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菲特股东大会透视:现金储备、海外市场与未来投资趋势)
五月四日晚间,资本市场的“春晚”——巴菲特股东大会如期举行,作为享誉全球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每一次决策都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动向。譬如,在2023年上半年,伯克希尔公司宣布增持日本五大商社股权后,日经指数随即迎来了一波显著的上涨,再一次彰显了其卓越的投资眼光。
因此,不少投资者都期待从此次股东大会中汲取投资智慧,探寻新的投资方向。同时,也有许多价值投资的信徒,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投资信念。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芒格先生离世后,此次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主要由巴菲特先生与两位副手阿贝尔、贾恩共同主持。因此,失去芒格后的巴菲特将如何继续践行其投资理念,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此次股东大会,并准确把握未来的投资趋势,我们邀请到了星石投资副董事长杨玲女士、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先生,以及搜狐号财经优质作者、星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老师,与我们共同解读这场历史性的盛会。
以下为对话内容精编:
| 36氪:如何看待巴菲特增加现金储备的这一系列操作,巴菲特认为的“挥杆”时刻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杨玲:巴菲特现金储备相对比较高,确实是大家热议的一个问题。这其实有一个背景,就是美联储把无风险利率搞得特别高,而美股又涨了很久,有些股票处在相对高位。所以对于美股来说,它很有可能处于相对泡沫的高位区域,但与此同时,现金的回报率又很高,那么加现金储备这样的一个组合配置,其实对于当下也算是最优化的一个选择。
另外,因为这一次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关注度比较高,很多人都希望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巴菲特的一言一行其实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也很大。那么,即使巴菲特觉得美股处于相对比较高位或者有些泡沫、美国的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周期,在这样的一个大会上他可能也不太方便去说,他可以不提,但是不能说假话。所以巴菲特说“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就是不排除一个可能性,就是美国可能要经历一个比较大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当然也有一些悲观的说法,就是有可能经历一个大萧条或者是大衰退。
所以其实我觉得伯克希尔投资的现金比例相对比较高,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巴菲特觉得有可能会出现全球经济、或者说美国经济萧条,或者是衰退。那么巴菲特挥杆的力度大小,就取决于美国经济衰退到什么程度。
第二就是其实也是给我们一个借鉴,就是在于在做投资策略的时候,不管你的观点是什么,但是未来必须是做好准备的。因为如果巴菲特极端悲观,那应该全空仓了。但实际上他还是有一半仓位,就是为了在各种情况都做好各种可能性的配置。
| 36氪:在股东大会现场,有不少投资者对海外市场比较关注,巴菲特也分享了对印度、加拿大等海外市场的看法,但是巴菲特还是强调会以美国市场为主。巴菲特为何对海外市场持一定的谨慎态度?
杨玲:实际上任何一个知名的或者成功的投资经理,确实是更倾向于去投资于自己能看得懂的市场和看得懂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第一就是之前其对科技股的参与是很少的。虽然苹果他持有很多,但实际上他是在苹果的市值到上万亿的时候才介入的,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苹果在这里边的确定性。对于他看不懂的,实际上还是回避的,比如说这一次在股东大会提问他对比特币怎么看,其实他的观点是相对比较负面的。所以我觉得从他的投资逻辑来看,他对于海外市场可能没有那么了解,或者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一个信心。
但是 A股包括港股我们可以看到它这样的表现还是在于它估值相对比较低。因为如果说美股有一定的泡沫,其估值相对比较高,但是如果经济衰退的概率相对比较大,那全球重新的资源配置就会是一个从高估值流向低估值的趋势,这是个人看法。
| 36氪:我们想请舒总分享一下,巴菲特的哪些投资理念值得投资者参考,巴菲特又是如何贯彻他的投资理念的?
