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拖累的理想Q1,都赖MEGA)
作者|叶二 编辑|魏晓
理想,没能延续2023年以来的好势头。
今日理想发布的Q1财报显示,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 256 亿元,同比增长 36.4%,环比下滑 38.6%。
净利润方面,该季度,理想汽车净利润 5.911 亿元,同比下滑 36.7%,环比下滑 89.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 13 亿元,同比下滑 9.7%,环比下滑 72.2%。
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方面出现了明显下滑。
甚至理想在本季度还出现了经营亏损。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本季度的经营亏损为5.85亿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4.05亿元。
要知道,作为新势力而言,理想汽车在2023年大获成功,非常关键的指标,就是经营利润率保持正向,且数字并不低。
此前理想发布的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3年经营利润为74.1亿元,2022年的经营亏损为36.5亿元;2023年的经营利润率为6%,而2022年为负8.1%。
原本,理想已经走上了规模与利润齐飞的康庄大道,但在2024年,转头向下。
“罪魁祸首”,自然是理想汽车3月发布的MEGA。这一李想期望值极高、承载理想从增程转型至纯电战略的产品,失利了。
理想也在财报中提及到这一点,车辆销售收入较2023年Q4减少的原因之一,正是:
三月份销售订单不及预期导致的车辆交付量减少。
摔了大跤
理想走下了神坛。
3月初,理想MEGA发布后,很快就遭到了市场泼来的冷水。该月,理想MEGA的销量仅为3229辆,随后的次月也就是4月份,该车销量进一步走低,为1145辆。
两个月来,这款理想寄予厚望的产品,累计销量仅为4374辆。
无论从累计销量,还是走势来看,理想MEGA已经失败,而这也意味着理想从增程转向纯电的第一步,是直接摔了一个大跤。
只是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交学费那么简单。
由于在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无论是李想本人,还是公司销售体系,都将很大程度的权重以及资源倾斜,放在了理想MEGA身上。
这导致了在问界的强势冲击下,理想L系列没能做出更好更快速的应对。
随着理想MEGA的失利,理想在本季度的销量被问界实现了反超。
长期以来,所谓的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一直都是理想汽车,甚至可以说,市场有“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这一概念,都是理想汽车主导并定义的。后者以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周榜/月榜的形式,在过去一年频繁对外公布,目的当然是宣扬自身的销冠地位。
即便财报显示,理想在该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80400辆,同比增长52.9%,增长态势依旧不错。
但横向对比下,在2024年第一季度,无论是1月、2月、3月,还是整个季度,跟问界相比,理想的销量都落于下风,向问界交出了月销量冠军,也交出了季度销量冠军。
保守与务实
理想也被迫调低了销量预期。
此前,理想全年销量预期在 80 万台,但有消息显示,在今年3月底,理想下调了这一目标,至56—64 万台。
终究是要认清现实。
原本理想在Q1的销量预期为10万-10.3万辆,后由于MEGA失利,理想将其调整为7.6万-7.8万。
季度结束后,理想实现了8万辆的销售业绩,算是小小的超过了此前下调后的目标,但距离原10万的销量预期,差距还非常明显。
保守点,总没错。
理想刚发布的财报显示,理想预计第二季度营收299亿元人民币至314亿元,低于市场预估的386.3亿元;预计第二季度交付量10.5万辆至11万辆,而市场预估13万辆。
一方面是在高调上犯了大错之后,现在的理想非常务实。
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残酷。
4月份随着L6系列的发布,理想再次超过了问界,重回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不过增长上,并不明显。该月,理想共交付了25787辆车辆,同比增长了0.4%。
行业的内卷,以及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的当下,持续高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影响还在加深
今年Q1,一向以成本管理在行业著称的理想,各项费用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该季度,理想营业费用为59亿元,同比猛增71.4%。拆分来看,研发费用为30亿元,同比增长64.6%;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30亿元,同比增长81%。
很明显,理想进入2024年之后,采取了扩张进取的态势。
一个典型的数据是,过去一年,理想新增了1.2万人至3.16万人,同比增长了约60%。俨然,正是要在2024年大干一场。
但随着第一季度的冷水泼下,理想不得不承担“跃进”的代价。
从4月到5月,市场不时有传闻显示,理想有裁员的调整动作,且涉及范围较广,裁员比例也并不低。
同时还牵扯到诉讼。
由于被质疑在发布MEGA时过于自信,从而夸大终端市场需求,给出了不符合现实的销量目标预期,近日理想被投资者以证券欺诈案集体诉讼至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
一步失败,最终拖累了整个好局。
好在理想当下依旧财大气粗,现金储备高达989亿元,MEGA的失利并不会冲击到基本盘,及时从MEGA失利的阴影走出,然后调整策略,继续开发新产品,未必不会再延续此前神话。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要重新夺回投资者信心。毕竟理想的市值,进入2024年以来已经下滑了32%,市值蒸发了1000亿港元了。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叶二