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鲁权:提高土地利用率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产业)
中国网财经3月11日讯(记者 张紫祎)全国人大代表、宁蒗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权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丽江宁蒗人,一直关注着当地的发展情况。今年,他带来了“关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产业的建议”。
据了解,宁蒗县是国家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部丽江市东北部川滇交界处,辖区国土面积6025平方公里。
鲁权说,脱贫攻坚时期,宁蒗县按照国家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户应搬尽搬、真搬实搬的要求,把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万户4.2万人搬出大山,住进新居。
“这是好事,但也带来了耕地撂荒和耕作效率低的问题。”鲁权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业耕作效益低。宁蒗县农民居住地大多属于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土地零散分布,无法机械化耕作,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荞麦为主,产量少收益低;同时承包耕地受路途遥远,坡度大等因素制约,耕作成本大大增加,客观上影响了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另外,近年来务工工资不断提高,务工比种粮收益高,进一步削弱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宁蒗县山区面积大,占辖区总面积的98.4%,境内山高坡陡谷深,产业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农业生产需求;农产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有得到保障。
为合理利用好耕地及撂荒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他提出两个建议:
一、建议自然资源部对种植粮食作物低效且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耕地,给予明确土地政策支持,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的原则,鼓励当地农民采取套种方式发展粮食、林果、中药材、优质牧草等作物复合协同生产,在基本农田的地界上种植矮化经济作物,使“一亩变两亩”,促进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增收。
二、建议自然资源部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不具备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的低效农地,逐步调整为园地类进行管理。鼓励地方发展特色林果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