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市、足球不同领域,同样病症丨找到你知道的最好)
本文语音版
昨天收盘后出了降准的消息,1月24日盘后,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1万亿的流动性。
这自然是个正面消息。
不过相比降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信心恢复。
降准简单的说就是控制货币供应。A存100到银行,银行贷给B,B拿去和C买了东西,C收到这100又把它存起来,银行又有100元可以贷款出去,这样钱会无限放大。
所以要有存款准备金,经济过热的时候存款准备金就高一些,流动的钱就少了,需要刺激的时候,存款准备金就低一些,流动的钱就多了。
现在钱很充足,但是也得有人去用,目前的问题是无论消费、投资还是创业,大家热情不够。
这个更重要的是信心。
同样是昨天,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这个才是信心恢复的关键。
如黑白之前所说,因为自媒体的普及,以及80、90、00后,要比老一代更有理财理念,现在投资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国现在2亿多股民,如果算上家里的人,差不多有小一半的人对股市都有感。
这和以往是有巨大不同的,当下股市表现好坏,对大众情绪的影响要比以往大的多,比如消费信心,创业信心,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同时昨天的发言还提到了:
1、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
2、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3、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市场化并购重组,激发经营活力。
4、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对重大违法和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应退尽退”。
每一次大的绝境,都是一次重生,因为问题一定会倒逼改革,因为农场主心肠好坏另说,但羊越多,羊活着,才能提供更多的羊毛。
尤其退市制度,这个之前我反复提过,相比停止IPO,更应该注重的是造假处罚,和退市制度,把制度完善了才能永久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朋友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不如直接就停止IPO。
说说我的看法,首先现在一周一两只,其实影响已经不大。大家不喜欢IPO是因为他造假,那应该解决的是造假处罚问题,和合理的退市制度。
咱不能因噎废食,觉得IPO可能会有造假,所以就不应该IPO。
首先站在自私的角度来说,不让新股上市,这个市场就失去了意义,一个对经济发展没意义的市场,更没人管了,只能更惨。
如果只是暂停一段时间呢?
老抱着舒服一会算一会的态度,这不可能解决长期问题,稍微一上涨又开始大量发新股,不是又回到了过去。
一个健康的市场就是要有进有出才能良性循环。
既然这波熊市苦难我们已经承受了,能优化改革,他才有意义。
为啥A股这么多问题,就是每次出现问题,更多人的诉求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你快给我托底,你快给我暂停新股,糊弄过去就行。
等涨了以后也无所谓了,发就发吧,甚至因为涨了能炒作新股,还希望多发点。
所以一次次熊市,这些病症依然还在,每次行情一好又死灰复燃。
这一次熊市时间长,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好事,能倒逼一些改革,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更有益。
每次都抱着糊弄过去当下的态度,总有一次糊弄不过去。
急功近利,不仅体现在股市,大部分行业都是,只是其它行业没那么大普遍性,感受不到。
比如另一个普遍有感的行业,中国足球,也一样,为啥咱们从至少亚洲一流,变成了亚洲不入流,
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心态,急功近利,当下舒服为主。
这一届规划几个,下一届高薪请个知名教练,再下一届看看能不能走动走动分个弱点的对手。
什么?青训!那时间太长了,我等不了。
所以问题才一年又一年,连越南都踢不过了。
