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2024VBEF】心血管行业如何赛出新高度?心血管创新论坛给出这些建议!

来源:动脉网 2024-05-20 16: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4VBEF】心血管行业如何赛出新高度?心血管创新论坛给出这些建议!)

随着冠脉支架、封堵器、除颤器开启全国性带量采购,起搏器、球囊、电生理耗材等省级区域及以上采购试点方案不断出台,未来常态化集采无疑将对心血管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面对政策压力的和逐渐成熟的市场,心血管赛道还有多少价值?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前沿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心血管行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智能化、精准化的产品,以及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正成为心血管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与前沿科技的融合还将在哪些维度进行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如何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5月10日,在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由动脉网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主办的心血管创新论坛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雳,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以心医疗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钟伟,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通和立泰总经理李英俊,MathWorks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单博,天超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玥月,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副秘书长裴志强,唯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贺,脉流科技运营副总裁张磊,恒升医疗创始人赵旭升,奥绿新商务拓展中心总经理窦江炜,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业务总监陈帆共同围绕心血管行业前瞻、技术前沿、产业变局进行分享与探讨,拆解心血管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模式,为行业的的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图南资本合伙人江沛源担任论坛主持人。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与大家分享了《临床驱动医工结合,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主题演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寿命的增长,心血管创新器械虽价格昂贵但需求大,适应症病人越来越多,中国、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植入性器械市场潜力巨大。他介绍了厦心医院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中心,厦心医院不仅提供治疗服务,还致力于科研创新,如借助5G和机器人技术完成二尖瓣介入手术。他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利用机器人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显示出巨大潜力,但长期预后也面临着挑战。从临床视角出发,他看好三尖瓣手术巨大的市场潜力,亦对国产原创瓣膜的研发创新突破充满期待。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雳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雳《中国心血管器械创新展望》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近年来,中国心血管器械研发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一方面,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投资领域却出现快速下降。他认为,未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尤其是瓣膜创新可能成为新的热点,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器械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交感神经术和左心室辅助装置等技术重回视线,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也在加速,这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将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最后,他强调了医工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基础研究对未来颠覆性技术的关键作用。


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

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用心创造:如何打造心血管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主题分享中,总结了“三个相信、两个不忘、一个必然趋势”即:相信中国心血管器械未来十年十倍增长、相信中国能够作出全球领先的器械产品、相信中国本土能够成长出来全球的心血管巨头;不忘创新过程当中的差异化和安全性;AI+手术机器人将是未来必然趋势。他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高需求、心血管领域的广泛纵深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渗透率上的差距,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有能力研发全球领先的产品,同时,医工结合和医工转化的不断推进,预示着中国在全球医疗器械创新中的领先地位,有可能诞生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心血管器械创新其实是新质生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总结道。

以心医疗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钟伟

以心医疗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钟伟在论坛上做《瓣膜介入器械创新研发进展》主题演讲。他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瓣膜行业创新正不断加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在TAVR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新材料介入瓣应用于临床的国家。“在瓣膜介入器械的创新研发中,结构创新和材料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当前,瓣膜病治疗正在由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向微创介入治疗快速发展,瓣膜介入治疗器械是全球医疗器械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中国企业在几乎所有瓣膜器械品类中都已经崭露头角,国产瓣膜介入治疗器械现在已经从模仿走向原始创新。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通和立泰总经理李英俊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通和立泰总经理李英俊《动物实验助力国产器械创新》主题演讲中表示,创新在医疗器械领域尤为关键,医疗器械的创新更强调安全性,其迭代性强但步伐较缓。医疗器械如何合规创新?他详细说明了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包括从想法到产品商业化的全过程,强调了动物实验在医疗器械安全评价中的不可或缺性。他指出植入介入材料、有源性的医疗器械以及一类医疗器械等等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他分享了临床前动物实验在物理性和有效性评价中面临的挑战,并强调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实验和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性。


MathWorks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单博

MathWorks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单博《基于模型的设计助力心血管器械开发》中分享了MathWorks以其MATLAB和Simulink两大核心产品,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帮助企业高效开发前言产品,并在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减少后期纠错成本。他列举了MathWorks与特斯拉、强生、雅培、美敦力以及奥克兰大学、FDA等的合作案例,详细讲解了基于模型的设计如何以快速仿真的方式完成修改迭代和闭环。计算医学通过数学模型仿真人体解剖、生理和药理过程,来进行早期仿真和闭环,基于此,MathWorks可为医疗器械的早期设计验证和临床评估提供支持和助力,与合伙伴们共同推动行业创新。

