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全年超跌37%,宁波银行怎么了?

来源:节点财经 2024-01-17 14:5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全年超跌37%,宁波银行怎么了?)

若给134家城商行“论资排辈”,宁波银行无疑处在第一梯队,无论是基本面的强韧性,还是面向未来的成长性,其都是资本市场公认的蓝筹股,并因此享受到高于行业的估值:2019-2021年3年间股价涨幅高达160.91%,位居全部上市银行第1位。

但在过去一年,宁波银行的明星光环快速褪色,全年股价下跌超37%,不仅跑输大盘,还是银行板块里唯一一只跌幅在30%以上的银行股(2023年万得银行指数累计下跌1.22%)。

问题出在哪里了?

一、成长性遭遇挑战?

对资本市场来说,成长性至关重要,也是给股价“称重”的关键因素。

从营收看,宁波银行在2018-2021年间均维持着两位数的同比增速,但2022年却大幅回落至9.67%,打破“高增长神话”。

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2.35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5.45%,创出近10年新低。其中,就单Q3,实现营收为150.91亿元,同比减少1.88%,环比减少3.21%,且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

这一现状与该行过去几年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某种程度上也印证宁波银行或进入转折点,发展触及“天花板”。

成长型企业的增速一旦放缓,市场必然会毫不留情地做出反应——杀PE,宁波银行股价下跌亦在情理之中。

不过,囿于最近两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顶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影响,曾经“躺赚”的银行不得不学着过“苦日子”,宁波银行业绩萎靡并非个例,也是个体对宏观大势的具象反映。但资本市场独独对其砸的最狠,内里的原因又需要深挖。

宁波银行有着“城商行零售之王”的美誉,多年来零售业务(个人贷款及垫款本金)一直是推动公司“遥遥领先”的一大利器,2019年、2020年增速高达31.1%、45.61%。这恰恰是资本市场对其青睐有加的主因之一。

毕竟,相比技术含量较低的收储和对公放贷,竞逐个人零售,包括消费者信贷、信用卡融资或透支、个人质押贷款等业务,更能体现竞争力,还能在资本消耗较少的前提下享受到较高的收益率,比如2022年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平均收息率4.44%,个人贷款平均收息率则高达6.92%,且这是一块增量空间广阔的“肥肉”。

然而,在一路狂飙至2020年的巅峰后,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便掉头向下,呈现出涨不动的疲态,增速从2020年的45.61%下滑至2021年的27.32%,而后进一步下滑至2022年的17.44%。

2023年前三季度,其加大了零售贷款投放力度,期内个人贷款及垫款本金规模达到4739.34亿元,同比增长21.14%,环比上半年的12.71%明显加快,也远远高于公司贷款及垫款本金增速13.08%。

图源:宁波银行财报

可因为零售业务收益率下滑,并没有为提振宁波银行的业绩做出太多贡献。

财报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宁波银行零售业务的平均收息率从7.79%降至6.53%,降幅达1.26%,同期,公司业务收益率由5.09%下降至4.39%,降幅为0.7%。

换言之,消费者的钱也没那么好赚了。与此同时,过于激进的零售举动,正为宁波银行埋下风险“暗雷”。

二、零售不良风险走高

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于200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回顾过去,其之所以是公认的“尖子生”,并被众多基金拥趸,还有一处“卖点”就是稳健的资产质量。

财报显示,自2004年公开财务数据以来,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低于1%。截至2023年9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2.70亿元,不良贷款率0.76%,同比再改善1个基点,也几乎和2022年末的0.75%持平。

横向对比,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91%、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33%,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9%,宁波银行表现优于同业。

但深入水面之下,区分板块看的情况又不尽然,特别是零售业务。

节点财经统计,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从2014年爆发,当年规模为666.52亿元,同比增长42.27%,到2023年上半年已至2681亿元,占个人贷款及垫款的60.8%,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22.94%。

随着个人消费贷体量大幅膨胀,相关的风险资产也在增加。据第三方评级机构出具的报告,截至2022年末,宁波银行存量不良贷款中个人不良占全行不良总额的69.22%,主要为个人消费类贷款。

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不良金额65.41亿元,同比增长38.23%;期内,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共计65.79亿元,其中,个人业务信用减值损失为29.94亿元,占比达45.5%。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不良率也从2020年的0.89%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1.48%,显著高于公司整体不良水平。

体现在用户层面,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涉及“宁波银行”及旗下宁银消费产品“宁来花”的维权信息有近2000条,内容涵盖虚假宣传、暴力催收、无故开通分期、高利率等。

此外,在合规性方面,宁波银行业也面临诸多质疑。

2023年12月15日,因存贷挂钩、小微统计数据不真实,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被处罚款7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2023年12月1日,因监管标准化数据与1104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监管标准化数据漏报;监管标准化数据错报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宁波银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合计处罚款620万元。

2023年初,宁波银行因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资信见证业务开展不审慎、资信见证业务整改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新产品管理不严格等“六宗罪”,被处罚款220万元。

客观来说,站在财务角度,宁波银行的基本面仍然非常扎实。但展望后市,基于成长减速,零售优势褪色,宁波银行与其他银行的经营差距逐渐收窄,反馈到资本市场,“小甜甜”变身“牛夫人”,曾经的“市值之王也会逐渐归于“平庸”。

文 / 七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波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