2022年中国国足1-3不敌越南,这是国足历史上第一次输给越南队。此前在国际比赛交手中,中国国足面对越南队的战绩是十连胜,从未在大赛上输给过这个对手。
越南赢,真不是人家运气好,是人家有长期规划。
比如越南青训全国性质的比赛分别有U11(11岁以下)、U13、U15、U17、U19、U21。6个年龄段。
以及U11、U19、U21也各分两个等级。
也就是说他们从11岁开始就有全国性质的足球比赛。同时还有20多种杯赛,和各地区比赛。以上比赛他们最早九几年,最晚零几年就开始了。
当他们九几年开始为二十年后布局的时候。我们每次想的是换个教练解决问题。
在股市心态上何尝不是如此,别搞什么制度优化了,太慢了,你就取消IPO。我先解套了,以后不玩了。
为什么股市成立了几十年,还问题多多,因为每次大家都想的是糊弄过去再说。
为什么足球一年不如一年,因为从来没想过正常循环。
当然咱们不是规则制定者,但何尝我们自己心里又不是想着急功近利。
这次熊市如果能倒逼处罚机制,退市制度等完善,对我们股民才是最大的收获。
今天股市表现不错,是不是反转不好说,但当下肯定是底部区间。
如周二文章所说,这个时候没杠杆就别想着卖出避险了。
我们看16、18、2020年底部都有一个特点,加速下跌后很快V型反转。你想规避调整,但是可能前一天还悲观,之后几天5%、甚至10%涨上去,马上就会手足无措。
这个阶段卖出以后得每一天大概率都会很纠结,稍微涨点,或者出个新消息就难受。
比如昨天降准后,我看到一个留言,周二刚清仓,要不要买回来,不买回来怕降准有用,买回来怕降准没用。
只要这么想已经成为无解题了,因为还是在猜走势。
早晨没咋涨觉得没用不敢买,下午涨了印证了有点用,又觉得比卖出时贵了不甘心买。
明天跌了,担心没用不敢买,明天要涨了,更不甘心了,更舍不得买。
但未来大概率有个必然,早晚还得买回来。
现在离开股市的人,无论说多少遍这个市场不可能赚钱再不玩了,将来上涨了不回来也是不可能的。
相信人性,一个人在股市折腾了几年没赚钱,以后行情好了,看着完全不懂投资的同事赚钱,一定会不甘心。
而且往往是大涨之后才回来。因为小涨不足以让人否定昨天的自己。
所以往往是,刚开始下跌坚持,跌到低点放弃,刚开始上涨嗤之以鼻,涨到高点开始沉迷。
这个位置,小盘股可能还要下跌回归合理估值,但是沪深300,恒指,以及和他们相关的大部分股票,已经很便宜了。
如果你持有这些企业,保持心态别瞎折腾就好。拿住是关键,换来换去反而影响自己。
有两个心态会一直折磨人,一个是我的持仓一定要是最好的,一个是投资这事就该简单。
第一个心态会让你不断焦虑,尤其现在上市的企业多,今天这个涨点,明天那个涨点,换来换去最后只能是不断损耗。
对我来说投资组合中,有宽基、有低估的个股,有弹性高一些的,也有确定性大的,我认知里这些就是最好的,这就足够了。
昨天降准今天明天有没有效太难猜了,哪怕参考下图历史数据,也没个准确的规律。
但是在这个低估的位置正面政策持续出台,总有上涨的一天,这个不难判断。
未来涨幅最好的,这个太难猜了,但是你认为最好的,这个你自己是知道的。
找到可能的最好很难,找到你知道的最好就好,猜来猜去反而是最大的损耗。
第二个折磨人的心态,是认为投资就应该简单。
大多新股民都会有这个阶段,把股市当做提款机,觉得投资赚钱很简单。
首先带来的弊端就是变的浮躁,如果一个方法一两年不适用,他就会觉得这个方法是无效的,因为这事就该简单,一段时间没赚钱,肯定是方法有问题。
然后他会很快的沉迷另一个方法。而他对每一个方法都不太有耐心,也不会很深研,因为投资就该很简单。
最后在反复试错中亏光自己。
这可能和一个心理学特征有关,习得性无助,简单的说遇见问题就容易逃避。
比如一吵架就想分手,遇到把握不了的事情就想放弃。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想离职,跟家里人发生一点矛盾,就想离家出走
投资路上也一样,稍有不顺要么着急换方法,要么着急赖市场,要么就暗示自己这个市场不可能赚钱。很少去直面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里,从来都没有一个亲近的人陪伴他去解决问题,所以他的潜意识会觉得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他可能曾经满怀期待地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是从来没有被父母认可和采纳过,久而久之连想法都不会有了,更不会主动去面对问题。
所以遇见问题,只想逃避,谁影响我,我就放弃谁。
其实只是内心对痛苦的一种防御机制而已,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所以很容易放弃,但是往往事情一旦有好转趋势,又会马上回心转意。在其他事情上还好,在投资上就是不断的损耗本金。
周一大跌、不行了真的不行了这个市场完蛋了,周三出个降准,哥,买啥弹性大?
