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生物医药,标的该怎么选?)
说起投资标的的选择,就必然要先说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首先必须要说的是,整个行业,从投资来讲,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商业模式,一个新药的诞生,十年研发,十亿美金投入,10%的成功概率。那么,我们到底是在投资什么?
从一个生物医药公司的诞生谈起,最初,他是一穷二白的,几个科学家,一个idea,那么,为啥他能继续往前走呢?因为有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他们会评估这个idea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以后,可以实现的经济利益。但当这仅仅是一个idea的时候,做出这种判断的难度是巨大的,所以,一级市场投资人靠的是概率取胜,所谓,投资十个idea,失败九个,靠那个成功的赚几十倍,收回投资。拿到第一笔投资,一个初创的生物医药公司诞生了,然后,拿着这笔钱,去实现他那个idea。从候选药物确定,到临床前研究,到IND,推进到临床阶段,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做下来,直到最终成功把药物推上市。这个idea,每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都会离最终成功近那么一些,同时,也意味着,他前面融来的钱,被花掉了一些。很快,他快没钱了,这时候,如果他的进展足够好,意味着他成功的概率更大了一些,那就会吸引到一些新的投资人,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他部分的股权,你看,前面的投资人,至少是账面升值了。这样,在这一轮又一轮的研发推进以及融资过程中,这个idea的确定性越来越强,终于,来到了最后的阶段,临床三期实验,这是决定这个idea最终结局的关键阶段,关键性的注册临床三期实验,都是跟监管(国内CDE,美国FDA)充分沟通的,整个实验方案,包含对照组选择,实验终点的确认,都是最最关键的,这个实验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药物的上市近在咫尺,也意味着,前期的所有投入,是不是能有回报。在整个药物开发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idea被证明是失败的,这意味着,这些idea前期的投资,全部归零了。也有可能,一个idea,最终成功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他未来市场空间过于乐观,出价过高的投资人还是没法收回全部的投资。
好了,那么,作为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我们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很明显,一个药物,他的开发阶段越早期,他的不确定性就越强,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对投资来说,这里的风险是巨大的。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应该尽量去选择处在开发阶段最后端的机会。简单的说,就是去投资那些已经进入监管批准临床三期的药物,尤其是那些经过FDA批准,进入临床三期的药物。三期临床实验,是注册制,如果二期数据不错,想自己开出来,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这个实验,在开展之前,没有跟监管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监管的批准,即使成功了,想要上市也是不确定的,试想,你自己选择一个很弱的对照药,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临床终点,实验是容易成功,但后续,监管能批准你上市吗?有的公司,为了赶进度,选择三期实验边做边跟监管沟通,但能不能被认可,是有不确定性的。有的公司,会在实验之前,就跟监管进行充分的沟通,跟监管达成共识,再开始实验,这意味着,一旦实验成功,基本就意味着可以商业化了。监管批准的三期临床实验,从投资的角度,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这意味着监管对这个药物前期开发的认可,这种认可,一定是来自于已经确定性产生的临床数据;其次,这意味着监管对临床三期实验设计本身的认可,一旦成功,意味着达到了监管的预期,上市也就水到渠成。监管批准的三期临床实验,本身就是一种背书,尤其,当这个背书来自FDA的时候。好了,看到监管批准的三期临床,意味着离成功已经就差最后的一大步。这时,就是要判断三期临床成功的概率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难判断,尤其是对照组很强,以至于和实验组疗效不能显著区分的时候。那么,如果一个监管批准的三期临床,对照组很弱,或者完全没有对照组呢(单臂临床)?这意味着,这个适应症,或者现有疗法就是不够好,或者本身当前就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再或者,甚至就是通过已有数据,监管已经充分认可了候选药物的疗效,希望他能够快速上市!