舒泰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核心精髓其实没怎么变,还是基于格雷厄姆。
第一个是股权思维,就是我们买股票是买企业股权的一部分。第二是安全边际,一定是在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格的时候才买。第三是市场先生,市场他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先生。他每天来向我们报价,有时候报得很高,有时候报得很低,我们要理性看待。第四个是能力圈原则,我们在能力圈以内去买东西。
我觉得这几个基石性的东西,巴菲特其实是没怎么变过的,可能变的是他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这里边我想提一个醒,就是我们一说起巴菲特,就觉得他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我认为这是理解巴菲特的一个误区,巴菲特赚钱其实有三个类型,一种是我们看到的买入并长期持有,但是这种标的实际上在他的持仓中是寥寥可数的。
他其实也做性价比投资,当持有涨得多的时候,他也会卖。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它卖出1, 000 万股苹果,这就是一个性价比投资。他并不是说要清仓苹果了,因为他还有 9 亿多股的苹果 ,但是也会做一些仓位的调整。
因为苹果在市场高位,且目前现金的利率很高,所以他选择卖出去套现现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可攻、退可守的一种方式。
其实巴菲特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就是做短期套利。比如前年买了动视暴雪,就是因为微软可能要溢价收购。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做一笔短期的套利,所以我们不要机械的理解巴菲特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
其实巴菲特也有逆向思维,当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会去多参与,比如说 22 年他参与其实是挺多的,但今年他反而增加现金的储备,这也是他的一个逆向思维的选择,这些思维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概括来讲,一个就是他的长期和股权思维,买好资产并长期持有,这一点值得学习。第二点逆向思维觉得值得是我们学习。第三点就是它这个稳健性或者说安全性原则,我觉得这三点我们其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的琢磨琢磨的。
我们普通人能学巴菲的什么呢?我觉得他的具体的操作其实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够学,但他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是试图用一种中国式的概念去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所以我在今年年初其实出版过一本书的,叫《财富善战者》,这里边我用孙子兵法的一个概念去概括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就是四个字叫先胜后战。就是我先确保自己能够胜利的情况下,我再去发起战争,而不是说盲目地去发起一个投资或者战争,这是孙子兵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我觉得用来概括巴菲特的投资其实是非常恰当的。
| 36氪: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谈到了接班人的问题,其指出下任CEO 阿贝尔将完全接管投资决策,我们想请舒总再谈一谈对继任者阿贝尔的看法,这会对伯克希尔未来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舒泰峰:客观来讲,我觉得我们对阿贝尔所知的信息并不多,但这一次他有一个相对多的亮相,那么我们通过这次亮相也能感受到他的一些特质。比如说他对数字非常敏感。我们看这次大会他回答起关于保险的问题,对于一些数字如数家珍,这正好是他一个非常强的地方,因为他是学会计出身的,后来做了一家能源公司的CEO,这家公司又被伯克希尔哈萨维给收购了。那么他后来是接任了CEO,之后他又做了很多的一些企业的并购的事情,而且这方面都非常成功,体现了他的资产配置的能力, CEO 一定要具备资产配置投资的能力,所以由他来接任 CEO 应该是一个挺合适的选择。
而且巴菲特跟他知根知底,一方面是他们共事很多年,另外是这个阿贝尔也在奥马哈尔住过很多年,所以他们在价值观上,甚至在心理距离上都是很近的。我觉得他应该能够延续巴菲特的一些稳健性的投资原则,因为毕竟他们磨合了那么多年。
| 36氪:目前,AI 和新能源也是当前资本市场最热的两个方向,我们想请教一下付老师,如何解读巴菲特对AI、新能源的观点,对普通投资者有什么启示?
