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固收+”周报(第97期)丨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专区再添“新军”;“资管一哥” 公募规模优势扩大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固收+”周报(第97期)丨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专区再添“新军”;“资管一哥” 公募规模优势扩大)


监管要闻

一、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

宣昌能还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二、央行:正加强监测防范资金空转问题,将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3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如何防范资金空转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回应称,央行正在加强监测资金空转问题,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宣昌能表示,“目前,防范资金空转效果已经在显现,随着企业规范资金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但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支撑力度反而会更大。”此外,宣昌能指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还有7%,仍然是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央行资产负债表约45万亿元,贷款余额是244万亿元。两者的比例接近1:5,与国外央行相比,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已经足够大,信贷增速也保持在合理水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同样增速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然是稳固的。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3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办法》监管指标有所变化:一是增加担保增信贷款业务监管指标。《办法》要求担保增信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二是增加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办法》规定“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50%。

据了解,截至2023年末,我国有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高于经济和消费增速。

四、中证协:2023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正面调整同比增长

3月18日,中证协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共计4800家。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含企业债)发行人分别为2864家和3991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AA级占比分别为30.1%和43.72%;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7.84%和47.38%;无主体评级占比分别为1.29%和2.68%。

中证协指出,全年评级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一是全年评级承揽量同比增长,新发行债项中近八成无债项评级;二是全年评级正面调整同比增长;三是主体评级调整均不超过2个子级;四是更换评级机构后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家数同比增长;五是近两成企业获得多评级,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略有减少。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协同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重点关注检查大跨度调整级别、更换信用评级机构后上调评级结果等情形。 

五、中基协:研究推出符合长期资金需求的创新产品 推动长期资金与私募基金合作

近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显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长期资金委员会(简称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了第三届理事会下设的长期资金委员会正式成立,审议通过了《委员会工作规则》,并听取了委员代表对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在证监会的指导下,秉承“服务、自律、桥梁、创新”宗旨,积极为委员会更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研究推出符合长期资金需求的创新产品,推动长期资金与私募基金加强合作,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 

六、“资管一哥” 公募总规模逼近30万亿元,相比银行理财规模优势扩大 

随着今年权益市场回暖,我国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29.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相比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高出2万多亿元,逐渐扩大了领先优势。公募基金也坐稳了“资管一哥”位置。

业内机构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规模差距拉大,可能受内外部市场行情、机构资金持仓动向、投资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七、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专区再添“新军” 5家基金公司产品拟进驻电子社保卡 

3月21日晚,富国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华宝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进驻电子社保卡“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专区”,用户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App或电子社保卡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进入“个人养老金专区”。实际上,银华基金、广发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此前已进驻这一专区。其中,有知情人士称,旗下的8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产品拟于3月21日入驻。另外,其余公募机构也坦言将尽快上线相关产品。

当前,电子社保卡App显示,部分用户的电子社保卡“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专区”已展示银华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兴证全球基金6家公募旗下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产品。本次个人养老金产品“再扩容”将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新品发布 

一、富国瑞夏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即将上线

富国瑞夏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020519;C:020520)即将发行,该基金的发售期为自 2024 年 3 月 21 日至 2024 年 6 月 20 日。

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该基金为契约型、开放式。投资组合资产配置比例:本基金对债券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国债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本基金持有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 

拟任基金经理李金柳,硕士,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投资部投资经理,2021年01月加入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8月26日起担任富国汇享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富国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4月24日担任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4月24日担任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03月01日担任富国泽利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二、鹏华双季乐 180 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即将发行 

鹏华双季乐180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021068,C:021069)即将发行,基金自2024 年 3 月 28 日至2024 年 4 月 19 日通过各销售机构公开发售。 

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为契约型开放式、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投资组合比例: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国债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

拟任基金经理邓明明,金融学硕士。曾任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2019年1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债券投资一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22年03月16日至2023年8月30日担任鹏华双季享180天持有期债券基金经理,2022年04月担任鹏华永宁3个月定开债券基金经理,2022年08月担任鹏华永平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经理,2022年11月担任鹏华永鑫一年定开债券基金经理,2023年12月19日担任鹏华金享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