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方舟云康IPO困局:创始人与股东对簿公堂,连亏4年,融资额见底现金流承压

来源:时代周报 2024-03-22 16:42: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方舟云康IPO困局:创始人与股东对簿公堂,连亏4年,融资额见底现金流承压)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特约记者 黄冬艳

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云康”)公告了IPO征途中的新动作,增聘安信国际为上市整体协调人。

2024年2月底,方舟云康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据招股书,截至公告日期,方舟云康已委任花旗、瑞银、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安信国际为其整体协调人。

作为较早抓住风口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5-2022年先后吸引了六轮累计过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其中还不乏火山石、高特佳、瑞士HBM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但如今的方舟云康,却苦于连年扩大的亏损和日渐窘迫的流动性——2020-2022年三年累计亏损了约7.77亿元,2023年营收进一步提高到约24.34亿元,净利润却仍亏损约1.97亿元。

经过系列操作后,连续两年为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终于得以回正,但目前方舟云康仍属“入不敷出”的状态。另截止2023年底,其此前融资所得净额也已使用95.9%,意味着现金流或将进一步承压。

时代周报记者曾就公司利润及资金使用规划等相关情况联系方舟云康方面,但截止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图片来源:图虫

内斗后遗症未解,创始人与股东对薄公堂

招股书显示,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目前由谢方敏及周峰联合控股,两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49.5%的股份,前者为公司创办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后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策略官。

但实际上,谢方敏及周峰两人此前经历了一番内斗才实现彻底掌权。

方舟云康前身为广东健客,2007年由做医药生意的苏展创立,2009年获得广东省第一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后得以迅速发展。同期谢方敏先后就职于艺龙网及百度,2011年才以股东身份加入广东健客,几年内便成为CEO,并在2015年招揽了从拉手网离开的周峰加盟。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及多方资本陆续加持,广东健客业务范围从药品零售扩大至智慧医疗服务等领域,谢方敏的股份及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原创始人苏展则慢慢淡出日常管理。

2015年获得A轮2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前,广东健客一番架构调整使得谢方敏及周峰在最终母公司Yunyi Inc.合计占股35%,已超过苏展及马昊志联合持有的28%。

据媒体报道,2018年9月广东健客获得由高特佳领投的1.3亿美元B轮融资时,公司方面曾透露此前已做好相关准备,计划在2019年上半年赴美IPO。

然而在2019年的一次常规业务审查中,Yunyi Inc. 其他董事发现一家未披露的供应商兼客户实际为苏展及马昊志隐瞒的关联公司,且相关交易录得轻微收益亏损,因而要求两人终止侵害公司利益。

该事件最终成为实际管理者谢方敏与广东健客创始人苏展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当年7月底苏展及马昊志带领数人强闯公司办公室,宣布罢免谢方敏一切职务,并以武力带走大量物品。

据澎拜新闻的采访报道,冲突双方曾各执一词分别向警方报案,闹得沸沸扬扬,广东健客的经营活动因此无法正常开展,药品采购、线上销售等多项业务遭受损失。

这一“破坏生产经营事件”发生后,Yunyi Inc. 当即宣布免除苏展及马昊志的董事职务,同年9月Yunyi Inc其他股东迅速成立新的经营实体方舟云康并进行相关的合约安排,逐步将全部业务转到新主体中。

该次架构重组后,谢方敏及周峰彻底掌权并上任方舟云康执行董事,苏展及马昊志则先后被以破坏生产经营罪逮捕,且变为原主体广东健客及Yunyi Inc. 被动股东之一,“无法对本集团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持续重大不利影响。”

受股东内讧影响,2022年11月底方舟云康才改道香港,递上迟来的IPO申请书。但苏展与谢方敏的争斗并未就此结束。

由于重组后,与业务往来合作商的收款结算账户亦因架构调整有所变更,苏展便于2022年9月再度起诉谢方敏和子公司广州云医、方舟医药,以及合作伙伴顺丰医药,表示收款结算账户的变更令原公司广东健客蒙受损失,要求停止并退还相关款项,同时索赔。

2023年7月苏展在索赔要求被法院驳回后再度上诉,有关的上诉聆讯于2024年1月中旬已进行,但截至目前法院尚未作出判决。对此,方舟云康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现有证据,其委聘律师认为法院判决对苏展有利的可能性很低。

方舟云康还强调,基于相关法律分析,苏展及马昊志并无任何坚实的法律依据,能够以架构重组导致Yunyi Inc. 及前公司经营主体损失权益为由,向方舟云康任何其他成员或各自股东提出追索。

为进一步保障集团未来公众股东的利益,谢方敏及周峰承诺,未来上市后将向公众股东提供补偿保证,以补偿公众股东因苏展及马昊志对方舟云康提出诉讼而遭受的任何潜在损失。

成本高企,“入不敷出”与现金流窘境

2020-2023年方舟云康的收益分别约为11.6亿元、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但同期净利分别亏损约0.9亿元、3.04亿元、3.83亿元、1.97亿元。2023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0.07亿元,净利润率仅0.3%。

究其原因,在于方舟云康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等多项成本过高,利润被蚕食。

以2023年为例,方舟云康销售成本占收益的比重仍达80%,为约19.47亿元,其中药品及其他保健品的采购成本就高至19.12亿元,占比为98.2%。

同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及行政开支分别约为3.44亿元、1.71亿元,各占收益的14.1%、7%。

