989年,可口可乐的ROE是46%,买入市盈率是15倍。这个时候,如果再用PE/ROE试一试。1988年的计算结果是0.474,1989年的计算结果是0.326。两年的计算结果平均下来,刚好就是0.4。非常巧合的是,从那时起,用“40美分买入1美元”,就成了巴菲特的口头禅。所以说,PE/ROE很可能就是巴芒二人计算内在价值的工具。
受此启发,笔者发明了一个叫作“市赚率”的估值参数,公式为:PR=PE/ROE。当市赚率等于1PR为合理估值,大于1PR和小于1PR则为高估和低估。巴菲特90%的投资案例,均符合市赚率低估标准。(相关链接:网页链接)
1992年,巴菲特在股东信里说:DCF现金流折现才最接近企业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看到那一年的股东信,笔者有点崩溃,因为这就相当于把市赚率废掉了。同年股东大会上,有人就此事提问芒格,芒格却说:从没见到巴菲特算过现金流折现。芒格的这句话,相当于又把市赚率救回来了。
后来,笔者仔细研究了DCF计算器。发现,当ROE在10%~33%之间,相关变量特定取值之后,市赚率可以看作是DCF的简化版。所以说,巴芒二人都没说谎。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芒格的直言不讳,或许我就会放弃市赚率了。(相关链接:网页链接)
芒格认为,ROE≈长期投资复利,这个观点也被我称之为芒格定律。不得不说的是,芒格定律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不过也正是因此,也让我更加重视“增长率”和“安全边际”了。
我曾经进行过数据测算,假设有ABC三家公司,ROE均为30%,并维持10年甚至更长时间ROE恒定。在这10年间,A公司100%分红、B公司0%分红、C公司50%分红(均不收红利税),并且每年还要分红再投。假设,买入价和卖出价均为1PR,那么10年过后,A公司的投资复利是3.33%、B公司的投资复利是30%、C公司的投资复利是16.67%。
综上所述,在ROE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长率越高,长期投资复利越接近ROE(芒格定律)。增长率越低,长期投资复利越接近PE的倒数(价值陷阱)。所以说,市赚率对于增长率的要求,最好能够达到ROE的一半以上。举个栗子,30%的ROE,增长率最好能在1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C公司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所以说,如果初次买入和红利再投,能够以0.5PR买入,10年后再以1PR卖出,投资复利便可从16.67%提升至26.65%,并更加接近于芒格定律的30%ROE。
回顾巴芒二人的经典案例,喜诗糖果0.5PR,华盛顿邮报0.52PR,可口可乐两年平均0.4PR,苹果公司两年平均0.38PR,几乎都是4折5折的价格买入。芒格定律虽然并未直说,但却教会了我:好生意也得打折买!(相关链接:网页链接)
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简单了。2016年,为了与国内股市妥协,我又加入了股利支付率作为市赚率的修正系数,终于可以更加公平的估值茅台与银行了。从那年起,我就真的真的开始在股市赚钱了。(相关链接: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勤劳的超超啊 @周期及其趋势 @陆冲河 @博士王神经 @曹国公李景隆
$贵州茅台(SH600519)$ $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