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小作文引爆地产板块,拆解一下收储政策的逻辑

来源:雪球 作者: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4-05-16 10:43: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小作文引爆地产板块,拆解一下收储政策的逻辑)

今天,最大的新闻,无疑是彭博的地产小作文,传高层正在考虑由地方政府出面,「收储」,也即,从地产开发商地方,买入存量的新房,然后改造成保障房或者经济适用房。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首先,二级市场信了,今天地产和建材领跑A股所有板块,涨幅第一的房地产ETF,$房地产ETF华夏(SH515060)$ ,盘中一度暴涨了4%多,日终涨了1.9%,你从近5日板块涨幅来看,地产和建材,也是分居第一、第二,下图,关键是,我看了一圈几乎有所的地产ETF,最近几天,份额确实都是净流入了,说明,市场里有人相信。

其次,有地方政府已经开干了(类似的模式),杭州临安发了一个公告,说要收购一批商品房,作公共租赁住房,且约定了非常明确的房源收购的范围,比如单套面积不超70平,从今天开始,一直到5月24日,有相应房源的开发商,就可以报名了,政府相关的主体,从符合要求的房源里,直接买入。

政府「收储」这个事,简单理一下逻辑。

1、地产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本质上,是一个财政问题,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其收入,可以归纳为三块,一是自身预算内的(税收等),二是预算外的(主要是土地出让金,也就是卖地收入),三是上级政府的拨款(转移支付)。

2、97年启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收入中,大头,变成了房地产相关的营业税,和土地出让金,所以,地方政府能不能顺利运营周转,核心是看,地产开发商,能不能持续的从地方政府手里买入地皮,如果土地出让金下滑,那么地方政府的收入端,也会断崖式下滑。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兜里没钱,没有财权,就没有事权,也就没法干活。

3、那么,我们知道,房子分一手房(新房)和二手房,对政府来说,如果一手房和二手房是两个完全分割的市场,那么假设风险千头万绪但精力有限,它大可以先不care二手房是涨是跌,交易情况如何,因为二手房交易的契税等,和一手房带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相比,属于小巫见大巫。

4、但目前的现实是,在购房力量总体下行的情况下,按照财新的说法,因为房企暴雷,很多人对期房失去了信任,所以优先考虑二手房,甚至折扣力度大的法拍房,这就导致一手房,也就是新房市场,供需更加不平衡,供给多,需求少。

5、比如,全国现在新房库存最夸张的两个地级市,广东韶关、青海西宁,去化周期是153个月、113个月,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光是存量的新房,就够卖12年、9年。而合理的去化周期,是12-14个月,看全国百城均值的话,现在是25个月,是合理值的2倍,其中41个城市,去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也就是偏离合理值2倍以上。

6、那么,这个「收储」政策,你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逻辑是这样的,我最终的目的,是要土地出让金收入恢复,那么就得让开放商重新买地,但开放商手上没钱,只有一堆刚建好、甚至还没完全建好的新房,但卖不出去,而有限的购房需求,还是倾向于二手房,且各地限购政策放开后,二手房的挂牌量反而大幅上行,导致二手房的供给更加充分了。

7、那怎么办,现在这个传闻的「收储」政策,就是,让银行(国有银行)给地方政府放贷,然后,让地方政府,从开发商地方,直接把卖不动的新房,一栋一栋的买回来,价格呢,可能是周边二手房市价的7折、8折。

8、对开放商来说,7折、8折也很好,因为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本来,地产公司属于腹背受敌,资产端新房卖不出去,卖不出去的东西,实际的价值就是无限接近于0,且负债端还要继续还银行利息,那么资本市场给它定价的过程中,是按资产和负债双杀的逻辑定价的,而新政策如果实施,那么虽然资产出售打折了,但好歹卖出去变现了,现金流好转了,把银行的贷款还上一部分,有息负债也少了,那么,至少是边际好转的,股价修复一点合情合理。

9、但是你最终发现,这个「收储」政策,本质上,是供给侧的政策,从开发商地方收购新房,减少市场里新房的供给,解决开发商短期的现金流问题,但是,光靠这个政策,是不够的,因为它似乎,没有解决需求端的问题。

10、对需求来讲,唯一直接的好处是,开发商缓过来后,有更大的概率确保其他已出售的新房的顺利保交楼,恢复老百姓对新房的信心,从而带动市场好转。

11、整体来看,这里的价值链,大概是这样的,地方政府,原来把地皮,相当于面粉,按8块钱卖给了开放商,然后开放商把面粉做成了面包,本来想10块钱卖掉,但没人买,没人买的面包,实际价值就是无限趋近于0,这时候,政府就说,那我7块钱把你的面包一起买了吧,开发商看似亏了不止1块钱,但如果不按7块卖,肯定会亏得更多。

12、总之,有政策,比没有政策好,边际肯定是改善的,但是,仅靠这个政策,似乎也无法解决更多需求端的问题。

13、题外话,如果这个政策实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因为上述的过程,参与的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那么,在下阶段的信贷市场中,国有行的份额会进一步抬升,股份行、中小行的份额会被进一步挤出。下图,分别是,24年、23年的一季度央行货政报告,可以看到,24年一季度,中资中小型银行贷款新增额,同比少增近16%(5万亿到4.2万亿),幅度远超大行,最终,使中小行资金,进一步流入债市。

......

目前的房地产环境,完全不同于以往,情况非常复杂,单一政策大概率很难真正起效,需要的,是一套组合拳。

我也不太懂,但是有三个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1、从需求端着手,进一步压降居民存款利率,肯定是正确的方向,表舅一直说,今年最大的风险,是居民无风险利率下行不够快,其实,在房地产领域,同样适用,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表舅有个亲戚,年初拆迁分了一套房,大概80平米,周边的二手房均价1万左右,他一门心思就想卖,因为80万市价的房子,一年的房租一共就1万2,租金回报率1.5%左右,而楼下的农信社,(当时)存款利率(贴息后)超过3%,这促使他积极卖出,增加了市场的二手房供给。

从今天的新闻看,招行,也从今天开始,暂停了高利率的智能通知存款,原来签约的,今天开始全部作废了,这都是正确的方向,说实话,监管在这块,其实是动晚了。

现在新的问题是,存款整顿后,理财成了新的资金蓄水池,理财规模跨越式攀升,从降低居民无风险收益的benchmark的角度看,这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居民奔着高业绩基准、高过往收益的表现,买入进去;另一方面,面对1.8%回购价格,2%的存单价格,2.5%以内的信用债,理财子的投资经理,你说有什么好配的?

最后,又是抬升无风险利率,压制了房产等其他资产的配置性价比。

2、没有人不想住好房子,以旧换新的需求,肯定是有的,但是房子作为一种商品,在国内,最大的问题,是透明度太低了,尤其是新房。有没有可能,通过机制的建设,提高新房全流程的透明度?类似透明厨房,食客看着厨师操作的全流程,是可以为食物付出溢价的。

3、跳脱出来来看,要注意到,现在的很多问题,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处于美联储加息的大周期中,咱们的地产周期,是加息周期叠加了人口等其他周期,问题自然会放大,如果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那么,工具自然也可以多一点,比如降存款利率这事,在降息周期,显然阻力会小很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