到这里,从投资的角度,标的选择的标准已经有了,就是选那些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尤其是FDA批准的三期临床,然后,成功概率又非常大的公司。
好了,相信能看到这里的读者,都是想看代码的。直接给大家说答案。$亚盛医药-B(06855)$
我们来看一下这公司的基本面。他的管线很清晰,两个核心产品,1351(奥雷巴替尼)和2575,其他管线,我们这里全都认为是零,当然,有人认为,后续管线,还要烧钱,价值为负,好的,您说的对,您直接pass这个行业就好。
1351,国内已经批准了两个适应症,T315i基因突变的CML,以及任何一个一代或二代TKI耐药的CML。另外,国内一个CDE批准的三期临床实验进行中,适应症是ph+ALL,奥雷巴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对照伊马提尼联合化疗,这个临床实验是必赢的,实际上,在这个适应症上,1351连二期都没做,CDE就直接批准了三期,原因是真实世界的疗效实在是太好了,疗效可以说是碾压其他药物,现在上市的奥雷巴替尼,大多数都是超适应症销售到ph+ALL的,医生和患者,实际都是盼着奥雷巴替尼在这个适应症上能赶快批准上市的。更重要的是,今年年初,FDA批准了奥雷巴替尼的三期临床实验。而且是一举批准两个适应症。一个就是针对T315i突变的CML,重点是,批准的是单药单臂三期临床,强调一遍,单药单臂!为啥,真实世界唯二对这个适应症有效的药物,而且疗效远超另外一个。国内已经上市,很多病人在用了,疗效不用怀疑,FDA批了单臂临床,有任何输的可能吗?另外一个适应症,2个及以上TKI耐药的CML,实验方案是奥雷巴替尼对照博舒替尼。我们都知道,CML上,一代药是伊马替尼,就是格列卫,二代药有三个,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博舒替尼,其中,疗效最弱的就是博舒替尼。三代药,算上奥雷巴替尼,也有三个,普纳替尼,阿思尼布和奥雷巴替尼。三代药里,普纳替尼是带黑框警告的,副作用太大以至于上市以来销售一直不能放量;阿思尼布是个好药,上市第一年销售1.5亿美金,第二年4.2亿美金,诺华自己预期销售峰值会去到20亿美金,由于血液瘤患者生存期长,对药企来说,是具有累计效应的,所以,相对于实体瘤,他的放量曲线是比较长的,从诺华第二年的这种放量速度来看,20亿美金还真不是吹牛逼。而奥雷巴替尼,在2个及以上TKI耐药的CML中MMR高达56%,远远超过阿思尼布的25%。阿思尼布FDA批准上市的三期临床,就是对照博舒替尼,那么问题来了,最强的三代药打最弱的二代药,赢的概率是多少??所以,可以认为,奥雷巴替尼在国内拿到了CDE批准的,必赢的三期临床,在全球,拿到了FDA批准的,必赢的三期临床。全球最大的两个监管机构联合背书,这种确定性,还不够吗?奥雷巴替尼,全球的对标药物,就是阿思尼布,事实上,奥雷巴替尼对 普纳替尼和阿思尼布耐药的患者,依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他已经是事实上的全球BIC。阿思尼布销售峰值20亿美金,奥雷巴替尼在阿思尼布对标的适应症上优效,并且对阿思尼布无效的适应症ph+ALL疗效优异,那么,考虑阿思尼布的先发优势,我们是不是依然可以合理预期,奥雷巴替尼,可以做到海外销售10亿美元峰值?确定性的国内销售10亿RMB,海外销售10亿美金,应该估值多少?