付一夫:对于AI 这个产业,从技术层面来讲,它绝对是一个想象力非常大,而且也特别具有意义的产业。官方对于 AI 的定位也是非常高的。习总书记也强调AI 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 AI 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这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所以政策端一直在不断地推出相关的支撑,支持 AI 发展算力算法大模型。其实我们也看到近两年出台的政策非常多。中国市场在产业层面更多的优势是在于应用场景端,我们有很丰富的这种场景,包括我们的数据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
基本上每个行业,无论农业、服务业,包括传媒、游戏、通讯、影视等等,都是被 AI 渗透非常深的。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工作、生活都是在跟AI打交道,像家里面,像我们手上的手机,包括我们车上的智能驾驶,经常打电话的时候所听到语音助手,在直播间里看到那些这种虚拟数字人,这些都是我们讲的AI 的范畴。
特别是去年的ChatGPT,以及今年Sora的发展,对于各行各业赋能潜力也是非常大的。我记得ChatGPT 爆火的时候,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 ChatGPT 是 1980 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进步”。所以 AI 未来的想象空间,包括投资价值,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就巴菲特来讲,他本人对 AI的态度其实不是很乐观。这次他也谈到人们应该警惕 AI 的一些骗局,确实是这样,我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遇到,比如说采用虚拟数字人进行诈骗,包括通过一些声音来进行诈骗。包括马斯克,他们对于 AI 其实也是持有一种担忧的态度,因为很多人会担心未来产生一些伦理问题等等。其实我对 AI 这个赛道,还是持偏乐观的态度,我认为AI 未来还是会有反复的表现机会。
那么再说新能源,其实新能源前两年,是赚钱效应最好的这个产业板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是承诺了一个碳中和碳达峰的一个政策。所以当时导致从新能源,包括汽车、锂电池、储能、光伏等等,基本上每个产业链都炒了一遍。
但是近两年我们看到在A股新能源在整体上的趋势是往下的。这里面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确实整个新能源板块炒得太高了,导致整体估值偏高。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们看到整个新能源赛道其实是很拥挤的,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像新能源车,现在这个牌子非常多,很多这个企业本来不是造车的,也开始造车了。所以说这个赛道是很拥挤的,对于整个新能源板块来说,投资价值是偏负面的。
此次巴菲特也提到了可再生能源目前还没有办法替代化石能源。这一点其实我是很认同的,举个例子,从市场份额来讲,新能源占比占整个能源供给层面的比重没有传统能源的占比高。
近两年煤炭板块其实也涨得非常好,这也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传统能源依然是很青睐的。所以从总体来看,这两个赛道在接下来还是值得我们反复地去看的。
| 36氪:从伯克希尔股票持仓情况来看,巴菲特减持了部分苹果公司的股票,但苹果公司依然是伯克希尔的第一大持仓股,请问付老师如何看待这一边际变化?
付一夫:巴菲特虽然大力倡导价值投资与长期持有的理念,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每一笔投资都会坚持持有十年二十年之久。当他认为某家公司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其被低估的价值时,他同样倾向于出售这部分投资。
就苹果公司而言,其市场地位无疑是稳固的。然而,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近年来,苹果的创新能力受到市场质疑,尽管它仍能推出多款优秀产品,但相较于早前,其对市场的冲击力似乎有所减弱。再加上美股科技板块的估值处于高位,巴菲特选择适当减持苹果股票,是较为常见的投资策略。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巴菲特依然持有大量苹果股票,这表明他对苹果公司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我记得他在某次会议上提到,iPhone手机的运行方式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消费者如何看待它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这意味着巴菲特认为,苹果的护城河除了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外,还包括一群忠诚的消费者。即使苹果在创新能力上有所减弱,或者部分产品不再受消费者喜爱,但只要其粉丝群体仍然认为苹果产品值得信赖和使用,苹果就值得持有。
总体来看,虽然苹果目前面临一些问题,但其在多个方面仍缺乏替代品,其固有的实力地位也是其他公司难以取代的。这或许是巴菲特仍持有大量苹果股票的原因之一。
| 36氪:谈论投资时,巴菲特经常引用“能力圈”的概念,即只投资自己理解范围内的公司。您曾提到“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的观点。然而,随着科技和行业的快速发 展,如何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以涵盖新的投资机会?您有哪些建议或策略?
