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叔论市 五月行情将如何演绎?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特约 毛锐 2024-04-30 08:3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锐叔论市 五月行情将如何演绎?)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一早盘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开盘之后,指数持续震荡攀升,创业板指领涨。午后,指数稍有回落后保持横盘之势直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79%、涨2.22%、涨3.50%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110家,显示市场情绪高涨;个股涨跌比4336:707,个股平均涨幅2.71%,赚钱效应显著,两市成交额12111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11.48%。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近109亿。

北上资金前天创纪录的净流入,带动A股提前终结了“节前效应”,昨天仍保持百亿以上的净流入,继续引领市场上攻。不但大盘创出了2月初见底以来的新高并在技术形态上呈现箱体突破之势,个股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2.71%,整体市场赚钱效应相比前一天更胜一筹,两市成交额合计也创出了2月28日之后的新高,资金的做多热情似乎又被重新“点燃”了。这种表现自然也让投资者对节后的行情增添了更多的期待,锐叔今天也准备对节后乃至整个五月的市场前景做一些展望。

从历史统计来看,2010年以来的14年中,大盘在5月上涨的次数为6次,在5月下跌的次数为8次,涨跌幅平均值为-0.35%,总体反映A股市场在5月的胜率不高。若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宏观基本面是5月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如:2013年制造业PMI、工业企业盈利、社零增速均有所回升,结果当月大盘大涨了5.6%;2014年和2015年制造业PMI、商品房销售、社零和出口增速均有所改善,结果当月大盘分别上涨了0.6%、3.8%;2018年制造业PMI和商品房销售增速回升,结果当月大盘上涨了0.4%;2022年PMI、商品房销售、工业企业盈利、社零和出口增速全线回升,结果当月大盘大涨了4.6%;2010、2011、2012、2019、2020年,PMI均走弱,且商品房销售、工业企业盈利、社零和出口增速有不同程度下滑,结果这些年的5月大盘表现均偏弱;2016和2023年基本面指标大多全面走弱,结果当月大盘分别下跌了0.7%和3.6%。

比照历史复盘经验,今年5月的宏观基本面对市场的驱动力可能不会太强。从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3月份PMI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前值49.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前值51.4%);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前值53.5%);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前值51%)。不过,3月我国出口转为收缩,按美元计价,出口同比-7.5%;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回落5.9pct至4.3%;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8.3%。总体反映经济回升势头边际趋缓。当然,随着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各地房地产宽松政策的新一轮加码,国内经济的韧性应该还是比较强的,因此预计基本面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

在上述背景下,预计5月大盘或整体市场的运行格局应该还是以区间震荡为主。而从结构上来看,市场风格大概率会偏成长。比较2010年以来A股市场4月及5月的表现,可以发现:一是在4月份,14年中有8年价值类品种表现优于成长类品种;二是在5月份,14年中有10年成长类品种跑赢价值类品种。按照锐叔的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应该是:4月是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季,资金在此时可能会更青睐业绩确定性更强的价值类品种,而到了5月,随着业绩因素对成长类品种的压制告一段落,资金自然就开始回流成长类品种。而且,今年除了上述逻辑,科技成长还有政策方面的逻辑。日前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意在引导资金向高科技上市公司配置,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俗话说,政策左右方向,资金决定高度。在这一政策导向下,科技股有望再次成为市场的主线之一。

总体来看,一方面,近期国内宏观经济需求端上行的节奏有所放缓、海外降息预期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两方面都暂时难以给市场提供强力驱动;另一方面,政策上不断释放和落地“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和举措,又封杀了市场大的调整空间。因此,预计阶段性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短线上,虽然昨天大盘已触及3115左右筹码峰压力位,但放量上涨显示动能依然较足,叠加海外市场A50、中概股均延续升势,以及离岸人民币汇率涨超200个基点的助攻,预计后续大盘仍有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的潜力。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目前给大家的建议是:轻仓者不宜追高,但若遇盘中明显回调,仍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可考虑在冲高过程中逐步控制一下仓位。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房地产、半导体、互联网等涨幅居前,仅运输服务、电信运营、交通设施小幅收跌。题材方面,结合涨幅超过5%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汽车拆解、租购同权、锂电池概念、新能源车等相当活跃。

昨天房地产板块领涨两市,基于成都全面取消限购等消息面上的利好刺激,其表现在预料之中,锐叔在昨天的早评中也给大家重点提示过地产板块存在修复机会。昨天排在行业指数涨幅榜第二位的是半导体,其背后的驱动应该与消息面上日本拟加严半导体等领域出口管制有关,今天锐叔也来聊一下半导体。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26日宣布,半导体和量子相关的4个技术品类将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这些技术在面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时均须事前获得官方许可。报道认为,在日本这样拥有相应技术的国家先行实施出口限制,旨在防止新兴技术被用于军事领域。《日本经济新闻》称,用于获取集成电路图像的电子显微镜、全环绕栅极技术等将成为新的出口管制对象。本次扩大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使日本企业向海外出口尖端技术的限制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半导体设备作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环节,其重要性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大陆是全球主要半导体设备市场之一。未来,随着国内晶圆产能的持续扩张,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不断增长。对于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而言,其驱动力除了行业规模的自然扩张,还包括在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根据芯谋研究的数据,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23年达到342亿美元,其中本土设备40亿美元,占比11.7%,24年有望达到375亿美元,其中本土设备51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3.6%。尽管本土设备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4年预估同比增27.5%),但是目前金额上看占比仍不足15%,预计未来在核心工序设备的研发突破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比率。除了国产替代逻辑,国产半导体设备还有望受益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复苏。根据SIA官网,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4年2月达到4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国区14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增速在全球范围最为显著。销售额持续同比增长预示着产业周期有望复苏,预计行业库存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回到正常水位,AI带来的云端算力建设和终端产品换机或将成为本轮半导体周期上行的主要推动力,预计AI增量如云端算力、终端NPU、存储等环节有望优先感受到需求增长,AI应用有望让终端产品市场复苏超预期(目前IDC预计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4.2%,预计全球PC销量增长4%)进而带动产业链的同步增长。从历史日历效应来看,5月份成长类品种往往占优,叠加《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引导,科技成长方向应该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可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而半导体设备领域或是较有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

