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算力之光通信 -- 产业越升级,护城河越宽)
AI算力基建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光通信是我们国家比较完整的参与到全球算力基建的产业,产业升级的速度很快,800G还没有规模应用,1.6T就开始紧锣密鼓发货了。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各种新技术也在加速导入。
一般人想象中,新技术导入,会形成新的产业赛道,导致一些新来者、后来者弯道超车,从而给存量玩家造成冲击。
但是,在AI基建的光通信中,恰恰相反,产业升级,会进一步夯实护城河。博通、中际旭创等龙头公司为此收益。
LPO把光模块中发热的大头DSP去掉了,带来功耗、成本的巨大收益,Nvidia、Meta等巨头在发力推进LPO产业化。但是去掉DSP后,原本server与光模块两个井水不犯河水的完全独立的系统,形成了强耦合关系。以前只需要模块间的互通工作,现在呢,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光模块就要深度参与进去,共同定义、拆分信号质量分工、电源质量分工、测试验收方法、检测方法等方方面面,成为整个产品开发one team的一部分。
基于这个特征,客户选型的时候,对供应商的数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对资质一定会严格把关,只有门当户对,才允许入门。
A股将AI算力基建的光通信定义为CPO板块,同花顺等超过软件有开辟了CPO板块。挺有意思。不过呢,此李逵非彼李鬼。
CPO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硅光芯片与ASIC主芯片共封装,另外一种形态是退一步,将硅光单独成芯片靠近ASIC芯片,沉淀在PCB主板上。不管是哪一种形态,有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台nivida的H100服务器动辄上百万的售价,堪比一辆奔驰GLS SUV。80%的成本都在 GPU和Memory,还有10%是PCB、电源、散热等耗材,光模块虽然贵,但在GPU芯片面前是零头。光硅自身的良品率低,要进行紧密封装,良率也不高。另外,硅光芯片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衰退,光的寿命与ASIC的寿命并不等同。如果只占成本8%的器件影响了100%的整体,麻烦不是一点点。这些挑战,决定了,不同硅光芯片质量,产生的缺陷成本,可能数倍于硅光芯片自身的价值。所以,
一方面,硅光芯片的良率和寿命必须达到更高的严酷水平。
一方面,这个赛道,很可能只有第一名可以活下来。第一名定义行业基准价格、基准质量后,第二名的质量成本损失可能让他根本拿不到订单。
$中际旭创(SZ300308)$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CPO#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