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油价不高?专家:其中接近一半是税,水电气暖老百姓有补贴,油价一视同仁不补贴)
“加一箱油少2块钱,三五百块钱少2块钱,叩一叩对物价通胀的神经而已,其实对实际生活影响并不算太大。”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近日在头条财经节目表示,全世界平均估计,原油每桶价格增加10美元,对通胀的影响是0.1%,对GDP的影响是0.2%,并不高。
陈卫东指出,从全球范围看,欧洲油价相对较高,中国油价绝对数并不算高。美国的油价一旦每加仑超过4美元了,美国老百姓就不高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4美元/加仑就相当于1美元/升,那就是中国的价格了。原因就在于美国成品油是低税的,中国的税收是47%多,欧洲大概2/3是税。
中国油价近一半是税
金融界12月13日消息 汽柴油价格是如何确定的?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近日在头条财经节目表示,首先要明确其在社会中的定位。汽油和柴油被视为必需品、一般消费品还是奢侈品,以及是否需要限制或鼓励其消费,这些都会影响定价规则。
陈卫东举例,美国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大国,视石油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对石油的税收相对较少。全球各国汽油价格中,美国处于中间水平,比美国便宜的国家通常会对汽油进行补贴,如伊朗,该国财政收入的20%以上用于汽油和燃料补贴。而比美国高的国家则通常会征收更高的税,例如中国和欧洲。其中,中国的税收占油价的47%-48%,接近一半;欧洲的税收则高达70%左右,将其视为奢侈品并试图通过高税收压缩和减少消费,以促进能源转型和减少排放。
陈卫东提到,具体到中国看,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时间较晚,传统观念认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必需品,而不包括汽油。政府对老百姓用电、用暖、用水、用气是补贴的。相比之下,汽油没有补贴,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一样的。
”应该更珍惜石油消费,我不反对继续对油加税“
陈卫东表示,中国在汽车消费和能源消费领域,尤其是汽油和石油消费方面,应当更加珍惜。因此,不反对提高相关税收,以达到与欧洲标准相当的水平。
他解释,这个立场基于两个原因:首先,石油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其次,目前已有替代方案,特别是电力对石油的替代,并不会影响出行,尽管在北方可能存在一些波动。他指出,实际上,交通运输是我们生活中石油成本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中国的物流行业,大卡车和集装箱运输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考虑到公众情绪,美国的情况会有所不同。”陈卫东分析,美国公共交通系统不如中国发达,汽车拥有率极高。相比之下,中国的公共交通正在不断发展,汽车购买热情也在逐渐下降,我国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400辆。
陈卫东预计,未来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未来7到10年内,“油价将不再是热门话题,因为电动汽车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国际油价未来走势取决于中国需求
陈卫东提到,今年的原油价格与能源转型、俄乌冲突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大变化密切相关。俄罗斯减少了出口供应,而沙特阿拉伯和OPEC成员国也自愿减产,然而油价却在下跌,这令人费解。
陈卫东强调,要分析原油或石油的价格,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面因素:供给、消费和库存。
从供给角度看,当前的供给量正在减少。中国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对原油的需求巨大,已成为最大的买家。相比之下,美国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还有石油出口,目前是净出口国。中国每天平均进口超过1000万桶原油,远超印度的500多万桶。因此,印度虽然也在购买廉价油,但其消费量与中国相比仍然较小,无法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陈卫东分析,现在判断油价的基本面相对简单,主要看中国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以及沙特阿美的供给情况。美国的库存量已降至4亿多桶,远低于最高的7亿多桶,因为库存需要资金和成本,而现在美国已经实现自给自足,没有必要再承担这些额外费用。因此,库存对美国而言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供给端主要是观察供给端沙特王储的决心以及OPEC+的表现,同时关注消费端的中国经济状况。”陈卫东说。
能源转型的核心:转变为以电为中心
陈卫东分享称,能源转型的核心是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时代转变为以电为中心。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曾经遇到过问题,比如拉闸限电导致了生活不便、生产中断以及社会运行成本增加。”陈卫东分析,因此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先立后破”的策略。
关于未来能源结构,陈卫东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呈现三大特点:
跨越不过去的煤炭时代:目前,我国仍有60%到70%的电力来自煤炭。
进入不了的油气时代:所谓油气时代是指油气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例达到50%以上,但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7%,远低于发达国家。
引领世界的可再生能源时代:中国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光伏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陈卫东分析,老百姓对油价关注度较高,是因为油价波动会影响他们的预算。去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下降,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希望在未来,人们不再过多关注油价,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陈卫东说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