查理·芒格曾表示,复利的第一条原则是: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打断这个过程。
巴菲特以及各个领域的大师之所以成功,核心原因是他们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让复利的雪球越滚越大。但在一生当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在不断变化。
投资这事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在书上看着成功案例,背诵着朗朗上口的理念,觉得这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然而,想象自己达成某个目标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但在充满竞争和现实压力的环境中达成这个目标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昨天正常进行了定投,对我来说当下是一个很平和的状态,已经买了风险范围内可承受的仓位,每周三有闲钱就定投一点。
不期待短期,自然也不会对短期太敏感,平静的心态,平稳的节奏。
不因为一段时间下跌,就绝望,也不因为一个好消息,而疯狂。
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每一天,不奢望,也不绝望,享受每一个属于我们的时刻
周一看朋友转了一段话,正如卢梭所说: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此状态的人便可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最后这段内容可能属于双向得罪,有些博主看了不高兴,因为毁了他的饼,他们的读者看了也不高兴,因为毁了他的梦。
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投资中平静,就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大饼。
我们常常说做短线的给别人画暴富梦。
其实很多价值投资博主也同样,有意或无意把相信价值投资=财务自由,动辄未来资产上亿。
说这些看似是在鼓励别人,实则是在摧毁别人。看似是在鼓励别人,实则是为了博取关注。毕竟大部分人阅读或学习总是要有点动力,能够暴富,自然更愿意关注和阅读。
但是,一旦一个人脑海里,认为自己未来必然事财务自由资产过亿,就不容易接受当下的生活了。
巴菲特是最优秀的投资人之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价值投资者最认可的人。
但是大多数人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巴菲特超过95%的收益是在65岁之后才赚到的。而且巴菲特还有两个优势,
第一、他接触投资很早,年轻时就有良好的财富基础。
第二、他的投资能力很强,获得的年化收益较高。
即便巴菲特各个条件都很优秀,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积累复利。
而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接触股市就已经人到中年,同时本金更少,能力大概率也要差一些。
相对来说把投资当做一个理财手段,能比别人的财务状况更好一点,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
前几天媳妇感冒了,这两天我也感冒了,人在难受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平时看似平淡的日子有多舒服。
我以前有偏头疼的毛病,每次偏头疼发作后,我常说一句话:你要没难受过,就不知道自己平时有多舒服。
不在事情变糟前懂得珍惜,这很重要。
一个人亏光以前,不知道有些闲钱,无忧无虑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
一个人没老去之前,也不知道现在的每一天多么珍贵。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什么财务自由,亿万富翁,那是很遥远的梦。
重要的事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你每个阶段认为最重要的,可能也仅仅是当时觉得最重要的。
分享《金钱心理学》中的一段内容:
很多5岁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开拖拉机的梦想。在一个小男孩的眼中,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每天开着拖拉机,喊着“呜呜呜,嘟嘟嘟,大拖拉机来啦”更美好的事了。
然后,很多小孩长大了,开始意识到或许拖拉机驾驶员并不是最好的职业,或许自己应该追求一些更受人尊敬或收入更高的职业理想。
所以,等到十多岁时,他们又梦想着可以成为一名律师了。
然而,等他们真成为律师后,每天过长的工作时间会让他们连家人的面都难得一见。
此时他们又开始想,自己或许应该从事一份收入不高但时间灵活的工作。
换工作后,他们又会发现请人育儿的开销实在高得离谱,占了工资的很大一部分,于是他们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家长。
然而,到了70岁时,他们又会发现因为长期没有工作,现在自己没有退休金来安度晚年了。
每个梦想没达到之前,我们都认为那是最完美的状态,但达到了之后,也会各有各的烦恼。
所以,不要等未来,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你关注了某个人,不一定会变好,看了一本书,也不一定能变富。
但是今天开心度过,他就真的是开心的一天。
分享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
想成事、想赚钱、想活得幸福美满,情绪稳定是你的第一前提条件。
情绪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人生,情绪不好你伤不了外人,但肯定会伤害你自己和你身边真正爱你的人。
进而有可能会影响的就是你的气场运势,甚至命运。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说得很明白: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情绪稳定的本质就是无惧和无悔。
无惧就是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通通不惧怕,当然这个不惧怕不是说投资中傻大胆,而是说你对错误做好了应对。
之后你才能做到允许一切发生的状态,才会无惧。
无悔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任何事情,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任何决定全部接受,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
把如果当初那样现在就不会这样的想法,换成下次我要怎么做。
上一秒,你再留恋,也永远回不去。
下一秒,你再期待,也无法提前到来
平静的度过当下的每一刻,这才最重要。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