2575,BCL2靶点。这是我们预期销售峰值超过1351的另一个药物。国内,CDE批给2575四个三期临床。第一个,单药单臂治疗复发难治CLL,这个临床实验,已经基本结束,必赢,马上提交NDA了。第二个,2575联合阿卡替尼,对照免疫化疗,一线治疗CLL,这个临床,也是必赢,因为免疫化疗已经是上一代疗法了,就连BTK单药,都能轻松打赢免疫化疗,别说BTK+BCL2了,另外,多说一句,这个实验,阿斯利康对亚盛,免费提供阿卡替尼,大家琢磨一下,这意味着什么。第三个,2575+阿扎胞苷,对照安慰剂+阿扎胞苷,一线治疗AML。已经获得大量临床优效的证明,并且两药打一药,大家自行判断成功概率。第四个,1.5线治疗CLL,这个实际和后面要讲的FDA批准的三期临床实验是完全一样的,下面详细讲。在美国,2575获得FDA批准的临床方案是,2575+BTK对照BTK,入组标准是用过任何一个BTK 12个月以上没有达到CR的病人,临床主要终点是12个月PFS率。实际上,这个临床,对亚盛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临床实验,也是决定2575能不能作为全球第二个BCL2靶点药物上市的临床实验。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临床成功的概率。BTK作为现有标准一线疗法,已经非常优秀,但对患者来说,追求的肯定是临床治愈(CR),而不是疾病得到控制。数据显示,现有BTK,一线CR率基本是10%多,就是说,有80%多的病人,BTK单药是不能达到CR的。2575的临床方案,就是对这80%多的患者,加入BCL2靶点药物2575,然后观察1年以后的疗效。首先,这是一个两药打一药的临床实验,优效是肯定的,关键是优效的程度,尤其是不是短期(一年)就把PFS曲线拉开。从临床的角度,实际是有很大空间的,因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对BTK单药不敏感,就是BTK单药效果不够好,所以,对这部分患者,BTK+BCL2,就比BTK单药有效的多,所以,这个临床实验,赢面很大。所以呢,对2575,就是CDE批准的三个临床,一个已经赢了,另外两个基本必赢;FDA和CDE都批准的那个临床,赢面很大。然后,我们估算一下这个药的销售峰值。BCL2,全球现在只有一个上市品种,艾伯维的维奈托克,这个药,预期销售峰值40亿美金。重点是,这个药,在CLL这个适应症卖的并不好,原因是,在CLL上,他的上市的方案是维奈托克+奥托珠一线治疗CLL。维奈托克最大的问题,是药效够,但副作用较大,所以,在CLL这种已经有BTK这种好药的适应症上,他就不好卖了。并且,由于维奈托克和BTK,有药物相互作用,FDA也没有批准维奈托克+BTK的方案。这就是亚盛2575的机会。事实上,维奈托克在全球,卖的最好的适应症是AML,亚盛的2575,在这个适应症上,也看到了明确的疗效,只不过,临床怎么设计,是个难题,FDA肯定不会像CDE这样,批准对照阿扎胞苷(化疗)这样的临床方案。强开跟维奈托克的头对头,且不说赢面有多大,就是临床费用,也是亚盛很难负担的。不管怎么样,BCL2是一个大靶点,但成药困难,现在,全球开发进度靠前的,就三个药,已经上市的维奈托克,处在临床三期的,亚盛的2575,百济的11417,并且,亚盛的开发进度远快于百济。百济的临床方案,是CLL一线强打维奈托克+奥托珠,勇气令人钦佩,但是,由于对照组非常强,百济这个临床不仅耗时巨大(5年左右吧),赢面也看不清楚。一般来说,同一靶点,上市的前三个药,会瓜分绝大部分市场,后续同靶点的药物,除非疗效拉出代差,都很难了。BTK在CLL的全球市场规模,大概200亿美金。2575和BTK联用,1.5线上市,然后肯定会往一线推,预期10亿美金的销售峰值并不离谱。然后,就看在有确定性疗效的AML上如何打开局面,后面,还有MDS和MM两个适应症可以开发。所以,2575现在这个FDA三期临床,其实只是刚刚开始发力,后面的空间是巨大的。20亿美金的销售峰值,是肯定可以期待的。这也是为啥亚盛把2575像个宝贝一样抱在怀里的原因。
所以,总结一下,亚盛这个公司,两个核心资产,1351确定性非常大,10亿美金销售峰值。2575确定性小一些,但空间很大,确定性较大的10亿美金,以及可以展望20亿美金甚至更高的销售峰值。
