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被砸11%的港股创新药还能买吗?

来源:36氪 2024-02-18 10:42: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被砸11%的港股创新药还能买吗?)

过去三年,医药板块一直处于调整状态,从2020年中的行业高点算起,整个板块的下跌幅度在30%-40%,许多个股的调整幅度甚至超过70%。

然而,经历了连续的调整后的医药股在行业比较中估值优势明显,由此吸引到了一部分抄底资金流入医药板块,同时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国产创新药逐步进入收获期,故而也再次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

36氪财经以“2024年港股通创新药投资新机遇”为主题举办了直播分享会,邀请兴业医药首席孙媛媛、汇添富基金经理乐无穹做客直播间,解析2024医药板块行情、分享创新药投资看法,以下为对话内容精编。

医药板块存量稳定,需求持续增长

2024开年,市场持续低迷,包括医药板块在内的整个A股都呈现下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医药板块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医药作为有着刚需属性的行业,存在打底的需求和逆周期性,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复合增长。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认为医药行业具有稳定性增长、长坡厚雪的投资价值的核心原因。

在存量稳定的基础上,新的增量不断出现,为整个医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创新一直是医药行业的源头活水。回顾世界医药的发展史,从早期的小分子到生物药,再到形色各异的联用方案,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新一代技术,都证明了全球医药行业正迎来一波重要的创新周期。

放眼国内,从创新技术层面来看,中国企业的医药创新能力在近几年内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临床和研发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提升自身化学能力的同时不断抢占新赛道,也让我们在许多全球起步比较一致的细分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比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国内的临床数占比在全球已经达到了50%左右,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ADC领域的引领者。孙媛媛表示,在未来,随着全球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叠加中国研发以及临床的优势,在更多的细分领域能实现差异化竞争,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持续利好创新。回望过去十几年,从“十一五”提出建设医药创新体系、“十二五”支持企业在国外开展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和注册、“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升级,到最新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医药工业发展要向创新动转型,阶段性规划不断提及创新、鼓励创新,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医药创新发展。

政策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对一些me too类药品设置了门槛。仿制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仿制类药品的上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随着对创新要求的提升,倒逼制药企业进行创新转型,通过竞争来优化行业生态。

此外,2023年起,多部门相继出台促进医保、商保结合的相关政策,这对于整个医药创新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孙媛媛表示,商保的开源,以及医保降价幅度的变小,都意味着保险层面在不断优化格局,这将使得支付端进一步变大,为医药行业带来更多增量需求。

从国内需求层面来看,老龄化问题、生活环境变化导致了疾病谱变化、认知观念的改变,均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在持续提升,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的医药需求和健康支出,也有望助推医药市场容量的增长。

医药板块的投资方向:创新+国际化

创新和国际化是目前医药行业的两大关键词。

医药企业的中国智造出海,经历了出海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双重变化。第一阶段的国际化是基于高性价比产品的出海,原料药制剂、低耗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出海表现较好。而2020年开始,基于高性价比产品的出海逐步升级为基于差异化创新的出海,越来越多国内自主研发的差异化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从最初的与海外企业合作,到后续开始自己拓展海外渠道,企业出海的商业模式也愈发成熟。

孙媛媛表示,无论是出海的细分领域上,还是出海的节奏上,中国医药企业的实力都在逐步增强。而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许多海外的药厂正面临专利悬崖的问题,它们对于新产品的渴求,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创新药出海,叠加全球医药产业的融资环境的改善,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加国际化发展有望上升到新的高度。

因此,医药板块中的创新条线格外值得关注,主要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以及创新药产业链这几大方向。

创新药方面,我国正在经历“Me too-Me better-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的转变和突破,许多优质创新药产品涌现。其中,中国创新药企在ADC浪潮中表现亮眼,在332款在研ADC药物中,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或引进的ADC产品数量达132款,中国已在全球ADC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ADC产品未来在国际化方面有望呈现批量利好。

国产ADC出海背后,一方面是ADC领域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焦点,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的提升。除了ADC产品国际化的亮眼成绩,其他国际化的产品还涉及BCMA CAR-T技术,PROTAC技术,双抗等创新技术平台。

孙媛媛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化交易上颇具亮点,尤其体现在新兴技术、新兴靶点、差异化布局、早期布局的生物医药技术上。得益于研发投入的增加,利好创新药物的政策、医疗保险的动态调整等因素,预计我国创新药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创新器械方面,目前国内整体仍处于起步期阶段,但实际上,我国在创新器械的研发上有着先天优势——创新器械的研发主要依赖临床,而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大量的临床案例,无疑为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石。

孙媛媛表示,未来在一些精密制造的高端设备领域,中国势必会有更多的突破,也会加速创新器械出海;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市场空间较大的国产替代,包括电生理、内镜、IVD等分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药产业链方面,近年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个板块还在磨底的过程中。未来随着创新药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创新产业链。目前,整体估值已调整到合理位置,着眼2024,创新产业链中CXO(医药外包)和生命科学上游板块仍是热点。其中,CXO行业去年整体业绩并不理想,今年有望受益于外部宏观环境预期变化,可以关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龙头以及减重、ADC、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等方面;生命科学上游板块基本面未来有望反转,但反转的兑现仍需时间。

港股创新药优势何在?

创新药产业有着前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盈利较晚的特征。自2018年起,香港交易所修改了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了18A章,鼓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更多的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提供了助力。乐无穹表示,直至目前,港股对于企业未盈利程度的限制依然有着比A股更低的门槛,因此,港股更容易吸引到具有大投入、长周期属性的优质医药标的。

同时,港交所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进军海外市场更大的平台。在过去,美国FDA对中国新药设立了很高的门槛,国内创新药企想要出海困难重重。而在港股上市后,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和国际化的交易平台,国内创新药企在挑战FDA、实现出海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出海对于国内药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开了更广阔的支付空间。一款港股上市的创新药,在国内和海外的定价可能相差20倍以上。乐无穹表示,港股中创新药出海的比例,无论是从案例上还是从金额上,都相对A股更有优势。

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有定价问题。对此,孙媛媛表示,以AH两地上市的医药公司作为样本统计,结果显示港股相对A股估值更低,更具性价比。据统计,从整体来看,A股比港股贵了60%左右,而在医药板块方面,A股比港股贵了近100%,也就是说,港股整体比A股便宜很多,港股的医药比A股的便宜更多。

当然,也有不少投资者担心港股还有一些公司尚未盈利,但事实上这本身也是医药产业的特点,前期投入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提前融资。在市场连续下跌的情况下,对这些板块出现信心不足、交易情绪低迷,也是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投资者对市场动向有更多的了解和分析,再决定要不要做长远视野的配置。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作者 | 章亦婷

编辑 | 黄绎达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视觉中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