《资本寒冬下,国产心血管创新器械突围之路》圆桌

在《资本寒冬下,国产心血管创新器械突围之路》圆桌探讨中, 以心医疗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钟伟,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通和立泰总经理李英俊以及MathWorks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单博,在主持人天超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玥月的主持下,围绕心血管企业的创新突破与未来发展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中国心血管领域未来的创新点在哪里?钟伟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随着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心血管器械产品已从集成创新或渐进式创新转向创新引领,这种转变让我们更自信地追求超越自我,实现真正的创新突破。李英俊认为,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信心源于庞大的人口和病患基数,临床需求是创新核心,专家反馈与临床新需求是创新源泉,政策调整对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单博则认为,中国心血管领域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市场增长。企业虽具创新意识,但还需政策与资本支持以突破发展瓶颈。他强调,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摆脱路径依赖,不应仅限于外在形式,更应关注背后的逻辑与思想。在资本寒冬下,企业改如何应对挑战、紧抓发展机遇?王玥月建议企业脚踏实地做好产品,聚焦差异化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出海。钟伟认为,医疗器械行业是朝阳行业,至少还有50-100年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寒冬中,投资者需寻找到在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企业,避免盲目追逐热点,而企业则应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差异化。李英俊对心血管器械的发展充满信心,面对激烈竞争,如何自救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克服困难,坚持创新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单博表示,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创新意愿增强,倾向于寻找真正创新并快速迭代的方法。迭代速度相当程度决定了创新研发的快慢和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继续模型的设计流程,大大提高创新迭代速度,降低尖端技术开发成本,提高竞争力,帮助创新型企业快速脱颖而出。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手术机器人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发展》的精彩演讲。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医疗器械批文增多,众多优秀创业者投身医疗器械创新,展示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活力和潜力。其中,医疗机器人和高端耗材正在崛起,引领创新趋势。如何破解同质化竞争?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他都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AI与机器人是医工交叉的历史机遇,创新型企业应抓住这一发展机会。医疗机器人应作为智能助手而非自动化手术机器,发挥中国大科主任在临床上的优势。最后,他认为,国家应激励医院和大学在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上的投入。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围绕《大数据平台建设助力心血管疾病防治》做了精彩分享。他首先提到,利用大数据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控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数据收集和利用仍面临挑战。他表示,中国的数据是庞大的资源,但绝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标准化整合,最终成为了无效数据。“ESC的大数据是临床医学创新发展的核心。”他希望,通过标准化管理、建立前瞻性数据平台并借助政府支持,未来能够整合全国心血管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和代表性。目前,我国在心血管大数据整合方面面临的挑战,需要专家、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推动数据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助力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副秘书长裴志强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副秘书长裴志强在主题为《人工智能在心血管介入中的应用思考》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的洞察与思考。他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应用广泛,通过分析心电图、超声、DSA图像等大数据,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病情,甚至通过机器人和远程手术技术提供治疗。此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手术模拟系统,为患者提供教育和培训。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导管室将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医疗操作。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预测性和便利性的提升,但也伴随着风险和局限性,当前医学决策仍需要人工校正和伦理考量。

唯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贺

唯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贺围绕《介入手术机器人与DSA在心血管领域的联合应用展望》主题展开了他的分享。他提到,过去强调的是医生获益,而现在更多是病人获益,更高效提升易用性为目标。他认为手术机器人要想在某方面超越普通人的综合能力,一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助力临床,比如说力反馈技术的引入,二是产品要以高效好用为目标展开设计。立足介入机器人存在个体精度差异、手术效率等痛点,唯迈医疗提出了以介入手术机器人为“手”、DSA为“眼”、AI决策平台为“脑”的“眼手脑”协同解决方案,以打造更高效安全的“生产力工具”助力心血管行业创新发展。

脉流科技运营副总裁张磊

脉流科技运营副总裁张磊《血流动力学在心脑血管精准诊疗的拓展》的主题分享中提到,脉流科技一直致力于通过血流动力学打通心血管和脑血管整个泛血管领域,实现精准诊疗。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也已在冠脉和神经介入等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围绕心血管领域,脉流科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产品线,涵盖从就诊、影像检查、治疗等各个环节,在PCI术前评估方面也有所渗透。他表示,公司未来将会继续探索筛诊疗一体化方案,不仅关注治疗阶段,更是利用血流动力学进行前期筛查。同时,如何实现算法与血流动力学的有效结合,做到实时计算成为未来关注点。

恒升医疗创始人赵旭升

恒升医疗创始人赵旭升《冠心病治疗全解决方案—从诊断到治疗》主题下分享了他的观察与见解。他提到,尽管治疗心衰和冠心病的医疗器械不断涌现,但单靠一个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组合多种器械,打造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闭环系统成为未来追求的目标。随后,他就恒升医疗的具体探索实践总结到,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关键是解决钙化,以导管室为核心的多模态组合成为冠心病治疗领域的关键,对于不同的钙化病变,根据钙化的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钙化的手段。未来,导管室将更加集约化,整合不同治疗技术的设备,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奥绿新商务拓展中心总经理窦江炜

奥绿新商务拓展中心总经理窦江炜《心脑血管器械的创新与转化》的主题分享中提到:区别于传统医疗器械厂,奥绿新作为一个平台型企业,不仅仅是做医工结合项目,更是为企业提供研发、报批、生产等服务。他强调,医工结合的一个标准路径就是临床专家发现临床痛点,进而提出假设或关键性的问题,通过医工结合探索技术路径,找到解决这个临床痛点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临床痛点。一款医疗器械的创新产品到临床应用离不开设计、打样、实验等多个环节,而医疗器械的转化更是复杂。创新合作新模式,探寻发展新路径成为许多企业值得思考的方向。

圆桌探讨

圆桌探讨环节,在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业务总监陈帆的主持下,唯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杨贺,脉流科技运营副总裁张磊,恒升医疗创始人赵旭升,奥绿新商务拓展中心总经理窦江炜共同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心血管诊疗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进行热烈的探讨与分享。


围绕人工智能在心血管诊疗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改变,赵旭升表示,人工智能从冠脉CT的测算FFR到OCT计算OFR再到支架三维预演、管腔的综合评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杨贺提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从算力到识别再到目前术中的辅助决策,实时决策成为未来重要的一个方向。张磊指出,人工智能在与临床结合时,通过数据的收集与介入,可以加快医生的判断依据,在辅助诊断下使判断更多元、更清晰。窦江炜则是从胃肠道产品出发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降低医生工作量,减少重复性劳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诊疗领域又会带来哪些新趋势和技术革新呢?张磊表示未来人工智能一定是朝着标准化、流程化方向发展,在筛查端、体检段便提前做出判断。杨贺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平衡收费和付费的矛盾,解决医保资金困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赵旭升认为人工智能在病变包括病情的处理时能够带来更科学精准的方案,提高精准率和效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创新医疗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