那么问题来了,他现在的市值是多少呢?5.8亿美金!问题在哪呢?问题在于,他没钱了。2023年报显示,现金10亿RMB,有息负债18亿RMB,净资产不到1亿RMB。美国三期临床开启,烧钱加速,大概一年10亿吧,即使算上今年国内的买药收入,以及今年收到信达付给他的里程碑付款,大概到年底,账上现金也见底了,从资产负债表看,妥妥的资不抵债,负资产公司,所以,大家恐慌性抛售。好吧,我换一个角度说这个问题,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他最重要的资产是啥?是现金吗?大家翻到前文,看看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从诞生开始,到药物上市,给投资人挣钱,他的历程是啥样的?这些公司,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穷光蛋,他所有的钱,都是从投资人那融来的,区别是,有的公司,钱烧完了,药失败了,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有的公司,钱烧完了,药做成了,大卖,投资人都挣大钱。那么我们看看,亚盛医药,现在是什么状况?是不是钱烧完了,药做成了??对biotech来说,钱不值钱,药才值钱。亚盛最重要的资产,是1351和2575这两个药,这两个药,FDA和CDE背书,已经推进到三期临床了,而且,是必赢或者大概率赢的三期注册临床!这两个最重要的资产,现在,在亚盛得资产负债表里,价值为零!!难道,这个时候,我们要看着他的资产负债表,然后说,这公司资不抵债,要完了?我们回头看看公司的历史,2019年香港IPO之前,累计融资大概2.5亿美金,IPO及之后,累计融资大概4.5亿美金,合计7亿美金,现在,这些钱,已经全部烧完了,还倒欠银行10亿人民币。公司上市前C轮融资,估值7.8亿美金;香港IPO上市,估值9.1亿美金。想想那些时候,公司有啥?在那之后,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兄弟们,这公司,累计烧掉了8.5亿美金,但是,这些钱,烧出了两个10亿美金分子,一个已经上市,一个上市在即。我就想问,现在是不是摘果子的时候??当前,公司估值5.8亿美金,别说IPO上市及以后配股进入的投资人,就连上市前C轮进入的投资人,都亏了25%。我再说一遍,生物医药公司,钱烧完了,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烧出好药,烧出好药的,未来钱都会赚回来的!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公司没钱了,今年业绩会上,公司老板明确说,没有配股计划,他现在这个资产负债表,我相信,银行大概率不会增加融资额度,但是,公司老板坚持说,我们不缺钱。问题在哪里呀?问题就在于,公司的核心资产,可以快速变现呀!biotech,快速变现的模式,只有两种,要不把把自己卖掉,要不把自己的一部分资产卖掉。公司整体卖掉,中小投资者估计要笑醒了,不报这种天上掉馅饼的预期。我们就盘盘,他的两项核心资产能卖多少钱。1351,这个确定性极高,不管是上市进度还是未来销售峰值,相信买卖双方,都不会有太大的预期差,真心交易的话,是很容易谈成的。手里握着2代TKI,专利快要到期的那谁和那谁,你们要不要过了看看?1351,很容易谈出一个总价10亿美金以上加未来双位数销售分成的deal,事实上,这个资产,已经有几家在抢了。2575,这个不确定性略大,但他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未来能达到的高度,这个铁定是高于1351的,只不过,说不清是高50%,高1倍,还是高好几倍,所以,这个资产的交易,可能卖卖双方会有不同的预期,导致不是特别容易谈成。但是,无论如何,交易规模不会低于1351。
以前说过,医药行业,本身最有效率的模式,就是biotech管药物发现及早期临床,bigpharma管后期临床及商业化变现。亚盛的老板,对此非常清楚,一个小biotech,把两个小分子核心资产,推到FDA三期临床,太不容易了,放眼全球都没有几个。未来,继续往前走,靠自己太难了,不管是临床资源,还是开发资金,更不要说后期的商业化。要想把这两个药的所有潜力都发挥出来,还是要靠MNC。
兄弟们,我打个比方,你花光了祖上所有的积蓄,还借了部分银行的钱,买了两块大原石,然后,对略小的那块,正中一刀切下去,开出全绿;对更大的那块,开了个大窗,也是绿光闪闪。这时候,你会担心自己没钱把这两块石头做成宝石,然后大赚一笔吗?
