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热点关注 - 正文

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最新进展来了!蚂蚁集团持股35%

来源:柒闻网 作者:硬糖 2024-01-25 22:53: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最新进展来了!蚂蚁集团持股35%)

1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征信市场和支付市场发展。

其中在征信市场方面,央行近期正会同浙江省政府指导钱塘征信申请办理个人征信牌照。若顺利获批,钱塘征信或将成为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获批之后的我国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
 

受理已两年多,拿“牌”之路坎坷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11月,蚂蚁集团参股的钱塘征信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就已被央行受理,但此后却迟迟没有出现审核结果。

为何迟迟未获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公司牌照申请之路坎坷或与助贷机构征信“断直连”工作和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有关。

2021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14家网络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也就是“断直连”。

截至2022年底,14家头部互联网平台的信用信息“断直连”工作整改基本完成。此外,在2020年,蚂蚁集团还曾两次被约谈,其中指出集团目前在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重点业务领域整改要求,督促指导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而目前,随着蚂蚁集团“花呗”“借呗”等小贷业务的清退、支付宝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等,逐渐符合监管要求,钱塘征信距离个人征信牌照才又近一步。

监管收紧,百行征信被罚超50万元

为什么征信牌照这么难拿?这其实应该追溯至2015年。彼时,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让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拉卡拉信用等在内的8家个人征信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的准备工作,时间为6个月”。

可过了两年,监管却一张牌照也没有发下来。2017年4月,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透露,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2018年,百行征信从央行手中拿到首张个人征信牌照。彼时,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其余8家股东均为上述申牌未获批准的个人征信机构,且均持股8%。

有了协会的牵头,从公示到正式拿牌,百行征信耗时65天。而2020年获批成立的朴道征信,更是由有国资背景的北京金控集团(持股35%)牵头,联合京东数科(持股25%)、小米(持股17.5%)、旷视科技(持股17.5%)及聚信优享(持股5%)成立。

而此次有所进程的钱塘征信,全称为钱塘征信有限公司,注册地是浙江省杭州市,注册资本10亿元。

股东方面,钱塘征信也由有国资背景的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旅集团)、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5%、6.5%及6.5%。

此外,蚂蚁集团(无实控人)持有钱塘征信35%股权,与浙旅集团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溪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7%及10%。

对比而言,就股权方面,百姓征信、朴道征信国资属性强于钱塘征信。此外,前两家的经营也多面向公开市场,且重点处于征信数据的通道服务上。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百行征信实现销售收入6.12亿元;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该公司外服务产品总数达82款,所有产品上半年总调用量70.6亿笔。

而截至2024年1月19日,朴道征信各类产品累计调用量超300亿次。有媒体报道称,尽管两家企业接入的数据源不断丰富,但依然没有达到数据打通、深度挖掘的目标。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银行对外部多元化、精准化的数据服务仍有较高的依赖度。

而钱塘征信获批后,蚂蚁消费金融可以将掌握的巨量的客户画像等数据资源导入其中,在客户准入、风控方面具有优势。

不过,随着征信牌照的落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强监管下,百行征信在去年还收到一张大额罚单。

2023年8月,因违反征信机构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两类违法行为,百行征信被警告并罚款51.5万元,2名相关责任人也分别收到7.1万元的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央行公示的信息,作为国内第一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百行征信的牌照有效期2024年1月31日截止,即将到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拉卡拉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