目前方舟云康仍有五成以上收益来自于“买药”,但其规模比起叮当健康、阿里健康等同行仍偏小,导致议价能力弱,采购成本居高难降。加之方舟云康目前正处于规模扩张期,相关营销推广及人员配置等费用投入大,短期内难挽利润颓势。

而连年的“入不敷出”,也使得方舟云康“资不抵债”,现金流陷入窘境。

2021-2023年方舟云康流动资产净值由正转负,分别为24.9万元、-187.9万元、-1458.8万元;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则分别为0.37亿元、0.42亿元、0.39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舟云康流动资产总值约为4.67亿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6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约1.01亿元,存货1.36亿元等。

同期的流动负债总值则约为4.82亿元,包括4.4亿元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合约负债约0.2亿元等。

另外需指出的是,此前方舟云康六轮股权融资所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目前仍属负债项,直到顺利完成上市自动转为普通股,才会计入资产项,因而2021-2023年方舟云康负债净额分别达到了约13.4亿元、17.1亿元、19.01亿元。

同时方舟云康每年还需给予该等优先股持有者8%-10%不等的年化回报,使得融资成本逐年增高,2021-2023年分别为1.08亿元、1.22亿元、1.45亿元。且因该等优先股均以美元计价,2022-2023年方舟云康还分别录得外汇亏损1.35亿元及0.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2022年方舟云康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录得约-2.04亿元、-0.5亿元,但2023年却得以转正,约为0.22亿元。

据招股书披露,相关数据的主要变动包括:2023年预付款项同比减少约0.46亿元、合约负债减少约0.69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同比增加0.84亿元。

其中,2023年方舟云康的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41.2天延长到了48.1天;截止2023年12月31日约2.93亿元的应付第三方贸易款项中,有约1.81亿元即约61.8%账龄在1个月以内。

但截止2024年1月31日,已有约1.68亿元即57.3%的应付第三方贸易款项结清。

因此有观点认为,不排除方舟云康以减少预付款,及延期向合作伙伴付款的方式来短暂缓解流动性压力,才令2023年期内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回正。

此外,方舟云康还在2023年6月以1000万元的代价,向关联方出售了其于一间有限合伙投资公司所持有的全部49%股权;并在2023年持续优化研究人员的调配,使得员工成本总额占收益的比重从2022年的6.5%,降低到了6%。

有意思的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谢方敏及周峰两位方舟云康董事2021-2023年的薪酬却逐渐大幅递增,期内谢方敏薪酬(包括分红)分别约为258.3万元、456.8万元、669.5万元,共计1384.6万元;周峰的薪酬(包括分红)分别为177.3万元、262.6万元、415.3万元,共计855.2万元。

同时,方舟云康2021年还向关联方垫支借款约0.37亿元,关联方在2021-2023年分别偿还借款约0.46亿元、0.22亿元、0.12亿元。截至2023年底,方舟云康与关联方才没有款项结余。

但2021年6月,方舟云康境内运营公司主体方舟云康信息科技有3笔股权被三位股东所控股的公司质押,质权人为方舟云康旗下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广东方峰科技,且目前该股权质押仍属有效状态。

图片来源:天眼查

股权融资所得已用95.9%,盈利模式难题待解

方舟云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在自运营未能产生充足现金流的情况下,股权融资亦是公司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5-2022年,方舟云康共进行了六轮股权融资,累计派发约5.718亿份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募资约1.83亿美元,引入不乏高特佳、火山石投资、HBM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2年12月最后一轮融资完成后方舟云康估值达到14亿美元。但截止2023年12月31日,上述融资所得净额已经用了约95.9%,所剩无几。

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表显示,方舟云康2021年其未有银行贷款,2022年及2023年则分别从银行获得0.25亿元、0.26亿元的贷款。

尽管方舟云康屡屡强调目前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截止2022年底已拥有总计超4270万名注册用户,其中月平均活跃用户超840万名,却至今未能将流量变现,实现运营的自我输血。

但这也并非行业内的个例,即便目前医药电商及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依靠“卖药”实现盈利的仍屈指可数。

2月份刚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圆心科技,九成营收来自于药品销售,2022年营收约为77.75亿元,整体毛利率不足10%,2020-2022年累计亏损超18亿元。

2022年9月顺利挂牌港交所的叮当健康(09886.HK),2018-2022年均为亏损状态,五年总计亏损超过57亿元,其中2022年收入43.29亿元,亏损高达28.42亿元。

而在外部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的情况下,无论线上医药零售还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多元化、服务数字化、从企业转向平台,均已成为行业内创新转型,探索盈利模式的重点。

近两年才真正实现盈利的行业巨头京东健康(6618.HK)和阿里健康(00241.HK),此前均已开始大力扩展智慧医疗服务方面的业务。京东健康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2023年总营收535亿元,净利润41.4亿元;阿里健康则提出打造全面化“智慧医疗+医药健康”产业生态,2023年营收267.63亿元,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至5.34亿元。

与方舟云康同样定位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的智云健康(9955.HK),2019-2022年营收规模从5.24亿元增长到29.88亿元,却始终未摆脱持续亏损的难题,但已有明显收窄态势,2023年上半年亏损已进一步收窄至1.6亿元,助力之一即是其智能医疗服务系统产品销量大大增加,院内解决方案业务逐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

方舟云康方面,近几年也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医疗辅助、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手段,降低内部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综合医疗服务、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业务的竞争优势。

从数据来看,2023年方舟云康综合医疗服务贡献的收益占总的40.4%,毛利率为15.2%;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的毛利率高达83.2%以上,但收益比重仅3.6%。与线上药品零售业务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阿里健康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