好的资产,是不愁买家的。未来,亚盛这公司,2项核心资产,在MNC推动下,合计年销售20~40亿美金,甚至更高,公司每年光销售分成,就能收2~4亿美金,这是纯利呀!BD交易之后,后面所有的研发支出,就全是对方的了,公司躺赚销售分成。跟我们经常看到的交易不一样的是,这种确定性极强的资产,不是只收首付款,而是后面的里程碑款也大部分都能拿到,那么,除了每年2~4亿美金的销售分成,公司还能累计收20~30亿美金的首付及里程碑。当前公司5.8亿美金市值,我真的无语了!
既然已经写了这么多了,我就不介意再多写一点。另外再安利两个捡钱的代码。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比起亚盛医药,市场对这家公司就更离谱了。亚盛你还可以说,他的药还在三期,我搞不清能不能美国上市。但金斯瑞的核心资产,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塞,FDA已经给批了MM的2线治疗。西达基奥伦塞,相当于一针治愈癌症,但这针很贵,46.5万美元。就是说,1万个患者,就是46.5亿美元的收入。MM 2线,每年患者4万(也有看到说8万的),不管咋样,这种碾压式的疗效,找1万多个患者的是不难的。所以,50亿美金的销售峰值,基本是共识。金斯瑞有西达基奥伦塞25%不到一点的权益,就是12亿美金,这种产品,放量以后,50%的纯利,就是6亿美金,他的其他业务,现在也是每年稳赚5亿港币,而且还在增长的。当前公司市值28亿美金。而且,传奇和强生,现在还在 把西达基奥伦塞往一线推,如果成功,恩,再加30~50亿美金销售峰值。恩,我承认,我搞不清市场是咋想的。金斯瑞的弹性,应该是比不了亚盛的,但他的确定性,真的是太强了。
$和铂医药-B(02142)$ ,这公司的商业模式,跟其他生物医药不太一样,他就是卖分子的,而且,大多是早期阶段分子。他的分子发现,基于他自己全球领先的全人源抗体发现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很多药企,包括全球排名前十的大药企,都主动跑来跟和铂合作。合适的分子,差不多就卖了,先收一笔首付款,分子的后期开发,都是对方的事,往前走一步,我就收一笔里程碑付款,如果运气好,推上市了,我就躺赚销售分成。药物的研发费用,大头是临床支出,越往后期,临床费用越高,而和铂呢,他自己想明白了,后期临床,不是我擅长的,我不做,所以,他的研发支出,要小的多。这样一来,所谓的biotech生意模式不好,在和铂这里就不成立了。和铂旗下的诺纳生物,干的就是这个买卖,每年旱涝保收。除此之外,和铂还有2个已经推到临床后期的药。一个巴托利单抗,今年上半年就NDA了,这药已经BD给石药,上市以后,和铂躺赚销售分成了。石药这销售能力,杠杠的,每年卖5个亿RMB不难,和铂躺赚5000万RMB以上。另一个4003,上半年进三期临床了,这个药,和铂就自己推到此为止,放在货架上,待价而沽了。今年,确定性的是,依然有BD发生,收到首付款,然后,前面BD出去的药,会收到里程碑付款。到目前为止,和铂累计BD出去的分子,总的里程碑是40亿美金,到底能收回来多少,搞不清,就按10%的概率吧,恩4亿美金,好像是现在市值的4倍,然后,他现在的市值,还低于净现金。这公司其实挺难估值的,但是,当前他8亿港币市值,账上9亿人民币净现金,去年净利润1.6亿人民币,这就很离谱了!
当前,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正是被港股市场暴捶的行业,市场不分质地,泥沙俱下。这种市场环境,biotech没点绝活,确实是活不下去的,那些钱快烧完了,但药还在早期,或者看不到成功希望的,可能就真的会死掉一批了,但是,那些未来确定性大赚的公司,竟然跟这些药丸的公司一期大跌,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击球点吗?
屁股决定脑袋,本人持仓本文提到的三家公司,并计划未来几天继续买入,请大家注意本人严重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