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会资本的规模效应令人惊讶)
最近看了一些书,又有了一些新思考,主要是社会资本方面的。
《结构洞》一书指出,社会资本可能比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加重要。
我们可以看看,为什么可口可乐成了全球消费领域最大的单品?
它的瓶装厂模式是关键点之一。
本质上,我们可以把可口可乐和ARM,迪士尼,711便利店,麦当劳等公司并列。
他们打造了一个强大的IP,并以此作为杠杆,给全球各地的很多有强大社会资本的牛人赋能,帮助他们赚钱。
这是一种超级强大的规模效应。
譬如ARM的模式,让高通,苹果等世界最牛逼巨头给他打工。虽然ARM赚的钱比例很少,但是量大,它的回报也是很高的。
宝洁战略的一本书里提到几个案例。
玛氏和好时竞争时,在1980年代,它没有选择一般人会选择的降价促销,而是买下全美国所有便利店的最佳位置来销售糖果。凭借这一独特优势,从糖果小厂一跃成为全球龙头。
宝洁后来发明一些新产品例如保鲜膜和垃圾袋,宝洁没有自己独家操盘,而是选择和高乐氏创建合资公司。
这是宝洁历史上第一次采取这种模式,交出控制权,和竞争对手对手合作,让对方主导。
我在看娃哈哈的非常可乐为什么失败的资料时,有文章提到可口可乐并购了不少非常可乐的经销渠道。
我在研究桂盟的自行车链条为什么牛逼,发现道理是一样的。
在2014年5月桂盟实施的350万股私募现增案中,巨大和美利达分别认购150万和60万股,剩下的150万股则被Shimano买走。
只有打造一个强大的利益同盟,让大家一起赚钱,这才是很多公司成功的终极秘诀。这同样也是全球化的终极秘诀。
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强大到在全球各地搞定所有的地头蛇。
我在看东南亚出海的很多资料都提到,东南亚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国家之间差异巨大,和中国的统一市场完全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