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叔论市 探底过程已经完成?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特约 毛锐 2024-03-29 08:39: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锐叔论市 探底过程已经完成?)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开盘之后,指数经过短暂震荡后开始持续攀升,深成指领涨。午后,指数冲高回落,震荡下行至尾盘才又有所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59%、涨1.31%、涨0.95%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75家,显示市场情绪较高;个股涨跌比4399:593,个股平均涨幅2.28%,赚钱效应显著,两市成交额9322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4.88%。北上资金净流入逾23亿元。

在昨天的早评中,锐叔预计后市会有一个探底回升的过程,结果市场几乎连惯性下探都没有就直接开始回升,速度比预想的要来得快一些,此后回升的力度一度也比较强,只是午后买盘有些不继,差不多将上午的涨幅给回吐了一半,没能最终实现“阳包阴”。

而昨天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走出前一天重挫的阴影,得益于“央行买国债”小作文的助攻。上午,包括知名学者刘煜辉等多个信源消息显示,央行将下场购买国债。这一传言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消息不仅在国内发酵,摩根士丹利报告昨天早间一份研报也关注了这个话题,不过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央行量化宽松不会发生。这份报告在下午广泛流传,也是造成午后市场有所回落的原因之一。

其实,买卖国债长期以来是央行分内的工作,之前高层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也有一句相关的表述:“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只是在特殊的时点确实容易让人读出特殊的意味,产生央行要大放水的臆想,毕竟央行第一次在公开市场业务中直接购买国债发生在1999年,彼时国内也面临着物价疲软、长期建设国债连续发行的情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民银行法禁止央行在一级市场上参与国债交易。也就是说,即便央行参与国债交易,只能在二级市场通过质押式购债(回购交易)或者在二级市场通过现券交易买断式购入或卖出国债。在一级市场买和在二级市场买,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会等量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等量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后者主要是会影响市场上国债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国债的价格和收益率。因此,真正的QE(量化宽松)是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新发行的政府债券,换句话说,即便央行未来在二级市场上参与国债交易,也不是要大放水,别想多了。

从技术上来看,指标方面,大盘15分钟MACD指标即将死叉,但60分钟MACD指标又即将金叉,总体预示短线震荡概率较大;均线系统方面,大盘5日、10日、20日均线已全部拐头向下,但30日和60日均线仍继续向上,总体呈现粘合之势,未来若进一步粘合在一起,将预示会有新的方向选择。

综合来看,随着春季行情的传统驱动因素陆续弱化,加上最新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尚不能明显提振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存在春季行情或者说阶段性上升趋势结束、未来转入阶段性区间震荡格局的可能性。短线上,一方面,技术面预示短线震荡概率较大;另一方面,昨晚离岸人民币汇率又有所回落,不利于北上资金回流。预计后市或有反复,震荡之后有望进一步反抽。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目前给大家的建议是:轻仓者暂观望为主,遇调整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继续等待反抽机会并在反抽后再考虑逢高控制仓位。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航空、矿物制品、通信设备等涨幅居前,银行、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较为滞涨。题材方面,结合涨幅超过5%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飞行汽车、低空经济、智能交通、多模态AI等相当活跃。

随着市场的反弹,之前的科技成长主线热点再次回归,尤其是昨天早评中提示有重磅政策利好催化的飞行汽车更是再次用来高光时刻,板块指数涨幅居然超过了8%,简直可以说被亮瞎了眼。不过,锐叔觉得,此时再去追高参与,风险略大,毕竟前面涨得实在是太多了,仅在3月份,板块指数的涨幅就超过了30%,俗话说“大热必死”,而且在消息面上也迎来了一个利空:作为概念股之一的金盾股份昨晚发布公告,董事、副总经理陈根荣计划减持名下几乎所有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2%。昨天市场中另一个热点——小米汽车概念,倒是还可继续关注一下,因为昨晚的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实在是太超预期了:据小米最新消息,刚刚发布的小米汽车4分钟大定即破万辆,7分钟大定破2万辆,上市27分钟,大定量达5万辆。据说是创下最快销量纪录。反正对比之前华为问界M7车型大定突破5万台用时25天,小米汽车的这一成绩足够让人瞠目结舌。锐叔以为,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好的开局,与定价低于预期有关。市场原来较为普遍的预期是,小米SU725万左右起,但实际确是21.59万起。这个定价与其潜在竞争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相比,应该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性价比。小米新车定位中高端轿跑,以整车自制的方式打造优秀的车辆细节。根据工信部申报资料,小米SU7采用运动型轿跑设计,车身长宽分别为4997mm/1963mm,轴距3000mm,达到了中大型车的尺寸标准。小米汽车通过自有工厂生产,并且三电和结构件等零部件系统的自制率较高,从3月25日开始投放到门店的展车看,整车的工艺和做工等细节较为优秀。小米汽车首批已开放全国29座城市的59家门店,从门店类型看,主要包括直营商超体验店和直营交付中心两大类。小米汽车体验店的选址主要是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核心商圈,从展车投放到店之后的情况看,终端热度持续较高,小米的渠道优势和流量优势有望持续促进新车的销量爆发。综上所述,本来按照A股的“惯例”,当一件预期中的事件落地后,往往意味着相应的炒作结束,但由于这次小米汽车的销售开局实在是太超预期了,估计短线上或还有机会。