最近两个交易日,北上资金突然呈现大幅流入之势,锐叔在昨天的早评中也分析了一下这背后的逻辑,那就是由于美国降息预期进一步落空,加上美债供给大幅增加,美债收益率重新回到加速上行的趋势,吸引全球其它国家资金回流美元,导致日元,泰铢等一些亚洲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和港币资产成为亚洲范围内具有避险属性的资产。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回补中国的声音和动作明显增多,因为美、日、印等主要市场的估值都处于高位,而中国资产当下则处于相对的估值洼地。如果上述逻辑继续存在,北上资金就有望延续流入态势。那么,北上资金偏爱或近期趋于流入的品种,自然也可以作为后市的一条选股思路。而从北上资金的重仓品种来看,其较为偏爱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不过,从其最近趋于流入的品种来看,有色金属应该是重点之一,如上周有色金属板块指数是跌了1.77%,但却获得了北上资金46.67亿元的净流入,排所有行业的第一位。锐叔今天也想再来聊一下有色金属当中的铜,因为最近的铜价实在是涨得太猛了。海外方面,无论是伦铜还是美铜,昨天再创近两年的新高,4月已分别累计上涨14.63%和16.41%;国内方面,沪铜主连昨天则是再创历史新高,4月已累计上涨13.27%。对于本轮铜价的上涨,锐叔之前就曾有预期,在3月29日的早评中就提到过,国内铜冶炼企业正酝酿减产,从而反映矿端紧张对下游的传导开始体现,意味着供需将走向紧张,从而驱动铜价上涨。在之后的4月19日早评中又曾提到,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和英国宣布对俄罗斯产的铝、铜和镍实施新的交易限制措施,新规禁止伦敦金属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接收俄罗斯生产的上述金属。相关措施从13日起生效,意味着4月13日或之后生产的俄罗斯金属都属于被禁之列。而俄罗斯的铜占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的62%,潜在的逼仓风险有可能推升国际铜价。供给端方面,长期来看:随着现有矿山的持续开采,铜矿开采边界品位持续下滑,成本上升,导致资本开支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此未来几年供给相对有限。中期来看:2024-2026年矿端供给增量有限,全球Top15矿企(产量占全球50%+)2024年合计计划产铜1269.4万吨,同比增长1.6%,增量约20万吨;全球Top8产矿国(约占全球60%)2024年预计产铜1605万吨,同增2.8%,增量44万吨。短期来看:罢工导致供给扰动加大,24年供给或低于预期。目前南美等多个矿企与工人的薪资协议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到期,3月8日智利Codelco的Radomiro Tomic因运营事故,开始无限期罢工,罢工或于2024年集中到来,24年供给或低于预期,受短期扰动影响,供给拐点或提前至2024年中甚至更早。需求端方面,传统需求(电力、基建、家电等)增速虽然出现一定乏力,但整体需求稳定略有增长,但随着风电、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铜需求维持持续增长。预计2024-2026年铜需求量分别为2661、2778和2858万吨,增速分别为3.0%、4.4%和2.9%。结合供需两端,据国联证券相关研报测算,预计2024-2026年全球精炼铜供给量2741/2807/2873万吨,需求量2742/2817/2892万吨,供需缺口-0.7/-10.3/-19.6万吨。在这一背景下,铜价有望保持上升趋势,铜业进入景气区间。

操作策略:

在北上资金继续大幅流入的带动下,昨天市场延续前一天的升势,不但大盘创出了2月初见底以来的新高并在技术形态上呈现箱体突破之势,整体市场赚钱效应成交量也进一步提升,反映市场情绪明显回暖。短线来看,虽然昨天大盘已触及3115左右筹码峰压力位,但放量上涨显示动能依然较足,叠加海外市场A50、中概股均延续升势,以及离岸人民币汇率涨超200个基点的助攻,预计后续大盘仍有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的潜力。拉长时间来看,一方面,近期国内宏观经济需求端上行的节奏有所放缓、海外降息预期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两方面都暂时难以给市场提供强力驱动;另一方面,政策上不断释放和落地“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和举措,又封杀了市场大的调整空间。因此预计阶段性有望维持区间震荡格局。中期来看,一方面,当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虽有波动但向好的大方向未变。此外,美联储今年仍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届时外部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中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操作上,轻仓者不宜追高,但若遇盘中明显回调,仍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可考虑在冲高过程中逐步控制一下仓位。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联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