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润发CEO回应闭店潮:阵痛期在所难免)
最近,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超有了新的动作,盒马取消会员制,沃尔玛加开山姆超市,传统大卖场大润发接连闭店,大卖场商超的发展,又一次走向了变革时刻。
近日,高鑫零售旗下M会员商店江阴项目在沪签约。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CEO林小海首次回应大润发“闭店潮”,坦言过去几年是大卖场的“阵痛转型期”,未来将立足上海及长三角探索更多零售新业态。
截至发稿,高鑫零售股价今日下跌7.58%,报1.22港元,总市值116.38亿。
大润发“换血”
近期,大润发又迎来了一波“闭店潮”,在多个省份的门店宣布关闭,在江苏镇江、四川德阳、湖南株洲相继传出关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闭店或宣布闭店,涉及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
这场传统大卖场的刮骨疗毒似乎还在持续。2022财年,高鑫零售旗下门店达到巅峰时期的602家,其中大卖场490家,中型超市9家,小型超市103家。一年之后的2023财年,高鑫零售门店总数降至582家,其中大卖场减少至486家,小润发减少至84家。
而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4上半财年,高鑫零售的门店总数降至505家,其中包括485家大卖场、19家中型超市以及1家M会员店,短短半年间门店减少15%。
而面对大润发的接连闭店,其背后的高鑫零售集团终于有了自己的回应。CEO林小海表示,“过去一个财年,我们完成100多家门店的改造、新开3家M会员店,迈向多业态发展模式。”林小海表示,今年是高鑫零售的转型之年,由“渠道型零售商”转变为“商品力驱动的零售商”。最近关心的“闭店潮”是阵痛期在所难免的情况,闭店同时也在不断开新店,预计2025财年,将开出5家新门店,预计三年内开出15家店。
他还表示,未来新店计划将聚焦二三线城市,“希望投资在更有竞争力的区域。”高鑫零售总部位于上海,但M会员店暂时并未有上海开店的计划。M会员商店事业部总经理袁彬解释,在巨头还没有渗入的城市,M会员店的机会更大一些,“基于政策支持、长期消费者研究等,我们在二三线城市更容易走出来,但也会从外围包抄,慢慢尝试,然后进入一线城市。”
最近签约的江阴店,由原大润发升级改造而成,预计下半年营业。截至目前,M会员商店已开出扬州、常州、南京3家门店。
对现在的高鑫零售来说,新店换旧店已经成了主线任务。据了解,高新零售多业态覆盖下的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三个业态。其中M会员商店是高鑫零售旗下高端付费会员制商店,也是高鑫零售的第二增长曲线。M会员店的商品数约3000件,超过10%为自有品牌产品;产品涵盖生鲜、烘焙、百货、母婴等20个品类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品质好物。
对比如今业内爆火的山姆超市和开市客,此次高鑫零售入局“中产青睐”的会员制超市,不知能否从两大竞争对手中分得一杯羹。
“超市之王”落幕
1997年,大润发在上海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在这之后的几年中,大润发无疑占据着国内商超的头部位置,以每年新开店约20家的速度进行大举扩张。
2010年,大润发以120家店,404亿人民币的营收取代家乐福成为国内市场超市里的“销冠”。次年7月,大润发与欧尚合并为高鑫零售并在香港上市,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市场占有率也一度超过了沃尔玛。而大润发也由此获得了新“超市之王”的称号。
但随着转型不及时以及租约到期,经营策略的转变,在盒马、美团等线上线下互联网生鲜企业的冲击下,大润发也开始了下坡路。
从财务数据来看,高鑫集团在最近5个财政年度都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衰退期,在2022财年,营业收入为881.34亿,较上年同期减少5.3%;不仅营业规模跌出千亿,更是自2011公司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亏损,由盈转亏7.39亿元。
在2017年,阿里巴巴投入约224亿港币,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如今瑞银发布研报称,阿里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如果是真的这将加速高鑫业务调整,包括关闭亏损店铺等。
2024上半财年高鑫零售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实现营业收入360.54亿元,同比减少11.94%,实现净亏损3.59亿元,相比去年的盈利大幅下滑420.29%。高鑫零售2024财年中期数据,公司营收下滑11.9%至357.6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334.5%至3.78亿元。
不得不说,近几年零售商超领域是打得如火如荼,无论是电商零售还是新业态零售,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低价攻势、会员制模式、自营商品、爆品营销……普通超市是越来越难维系了。
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商超行业也走向了两极分化的岔路口,瞄准中产市场的山姆会员店,和以低价为策略的盒马2.0折扣化变革,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想要在激烈的零售商超竞争中稳住自身位置,高鑫零售还需要有更多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