消息面上,据SMM上海有色网报道,2024年3月28日,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召开2024年第一季度总经理办公会议,倡议联合减产,建议减产幅度5-10%。此外会议暂不设定二季度现货铜精矿采购指导加工费。2023年12月以来,连续多起矿山减停产事件使得2024年预期增量大幅减少,且更多的减量主要集中在矿山端,如第一量子在巴拿马的旗舰矿山Cobre Panama的停产、淡水河谷第二大铜矿Sossego被暂停运营、智利国家铜业旗下31.5万吨Tomic铜矿因罢工而停产等。由于矿山铜精矿供应受到较多扰动,冶炼厂议价能力相对减弱,冶炼加工费连续下滑,但同期的铜价走势则呈现区间震荡,并未有显著上涨出现。核心原因是减产集中在矿山端,传导到金属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针对冶炼加工费快速下滑的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3月13日在北京召开“铜冶炼企业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就继续推进铜原料结构调整、冶炼厂生产节奏和提高铜冶炼准入门槛及严控铜冶炼产能扩张方面达成一致,会上各个与会企业都对减产表达了决心。受到减产消息刺激,LME铜价和SHFE铜价均在3月13日突破此前横盘阻力位,截至2024年3月15日,LME铜价涨至9074美元/吨,SHFE铜价涨至73290元/吨,这也意味着矿山端的短缺向金属端的传导落地。而这次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减产幅度,若后续得以落实,叠加国内旺季阶段下供需走向紧张,铜价继续上涨可期。复盘历史来看,冶炼加工费触底反弹后铜价均上涨:2008年以来铜冶炼加工费曾经三次触底,分别实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和2021年3月底,以三次时间节点为行情起始日期,三轮冶炼加工费的反弹过程中,冶炼加工费相比于行情起始阶段分别上涨978%、69%、22%,同期的铜价分别上涨65.74%、21.07%、20.63%,对应的行情天数分别为252/56/42天。目前的冶炼加工费位置接近第一轮行情的历史最低点,因此预计向上的弹性较大,行情持续时间将会较长。而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受益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铜下游需求持续迎结构性增量。供给增量有限及新能源需求驱动下,2023-2025年铜将由供给过剩转入短缺。根据相关券商研报的预测,2023/2024/2025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供给-需求)为5/2/-14万吨,供需缺口占需求的比例为0.2%/0.1%/ -0.5%。此外,美联储今年有望开启降息周期,也对铜价构成中长期支撑。综上所述,当前时点下,可重点关注一下矿山端铜标的,并适当关注一下冶炼端公司。此外,在铜价上涨环境下,含铜危固废资源化公司也将显著受益。

操作策略:

受利好传闻的提振,昨天市场迅速走出前一天重挫的阴影,在上午迎来一段力度较强的反抽,虽然大盘在午后有所回落,但全天下来个股赚钱效应还是较为明显。短线来看,一方面,技术面预示短线震荡概率较大;另一方面,昨晚离岸人民币汇率又有所回落,不利于北上资金回流。预计后市或有反复,震荡之后有望进一步反抽。拉长时间来看,前期市场的持续大跌与经济和市场基本面存在的偏离、年初宏观流动性和微观资金面的相对宽松、年报有条件强制预披露结束后的业绩真空、3月重磅会议前的政策博弈等传统春季行情的驱动因素将陆续弱化,若后续宏观基本面上未出现明显的积极信号进程,行情或陷入区间震荡格局。中期来看,一方面,当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虽有波动但向好的大方向未变。此外,美联储今年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外部流动性将继续呈现改善趋势,中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操作上,轻仓者暂观望为主,遇调整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继续等待反抽机会并在反抽后再考虑逢高控制仓位。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