舒泰峰:关于投资与能力圈的话题,我认为这涉及两个核心层面。首先,投资确实需要终身学习,这是一个不断拓展能力圈的过程。每个投资者都应以此作为自我要求,保持持续的学习与进步。正如我们所见,巴菲特和芒格即便年逾九旬,依然坚持学习,这正是他们卓越投资能力的体现。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逐渐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即使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无法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巴菲特曾说:“知道你自己能力圈的大小比你能力圈的绝对值更重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当我们已经通过学习触及到能力圈的边缘时,也不需要过于焦虑,而是应该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做好事情。
实际上,无论是投资还是人生,我们只需要把握几个重大的决定即可。在投资组合中,往往只有少数几个标的能够带来重大收益。这些标的恰好位于投资者的能力圈范围内,并且得到了有效的把握。因此,相比于焦虑地超越自己的能力所限去拓展能力圈,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
以科技股为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科技的快速迭代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然而,科技股的门槛很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难以完全掌握。此外,新科技的魅力容易吸引大量资本的涌入,导致估值过高的局面,这对于投资来说并非友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在投资科技股时需要辩证看待,谨慎决策。
巴菲特对科技投资的态度非常谨慎。他认为科技投资不具有确定性,因此他选择研究并等待合适的时机。以苹果为例,巴菲特在2016年大举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深入的研究和判断。他认为苹果已经从一家科技公司转变为消费品公司,具有更强的确定性。这体现了巴菲特的一个有趣哲学——以慢制快。他愿意等待市场成熟和稳定后再进行投资,以获取更可靠的收益。
最后,关于能力圈的话题,我们应该尽量去突破自己的能力圈,但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如果无法突破某个领域,也不要过于焦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深入研究并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于不变,一类投资于变化。我觉得巴菲特倾向于投资人性中不变的东西和确定性的东西,另一类就是投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投资于变化,其实这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你自己是哪一类的性格和爱好,以及你的能力的性质而定。
| 36氪: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您认为投资者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资本市场,投资者应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杨玲: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港股近期出现的快速上涨以及A股从底部反弹的态势,都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当权益类资产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时,空仓可能比满仓更加危险,因为踏空的风险可能大于被套牢的风险。然而,目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盲目猜测底部位置同样存在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明确的是大方向。尽管可以考虑全球化投资,但在中国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的权益类资产,目前仍处于相对低位,这是相对明确的。然而,投资者对底部位置的分歧主要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一方面,国内经济尚未出现明确的上行势头,尽管政策层面有振兴经济的意图,如中央高层会议会议提及的召开三中全会等,以及房地产放松政策的出台,这些都预示着经济可能复苏,但尚未成为事实。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如美国经济可能衰退或萧条的风险,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要采取平衡策略,既不过度乐观也不过度悲观。提高胜率而非孤注一掷地赌某一方面,是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投资者应控制好仓位,采用相对均衡的配置策略。
总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采取谨慎而均衡的投资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这包括在仓位和品种选择上的均衡配置,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合理预期和应对。
| 36氪:巴菲特一直强调保持简单和避免复杂的投资策略。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投资工具和策略不断涌现。您认为投资者应如何在保持简单原则的同时,适应并利用这些新的投资工具和策略?
付一夫:我们观察到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其他市场,都涌现出了众多比以往更为高级和炫酷的投资策略,如采用程序量化等方法。然而,我认为无论技术或投资策略如何演变,市场交易的背后始终是人类的行为和决策在起作用。正如利弗莫尔所言,“投机如山岳一样古老,华尔街没有新鲜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看到投资环境、制度以及技术策略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依然是恒定不变的。
巴菲特曾强调,当别人贪婪时我们要保持恐惧,而当别人恐惧时我们则要贪婪。这深刻揭示了投资背后的人性驱动。因此,我认为无论技术或策略如何发展,专注于某一特定策略或投资体系的人往往能够走得更长远。以A股市场为例,各种派别如价值派、技术派、情绪派等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些能够持续获得良好收益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体系,并不断地打磨和完善。
我认为,简单的投资体系往往更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巴菲特一样,他专注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即在某家公司股价被远远低估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并长期持有,直到价值回归。这套策略既简单又实用,且经受了数十年的验证。因此,我建议投资者在面对眼花缭乱的新策略和量化技术时,应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并持续完善和打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风险偏好,因此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例如,性格稳健、有耐心的人可能更适合选择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方式;而性格急躁、追求短期收益的人则可能更倾向于短线操作。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坚持执行和重复,久而久之必将取得好的结果。
作者 | 小贝氪
封面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