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下方缺口还补不补?)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开盘之后,指数持续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午后,指数维持高位横盘态势直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83%、涨1.55%、涨1.87%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52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4151:845,个股平均涨幅1.33%,赚钱效应明显,两市成交额9011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4.25%。北上资金净流入逾80亿。
市场重拾升势比预料的来得更快,本来以为大盘会先去补完下方缺口,结果得益于北上资金大幅回流的推动,以及杭州全面取消限购和最新出口数据回暖的利好提振,昨天大盘从一开盘起就持续走高,并最终实现阳包阴且创下本轮行情的新高,个股赚钱效应也压过了前一天的亏钱效应。那么,接下来大盘会一鼓作气的直接干到锐叔之前预定的3200以上目标吗?
从技术上来看,短线节奏上恐怕还有较大不确定性。首先在指标上,大盘30分钟MACD已连续第4次顶背离,30分钟MACD也同样出现顶背离现象,日线KDJ超买现象则进一步加重;其二,量价配合上,昨天成交量虽然有所放大,呈现价涨量升的关系,但两市成交额合计仅9000亿出头,说明量能并未有效释放;其三,5月6日留下的缺口仍未得到回补,且该缺口同时是日线、周线和月线缺口,按照A股“逢缺必补”的传统,该缺口形成的引力较大。不过,不管短线节奏如何,就大盘的短期趋势而言,目前所有中短期均线呈现多头排列、日线和周线MACD则均多头强化,叠加形态上为突破之势,无疑是支持继续向上的。
而在基本面上,也继续呈现边际改善之势。一方面,昨天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4月我国出口同比+1.5%,超出市场一致预期的-0.1%,且较上月的-7.5%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昨天杭州市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官宣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这是重磅会议提出“消化存量房产、优化增量住房”政策后的首个跟随动作,预计其他省市的跟进动作也会在近期发出,从而有望减少房地产市场对国内整体经济的压力。而这两个消息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叠加在5月初美联储偏“鸽派”利率决议和非农数据降温的推动下,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度升温,外部因素也呈现边际改善之势。在这一背景下,大盘再上一个台阶也是应该的。
总体来看,市场在短线节奏上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震荡向上的趋势应该是较为确定的。结合技术上大盘上方大型筹码密集区所对应的强压力带在3200之上,以及大盘在突破了3100点左右前期箱顶之后,理论上的上行高度至少为前期箱体的高度,也剑指3200之上,锐叔仍然看好大盘最终会完成到达3200之上的目标。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目前给大家的建议是:轻仓者不宜追涨,但遇调整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暂持股待涨,待大盘接近3200点时,再考虑逐步逢高控制仓位。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工程机械、航空、船舶等涨幅居前,公共交通、煤炭、石油等小幅收跌。题材方面,锂电池概念、能源金属、免疫治疗等较为活跃。
昨天锂电池概念较为活跃,板块内涨停股数量位列各板块之首。驱动上,工信部前天在官网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是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旨在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目的是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其中的《规范条件》指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相比于《规范条件(2021年本)》,《规范条件(2024年本)》延续了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率不低于3%的要求。同时,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电池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要求略有提升。相关要求对于一二线厂商来说,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但三四线小厂在研发投入、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满足标准的可能性较低。虽然作为引导性文件,信号意义更大,但考虑到当前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行业整体尤其是尾部产能的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本次意见稿或有助于促进产能市场化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头部企业。不过,对于市场来说,锐叔认为未来的主要机会还是在新技术创新产生的新赛道上,比如说固态电池。现有锂离子电池基本采用液体电解质作为离子迁移通道,被称为电池的“血液”。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能量密度逼近理论性能极限,而且液态化学体系容易出现隔膜穿刺或电解液燃烧等造成短路,导致热失控问题。固态电池的核心变化是固态电解质取代隔膜与电解液。采用固态电解质可以大幅提升电池体系的能量密度、本质安全和优秀的低温性能等优势,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终极替代者,具有长远的技术发展潜力。目前,美日德中各国都相继推出了相关政策和计划,明确固态电池主要发展目标,比如,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25/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要分别达到400Wh/kg和500Wh/kg。此次征求意见稿也新增了固态电池相关要求,包括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6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在行业层面,由于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和续航,预计未来在飞行端、新能源车端、消费电子端以及储能端都会有所应用。假设2025年全球动力/消费/储能电池固态电池渗透率为1%/2%/0.7%,2030年渗透率为5%/10%/4.7%,则预计对应2025/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8/223GWh,2025-2030年CAGR为65.8%。而国内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上也在加速,蔚来汽车、东风岚图、智己汽车和广汽埃安等造车新势力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差异化,率先在部分产品导入半固态电池。新赛道有望带来新的成长机会,也有望诞生新的龙头企业,锐叔也建议在锂电池领域重点关注固态电池的相关机会。
消息面上,AI大模型方面迎来两则相关重磅消息:一是路透社8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商务部正考虑推动一项新的监管措施,以限制专有或闭源AI模型的出口。初步计划包括对像ChatGPT这样的AI模型设置防护栏。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阻止尖端AI芯片出口中国。据路透社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出口管制很有可能针对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二是5月9日,阿里云召开峰会,正式发布通义千问2.5,模型性能全面赶超GPT-4-Turbo,成为“地表最强”中文大模型。同时,通义千问1100亿参数开源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评收获最佳成绩,超越Meta的Llama-3-70B,成为开源领域最强大模型。美国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之心早就昭然若揭,之前主要是阻止中国获得算力,现在进一步发展到对AI大模型的管制。好在国内企业在AI大模型方面还算争气,前不久,月之暗面的Kimi升级迭代后,长文本能力达到尚未上线的GPT-4.5Turbo的10倍;商汤科技发布的“日日新SenseNova”5.0多模态大模型在主流客观评测上,中文理解、知识储备、数理逻辑、代码编程等方面的能力就达到了GPT-4 Turbo。此次通义千问2.5模型性能又全面赶超GPT-4-Turbo,说明国内领先的大模型企业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当前,大模型市场规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扩张,根据大模型之家和大数据之家的预测,预计到2028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095亿美元,2022~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7.12%;中国大模型市场的规模将接近1200亿人民币,从2022年到2028年,预计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0.11%。同时,随着国产大模型能力的提升,正在逐步跨过“可用”到“好用”的门槛,或加速更多应用场景达到商业化奇点,应用侧加速可期,今年有望成为AI应用元年。此外,国产大模型的发展,也预示着未来对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加上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可能促使中国等国家的企业自行购买算力卡或租赁国产AI算力,从而推动国产AI算力产业链的革新和发展。
操作策略:
得益于北上资金大幅回流的推动,以及杭州全面取消限购和最新出口数据回暖的利好提振,昨天大盘迅速走出前一天调整的阴影,并最终实现阳包阴且创下本轮行情的新高,个股赚钱效应也较为明显。短线来看,基于技术上的超买现象尚未修复,下方缺口也尚未完全回补,节奏上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在基本面因素持续边际改善的背景下,震荡向上的趋势应该较为明确。拉长时间来看,一方面,近期国内宏观经济需求端上行的节奏有所放缓、海外降息预期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两方面都暂时难以给市场提供强力驱动;另一方面,政策上不断释放和落地“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和举措,又封杀了市场大的调整空间。因此预计阶段性有望维持区间震荡格局。中期来看,一方面,当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虽有波动但向好的大方向未变。此外,美联储今年仍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届时外部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中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操作上,轻仓者不宜追涨,但遇调整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暂持股待涨,待大盘接近3200点时,再考虑逐步逢高控制仓位。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