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口车频频被召回,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日前,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进口车辆召回的公告,其中涉及的品牌和车型数量令人惊讶。
(图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汽车召回的信息
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49.9%(见图2)。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27次,涉及车辆399.6万辆,同比增长127.2%,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9.4%。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
(图二)2004—2023年汽车产品召回的次数与数量
这不禁让人思考,进口车频频被召回,消费者还能放心购买吗?
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优质的工艺、出色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近年来,进口车的召回事件频频发生,这无疑对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就有超过20款进口车型因各种原因被召回,涉及的品牌包括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这些召回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发动机故障、刹车系统问题、安全气囊缺陷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让消费者对进口车的质量产生了质疑。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召回并不等于质量差。相反,召回是汽车制造商对产品质量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发现产品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后,及时采取召回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进口车的召回率并不比国产车高。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近年来,国产车的召回数量甚至超过了进口车。这说明,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更多地关注车辆的性能、配置、售后服务等方面,而不是简单地以产地来判断车辆的质量。
总的来说,进口车频频被召回,确实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疑虑。但我们也应看到,召回是汽车制造商对产品质量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进口车的召回率并不比国产车高。因此,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更多地关注车辆的性能、配置、售后服务等方面,而不是简单地以产地来判断车辆的质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各种信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买到自己心仪的爱车。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营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