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拓展研究|教育培训行业迎来“新春”

来源:雪球 作者:琪瑰珠琐 2023-12-09 13:07: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拓展研究|教育培训行业迎来“新春”)

/注:投资做减法,研究做加法,偶尔分享下制造业板块之外的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球友们参考讨论。/

如果要说近年来遭遇“滑铁卢”的板块,除了房地产之外,相信教育也一定能榜上有名。

自从“双减”文件下发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都差点“崩盘”,龙头企业新东方在2021年营收减少80%,裁员近6万人,市值一度跌去近90%,惨不忍睹。

然而如果有关注海外市场的朋友,会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股教培板块就逐渐有所起色,尤其是今年至今为止,海外中资教培指数已经实现翻倍增长。

教培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简单聊聊自己看法。

一、监管态度发生转变

2021年7月,监管出台“双减”文件,明确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新增审批,存量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并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

当时这个政策的重磅程度相信不用多说,绝大部分教培机构如临大敌,短短1年,就能看到“双减”效果立竿见影。

2022年10月,教育部在重要会议报告中提到,“双减”前后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从12多万下降至不到5000家,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从263家下降至34家,压减率87%。

这些数字是很关键的,虽然“双减”总纲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既然监管层面的考核目标已经有阶段性成果,那后面就有细则调整和落地的可能性。

具体来看,监管口径正由取缔,逐渐变为抽检、牌照发放、合规合法经营界定等等。

这样说可能没有太多感觉,直接看几个关键政策应该就能明白。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强调并不是要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使非学科类培训尽快回归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2023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下放全国首张线上中小学非学科培训办学许可,准许开展中小学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线上培训。广东省是业内公认出台文件最为细致的省份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后面相信其他省份也会逐渐跟上。

2023年9月,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直接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其中明确对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俗称“小黑班”),且具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这些政策都指向明确,即“双减”减的是K9学科类校外培训,至于“红线之外”非学科类内容,目标是更为规范,在拿到牌照且合法合规前提下,允许“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

关于教培政策,今年有个案例是杭州网红举报新东方,挺有意思。

整个事件其实没有被扩大化,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新东方有牌照,人家是合法合理经营;二是家长们留言都很正面,说明社会确实有所诉求。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事件就能反映出监管态度。

二、政策转变对行业影响

政策转变的核心节点是2022年10月重要会议报告后,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拐点也是在去年三季报左右。

如果要具体归因:一方面是在不断裁员和关闭网点后,企业成本已经压缩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是监管目标变化后,确实带来了部分新增业务的营收。

目前为止,有些非学科类培训已经看到萌芽状态:一是出国培训,肯定能做;二是高中类教育,从有争议到现在能持牌经营;三是中低年级教育,同样能持牌经营,称为低年级素养。

在新的非学科类培训竞争中,最重要是扩网点节奏,每家企业的策略和执行力不同,在未来发展中就会有很大差异化,目前看头部企业竞争力依然显著。

这里大概分为四个方面去探讨。

第一,核心壁垒并不高。现在头部机构想拿牌照不算难,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素养教育,其实没有实质性障碍,主要取决于企业要不要拿、拿的成本有多高、拿下后有没有能力去教。

第二,各地区差异较大。毕竟行业是刚刚从底部往上走,上面还没有统一政策能参考,因此各地方监管环境和力度都不一样,申请拿牌照的效率也不一样。甚至今年8月份,有些地区还暂停了一段时间的牌照发放。

第三,机构进展两极化。从头部卖方的跟踪情况来看,各家培训机构的扩网点态度和速度差别较大,头部明显“胆子更大”,二三线机构甚至有些已经销声匿迹。比如新东方网点就新增得很快,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是大几十增速,北上广地区朋友应该能有明显感受。

第四,市场潜力非常大。这块不用多解释,现在非学科类培训刚刚恢复,像学而思这样头部机构,在上海和北京都仅有10-20家网点,放到几年前都应该是100家左右的水平,空间很大。

因此,虽然政策有些变化和侧重,但相关非学科类培训市场依然是处于发展前期,无论是各地区监管还是各企业战略层面,都属于是“边走边看”,确实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三、头部机构的特殊优势

可能有投资者会想,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教培板块到底在涨些什么?

相信现在都能明白,短期是看到政策态度转向乐观,中期是业绩持续增长的催化,长期就是头部机构的声誉和品牌效应,让市场看到了重新修复的可能性。

尤其是最后一点很重要,头部机构有着教资和网点资源优势,在非学科类培训方面也敢于做更多尝试(网点数量已经连续4-5个季度环比增长),在经过上轮行业出清后,市占率很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而且有意思的是,头部教培企业,往往都会避开同质化风险,这里就以两家美股上市企业为例(和普通投资者利益相关度较低),聊聊她们各自的优势。

第一是企业底蕴。新东方以成人英语起家,特点是各网点校长的个人能力很强;好未来以奥数体系起家,特点是标准化体系能力很强。

第二是网点规模。新东方体量最大,让其他机构羡慕,尤其很多高中教育牌照是以存量经营模式,那存量网点多,布局起来就会更快;好未来网点从最高1000多家降到最低100来家,现在慢慢恢复到200家左右,恢复速度也是很快。

第三是业务结构。在疫情期间,两家机构都开发了新业务模式,新东方去做甄选、好未来研发学习机,前者在这几年已经能看到业绩贡献,后者需要投入费用,可能远期才能有业绩贡献。

至于A股市场的教培机构,数量不算太多,龙头企业主要有中公教育、学大教育、行动教育等等,今年都有一些复苏迹象,可供参考。

虽然教培行业算是熬过寒冬,正在慢慢拓展非学科类业务,迎来“新春”。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政策环境、市场规模、教资人员、标准化程度等,暂时都无法和几年前比拟,不能过于乐观。

#教育# #教育培训# #教育板块迎政策利好多股大涨# $中公教育(SZ002607)$ $学大教育(SZ000526)$ $学大教育(SZ00052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学大教育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