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金科股份:“忽悠式增持”或实锤,自救措施仍处“空谈”

来源:财经九号 2024-01-13 10:16: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金科股份:“忽悠式增持”或实锤,自救措施仍处“空谈”)



来源| 财经九号
作者| 胖虎

2023年5月份,随着金科股份债务违约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已经被重庆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股价也跌跌不休、屡创新低至1元每股的关口,5月22日,金科股份股价跌幅超9%,收盘价1.12元/股,5月23日,金科股份收盘,股价再次下跌,后续将会触及“1元面值退市”。

从去年底的结果来看,金科股份控股股东的增持承诺在约定期限内并未完成,在12月份抛出了一份延长增持期限的公告,就想问问金科股份的控股股东还到底有没有钱完成增持计划?

而其他的如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债务重组等,基本上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1

频频出招,解救股价于退市边缘

面临如此严峻的当口,金科股份又祭起自救的法宝。

总的来说,一是“喊话”,二是回购,三是增持,四是释放利好。

先是在5月22日的股东大会上,金科股份实控人黄红云表示:“金科是我一手创立的企业,我将不遗余力协调各类资源来帮助公司发展,支持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全力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不管是引进国有企业战略投资人还是债务重组重整,任何有利于公司化解流动性困境、回归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我都会全力支持。”

再是公告回购,5月22日,金科股份公告称由于近期股票大幅下跌,金科股份股东金科控股认为股价已经严重偏离了其基本面,决定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股票,计划6个月内以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1亿元增持。

增持方面,在去年5月份,金科宣布计划六个月内(即截至2023年11月24日前),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股份,增持金额人民币不低于500万元,且不超过1000万元。

释放利好方面,就跟黄红云对外喊话类似,不管有没有、能不能落地,先把消息放出去。去年6月底,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双方确认,长城国富有意向独立或与其他合作方组成投资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金科股份的预重整程序。

一系列操作之下,金科股份的股价总算是稳住了,成功从1元每股以下逐渐回升,目前稳定在2元每股以内。

退市的风险暂时解除,但是金科股份一系列的操作背后,有多少落了空?

作者盘点了一下,除了金科股份的高管增持勉强完成之外(18名高管只增持了不到507万元,勉强达成增持下限),其余的要么落空,要么无实质性进展。

比如在黄红云口中反复说的引进国有企业战略投资人,或者债务重组,目前来看连影子和实质性进展都未达成,至于其所言的不遗余力协调各类资源帮助公司发展,至少从公开信息来看,黄红云近一年来都极少公开露面,协调资源帮助公司发展更是没有公开信息披露,可谓是给投资者画了一张结结实实的“大饼”,要知道黄红云本人持有的大部分金科股份的股权还被司法冻结着。

此外,公司业绩巨亏、股价跌成了这样,有没有维护好全体股东的利益暂不评判,单就员工持股计划被深套来说,金科股份就已经把员工给坑惨了!

2

“忽悠式增持”果然上演,展期过后是否会再度忽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科股份的高管增持擦线完成了承诺,但金科股份的大股东恐怕又要陷入“忽悠式增持”的指责了。

就在去年5月22日发布增持公告后,23日深交所就发函询问,其中特别指出:“近期公司实控人黄红云、金科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份多次被强制平仓,请结合近期平仓情况说明金科控股的履约能力,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

忽悠式增持,在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问询文件中,这恐怕还是第一次出现。

面对交易所的询问,金科控股在回复函中信誓旦旦地保证:“根据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资金证明及金科控股出具的说明,金科控股具备实施本次增持计划所需资金及履约能力,金科控股不可撤销地承诺将严格按照已披露的增持计划内容及相关法规要求实施本次增持计划,具备坚定支持公司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公司健康发展的决心,不存在忽悠式增持的情形。”

简单地归纳一下就是说,钱没问题,资金证明都有了,不存在忽悠。

结果呢,却啪啪打脸。

到了2023年12月1日,金科股份面对增持期限到期,居然抛出了一份《关于控股股东股份增持计划实施结果暨拟延长增持实施期限的公告》和调整增持价格的公告。



又把增持时间延长了6个月。

增持的结果呢?原定不低于5千万、不高于1亿元的增持计划,最终只完成了1926.85万元的增持额度,仅完成了最低限额的40%都不到。

6个月之后再6个月。相比于第一次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的信誓旦旦不同,在这次的延长增持实施期限的公告中,金科股份充分提示了风险:仍然存在如增持股份所需的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导致本次增持计划无法全部实的风险。



如果从最初的信誓旦旦保证,到最后无法完成承诺又不得不延期,再到提示资金缺口风险等,这样都不算忽悠的话,试问怎样才算忽悠?

用旁观者的话来说,通过这些手段至少是把股价稳住了,至于吃相,难不难看的,只要自己不觉得,投资者再怎么说都没关系。

那么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引入国资做战略投资者、推动重组等等一系列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重大利好,但又屡屡落空甚至压根没影的官方消息呢?

这算不算是忽悠投资者、忽悠监管层呢?

有一位名人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万万没想到在资本市场上,靠空谈,是可以做市值管理的。

在金科股份身上,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的落空:员工持股计划一期无法兑现,财富缩水三倍(中国网财经数据)被迫展期;债务违约、商票预期频频发生,上市公司金科股份也屡屡被法院判为“老赖”;控股股东增持又延期等等;

至于2020年底发布的“5年再造一个金科”宏伟战略,等待5年期满后,是否会迎来监管部门的重重处罚,毕竟从目前看,这个目标大概率是完不成了,而当初的战略发布是构成业绩承诺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金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